《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辨治疑难病精要》:
第一章 疑难病学术举要
所谓疑难病,是指辨证疑惑、治疗困难的疾病。具体而言,辨证之疑多为证候纷杂或罕奇,难识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关键所在,致使诊断难定,辨证疑惑。治疗之难多为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或无效,或因诊断、辨证不明而无法治疗,甚或病人膏肓,无特效之方,无必验之药。
疑难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易,具有阶段性、时代性和地域性。值得重视的是,疑难病的形成虽然与其自身因素及其特殊性有关,但目前中医临床存在的过分依赖辅助检查结果,用化学、物理检查代替中医的“四诊”,用西药代替中药,辨证论治束之高阁等“西化”现象,使中医临床本来可以明确诊断,能够治疗的疾病陷入疑难之境。因此,必须重视辨证论治思维、技能的修炼和不断完善。古人说得好,治而不效,未得其术也。作为一名中医人,在临床中必须坚持中医的临证思维,充分发挥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坚持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吸取现代科学技术,融汇西医学的临床优势,拓宽、延长自己的诊断视野,系统整理和研究疑难病的病因病机、转归预后、辨证论治,以及预防、康复、调摄等方面的规律,并熟练掌握药物的药性、适应证、禁忌证、配伍规律、服用方法等,从总体上提高疑难病学术、临床研究水平。
第一节 辨治疑难病,识“杂”是关键
由于疑难病涉及范围甚广,病因复杂或难明,病位涉及五脏,病程日久者,往往“多因相关”“多病杂陈”“虚实相因”“寒热错杂”。在治疗上难以确定针对性较强的单一疗法,或经长时间治疗也难获可靠疗效。因此,要充分认识疑难病在发病、辨证、论治等方面的复杂性,进而探索其规律,创新疑难病的诊疗方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医学模式转变、疾病谱变化、社会老龄化及疾病防治重心的前移等,此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从而进一步提高疑难病诊疗水平。基于上述,韦师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创新了辨治疑难病理论框架。以“辨治疑难病,识‘杂’是关键”学术思想为指导,率先提出辨识疑难病首在明“杂致”,论治疑难病贵在从“杂治”的诊疗观。系统阐发了“杂治”之要在于“和中”,“杂合以治”必“顾胃气”的临床思路和方法,为辨治疑难病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一、辨识疑难病,首在明“杂致”
(一)辨识“杂致”之要
1.致病原因复杂
疑难病病因的复杂性并非几种病因简单叠加,其致病的危害性往往大于单一因素作用之和,这也是疑难病治疗棘手的主要因素。外感六淫、疫毒,内伤饮食、情志、劳欲等多种病因可同时或先后伤及人体,致使气血失调,多脏受损,形成“复合病因”。而外感六淫与内生五气具有“同气相召”的特性,常内外合邪,因果为患。从另一方面看,疾病的发生、发展,由于体质禀赋的差异,正气的强弱以及性别、年龄、居住环境等的不同,决定了病因虽同,发病却有新病与旧病、标病与本病、表病与里病等的交叉出现,使病因更加复杂。如围绝经期高血压的发病,其病因虽多,而患者“年四十而阴气自半”的体质因素是其基本病因,其次与长期情志失调、劳欲虚损、嗜食肥甘厚味、气候环境失宜等病因有关。其发病既有特定的病因,也和复合病因密切相关,绝非单一的情志内伤导致的“阴虚阳亢”所能概括。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