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张小萍脾胃气化学说与临证经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830253
  • 作      者:
    张小萍,王茂泓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张小萍教授的祖父张佩宜是解放前江西四大名医之一。张小萍的父亲张海峰是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张小萍在祖辈的学术基础上,对父亲的创见多有继承和发挥,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张小萍临床经验丰富,擅治内科疑难病证,尤对消化系统疾病治疗颇有造诣,如对消化性溃疡、胆汁返流性胃、食管炎、胃癌癌前病变、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病等,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疗效肯定。学术上尊古而有阐发,其处方用药注重脾胃气机的升降出入,亦即气化,并在临床中逐渐形成脾胃气化等学术思想。其中脾胃气化学说,全面阐述了脾胃气机的升降出入,尤其对于脾胃气机出入的认识,多有创见,是对中医脾胃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小萍,女,江苏镇江人,1944年9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外聘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师承博士生导师,第四、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名中医,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委员,江西省名中医,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十五”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中医心理学”学术带头人。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张小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013年1月被评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

展开
内容介绍

  张小萍出身中医世家,为第四、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医、教、研工作50余年。张氏临床经验丰富,擅治内科疑难病症,尤其对消化系统疾病治疗颇有造诣,如消化性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胃癌癌前病变、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病等,临证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疗效肯定。学术上尊古而有阐发,其处方用药注重脾胃气机的升降出入,即气化,在临床中逐渐形成脾胃气化等学术思想,并首次提出“脾胃气化学说”,全面阐述脾胃气机的升降出入,对于脾胃气机出入的认识多有创见,发前人所未发,是对中医脾胃理论的补充和发展。《张小萍脾胃气化学说与临证经验》将其主要学术思想、理论评说、临证经验与临床研究、临床典型医案及医教研论谈等整理成册,供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参考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张小萍脾胃气化学说与临证经验》:
  张佩宜成名后依然手不释卷,常于经典处着力。成立中医专门学校后更是在教学中强调经典的作用,并在“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夹后世医家评论,参以自己的经验,详加评述,著《中医病理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经典。
  2.博采众长,重视病理张佩宜知识渊博,能够博采众家之长,不仅熟读经典,还涉猎诸家,对温病、温疫学说尤为在意,如叶天十的《温热论》、薛生白的《湿热病篇》、王孟英的《温热经纬》、吴义可的《瘟疫论》都深入研究,融会贯通,而于金元四家书籍靡不涉猎,这从其所留书稿中皆有所反映,如暑温门曾左案“湿热内遏,阻碍清阳之机,浊气熏蒸,蒙蔽清窍,致现热重寒微,胸膺板滞,大便酱溏,小溲浊赤,清晨觉畅,午后烦乱,苔中黄而边白,口不漱而常焦,脉来左弦右滑,入暮则谵语,徒以清热,恐湿疫陷人心包,有惊厥神昏之变,苔色俱在,胸结俱在,当从又可之法,从募原达邪外出,佐以淡渗之品,俾湿从下走,庶几吻合病机,我见如斯”;治疗湿浊阻滞证喜用朱丹溪的小温中丸等。这些都说明张佩宜习诸家学说而全无偏见,凡有益临证,靡不备采。张佩宜从李宏远习医后,在继承吴门医派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先后虚心求教数位名医,在江西行医后,更是取法江学派思想,并与江镜清、刘文江等汀西名医从游,谦虚学习,交流学术,遂艺业大进。尤其是在江西行医时,诸医家多取法仲景以伤寒论理,张佩宜虽取法温病诸家为重,但绝不恪守一家之经验而各执一是、争论不息。行医期间,张佩宜尤为致力于喻嘉言的学说,认为喻氏秋燥学说确是真知灼见,深为服膺,临证中也多有借鉴,故其主张“抛开门户之见,互相交流,博采众家之长”,同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学说理论。张佩宜主张伤寒、温病学而不偏,临证则经方、时方互为补充,方能探索精微。治病出奇制胜。
  张佩宜治病,非常沣重中医病理的应用,其行医期间所著《中医病理学》即为明证。其所记医案也是夹叙夹议,充分论理,方始处方。张佩宜理论扎实,广闻博记,所书脉案,往往挥笔即就。如恽左肿胀案“两腿红肿,按之凹陷不起,此湿热邪内蕴已久化热。舌苔剥落,胃阴已受伤矣。脉来濡软,小溲短红,大解日必两次,尚不过稀,首宜清化,过凉过热均非所宜也。惟咳嗽气升,肿过胸胁,是此症所忌者耳”。再如蒲左呕血案“误循俗例,食老鸭不起,医此不起,少为哺物也,盖气有余便是火,所幸血出完全为血疤,在经之血未动,正好机会,速以泻心肝之火兼止血为要,望血不再来,则只一小波折耳”。张佩宜医案多充分说明病理,为后学学习诊疗经验提供了珍贵的思路。
  3.善治内伤,尤专时病张佩宜认为外感病源于《内经》,发展于《伤寒论》,完备于温病诸家,治疗外感病不能将伤寒、温病截然分开。所以张佩宜治疗外感疾病,既重视伤寒六经辨证,又重视温病的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并且两者可以互参。张佩宜临证时从不拘泥一家,经方、时方能择善而从。若伤寒袭表,一经受病则重用疏散;若表里同病,出现并病和兼病,则视其所兼何病,所并何经,或冶二方为一炉,或表里同治,或先表后里,或先里后表。张佩宜常言“临证处方,辨证为要,不可拘泥于伤寒、温病,若病机相合,伤寒、温病同冶一炉,岂是悖妄”。如曾左暑温一案,“壮热面赤,口渴头眩,有汗不能,日轻夜重,甚则自觉神识昏昏,尚有怯寒,微见鼻血,脉来洪大且数,依古法应以白虎汤主治,然此症窃以为当以辛凉轻剂人手,视其动静再商进步,以白虎汤药力过峻,且已见鼻血,恐邪内陷也,缓一步更为妥当”。张佩宜独于鼻衄处揣测病机,而舍治阳明的白虎汤,轻投桑菊辈以透邪,转而息风导热,缓缓图之而获效。张佩宜善用温病辨证,认为暑热伤阴者多,恐阴伤风动,而暑必夹湿,湿与温合,从阳化热,其势弥漫,蕴蒸气分,最难速愈,若径用辛凉重剂,恐脾胃难支,病邪愈加流连,而患他病,所以张佩宜治疗此等暑温必轻宣与化湿同用而取效。张佩宜对外感热病的认识,既宗《伤寒论》,又师温病理论,不墨守于成见,熔伤寒、温病于一炉,其用药主张伤寒、温病同用,遣方又以轻灵为准。
  张佩宜不仅善治外感,也擅长于内伤杂病。虚劳内伤无论是先天不足,还是后天失调,皆是气血久虚不复,最终导致五脏诸虚损。所以张佩宜认为:“虚劳内伤总在气血两虚上下功夫,而气血两虚者,又在脾肾上找根源。肾为先天,脾为后天,气血多由此而来,二脏顺达,气血相生,诸病可治,若两者违和,气血衰少,诸脏为之疲惫。”虽然历来对内伤之疾的治法多有争论,但张佩宜认为:“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人之先天多少,已经笃定,设若后天不足,先天则更加无以为继。”所以内伤之疾当以后天为本,其治法则先天、后天两补,但以后天为主,先天烧少火,稍稍充养,以和“少火生气”之说即可。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学术思想
第一节 学术思想的渊源及传承
一、张佩宜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二、张海峰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第二节 脾胃气化学术思想
一、脾胃气化学术思想的形成思路
二、脾胃气化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脾胃气化学术思想的特色及创新
四、脾胃气化学术思想在临床中的应用
第三节 对传统脾胃学说的传承与发扬
一、脾阳易亏论
二、“阴火”非火论
三、气机升降与胃肠动力说
四、补中法新用

