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辨头痛
李东垣日:“内证头痛,有时而作,有时而止;外伤之痛,常常有之,直须传人里实方罢。”
按:李东垣所云诚是,然凭此尚不足作为外感内伤鉴别的主要指标。有人经常外感而头痛,亦时作时止,能说是内伤吗?外邪传里头痛方罢,也不准确。邪在太阳可头痛,邪在里亦可头痛,伤寒六经皆有头痛。
9.辨筋骨四肢
李东垣日:“内伤等病,必怠惰嗜卧,四肢沉困不收,此乃热伤元气。……寒则筋挛骨痛。”
按:内伤者,沉困怠惰,诚是。然外热伤元气,乃邪阻脾虚不能实四肢也。寒则筋挛骨痛,尚还须进一步鉴别。云外伤之筋挛骨痛,“是肝肾之气已绝于内”,则欠允,乃寒邪袭于筋骨经脉所致也。
10.辨外伤不恶食
李东垣日:“若劳役饮食失节,寒温不适,此三者皆恶食。若劳役所伤及饮食失节,寒温不适三者,俱恶食,口不知五味,亦不知五谷之味。”
按:此条不足以辨外感内伤。一般外感寒热者,都影响食欲,厌油腻腥膻,这已是常识。张仲景论太阳伤寒,亦是“体痛呕逆”,不可能一边呕逆,一边还吃得挺香。所以,此条不足凭。
11.辨渴与不渴
李东垣云:“外感风寒之邪,邪气传里,始有渴也。内伤饮食失节,劳役久病者,必不渴,是邪在血脉中有余故也。初劳役形质,饮食失节,伤之重者,必有渴,以其心火炽,上克于肺金,故渴也。”
按:外感风寒化热伤津,固当渴。若邪传阴经,则多不温。内伤“必不温”,诚是。“心火炽,上克肺金,故渴也。”此心火,当属实火,方能致渴。李东垣所言之阴火、虚火,当口渴不著。
12.辨劳役受病表虚不作表实治之
李东垣云:“其外伤贼邪,必语声前轻后重,高厉而有力;若是劳役所伤,饮食不节,表虚不足之病,必短气气促,上气高喘,懒语,其声困弱而无力,至易见也。若毫厘之误,则千里之谬。”
按:内外伤,可证似而实异,一虚一实。其鉴别要点,在于“气少气盛上辨之”,固是。但内伤者短气气促而喘,外感者亦可见此,尚难鉴别,必须凭脉以断虚实,方不致误。
13.气虚发热与中热颇相似
李东垣云:“胃气久虚,而因劳役得之者。皆与阳明中热白虎汤证相似,必肌肤扪摸之壮热,必燥热闷乱,大恶热,渴而饮水,以劳役过甚之故。亦身疼痛。此证脾胃大虚,元气不足,口鼻中气皆短促而上喘,至日转以后,是阳明得吐之际,病必少减。若是外得中热之病,必到日晡之际,大作谵语,其热增加,大渴饮水,烦闷不止,其劳役不足者,皆无此证。”
按:李东垣此条提出昼夜时间不同,病性变化不同,作为内虚外伤的鉴别点。外感中热者,日晡剧;内伤发热者,日晡轻。外感中热者,热盛,日晡阳始入里而热更炽,故病剧。内伤者,阳气衰,日晡得时之助而阳暂复,故病轻。
外感内伤,虽皆证似白虎,但外感发热者日哺剧;内伤发热者,上午剧,曰晡轻。此虽有别,但只能作为内伤外感鉴别的参照指标,而不能作为主要指标。主要鉴别标准,还是以脉为据。
小结:鉴于时医皆把内伤误作外感,枉死者比比皆是,故李东垣著《内外伤辨惑论》,列出十三个鉴别要点,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鉴别点,但总得来说,没有讲得很清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