第二章 理论评说
第一节 脾胃病浅论
一、浅述李东垣脾胃升降说
二、甘味药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五脏相关
一、肺病从脾胃论治
二、心病从脾胃论治
三、肝胆病从脾胃论治
四、肾病从脾胃论治
第三节 气化论与脾胃
一、胃动力障碍论治重在脾胃
二、外感病与内伤杂病的关系

第三章 临证经验与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临证经验
一、消化性溃疡
二、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
三、溃疡性结肠炎
四、反流性食管炎
五、肠易激综合征
六、功能性消化不良
七、功能性便秘
八、非酒精性脂肪肝
九、慢性疲劳综合征
十、慢性乙型肝炎
十一、应用健脾益气法干预消化道肿瘤术后治疗的探讨
第二节 临床研究
一、消化性溃疡
二、溃疡性结肠炎
三、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
四、功能性消化不良
五、非酒精性脂肪肝
六、糖尿病肾病
七、反流性食管炎
八、肠易激综合征
第三节 古方新用
一、香苏汤
二、银翘散
三、白虎汤
四、调胃承气汤
五、平胃散
六、二陈汤
七、逍遥散
八、金铃子散
九、四逆汤
十、四君子汤
十一、四物汤
十二、六味地黄丸
十三、五味消毒饮
十四、四逆散
十五、一贯煎
十六、补中益气汤
十七、痛泻要方
十八、温胆汤
十九、芍药汤
第四节 常用验方集锦
一、张氏益胃汤
二、张氏胃炎方
三、张氏降逆汤
四、张氏溃结1号方
五、张氏溃结2号方
六、张氏溃结3号方
七、张氏溃结4号方
八、张氏益气润肠通便方
九、张氏扶正化瘀解毒汤
十、张氏肝炎方
十一、张氏消脂保和汤
十二、张氏利胆消胀汤
十三、张氏解郁汤
十四、张氏健脾化痰汤
十五、张氏更年方
十六、张氏口腔溃疡1号方
十七、张氏口腔溃疡2号方
十八、张氏养胃膏
第五节 张小萍临床用药规律
一、常用药对
二、脾胃病常用药
三、慢性肠病常用药
四、肝胆病常用药
第六节 张小萍临床用药特点
一、调节气机,复其升降
二、纳化并举,通补兼施
三、燥湿相宜,阴阳并调
四、重视出入,善用五行
五、辨病辨证,中西结合
六、临床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第四章 临床典型医案
第一节 肺系疾病
一、虚人感冒
二、咳嗽
三、哮病
四、喘病
五、肺胀
六、饮证
第二节 心系疾病
一、心悸
二、胸痹
三、不寐
四、脏燥
五、癫痫
六、眩晕
第三节 脾胃病症
一、胃痛
二、痞满
三、噎膈
四、呕吐
五、泄泻
六、便秘
七、痢疾
第四节 肝胆病症
一、胁痛
二、黄疸
三、积聚
四、鼓胀
第五节 肾系疾病
一、水肿
二、淋证
三、腰痛
第六节 其他
一、痹证
二、痿证
三、虚劳
四、荨麻疹
五、手掌心黄
六、复发性口疮
七、癌症化疗术后

第五章 医教研论谈
一、如何培养一名合格优秀的研究生
二、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途径
三、构建模拟临床训练的平台——《中医内科学》教学医案数据库研制
四、有关医案书写的几个问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