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静脉外膜和中膜硬化引起血管弹性下降和脆性增大,穿刺时静脉容易滚动,穿刺困难,另外静脉易破裂导致血液渗出。
(3)静脉管壁平滑肌可以保持较长时间收缩或紧张状态,且平滑肌收缩时静脉管腔可以缩小2/3,从而影响静脉的充盈度,导致穿刺失败。在静脉穿刺时,止血带结扎时间过长使静脉过度膨胀,引起静脉挛缩而导致静脉血管充盈差,因此,静脉输液时止血带的绑扎时间应小于2分钟。
(4)静脉穿刺处皮肤富含神经,因而静脉穿刺时引起疼痛明显,婴幼儿、儿童因难以忍受疼痛而摆动肢体,导致穿刺失败,因此,静脉穿刺前应妥善固定肢体。
【静脉瓣】
(一)静脉瓣的组成
静脉瓣由覆盖了内皮细胞的胶原和弹性蛋白纤维组成。瓣膜呈半月形的,开口与血流方向一致,从静脉内膜伸展突向血管内腔。人体的绝大部分静脉中有静脉瓣膜,而行于头皮的静脉无静脉瓣。静脉瓣可以在静脉属支汇合处发现。当静脉扩张或使用压脉带时,血流在静脉窦内聚集,从外部看形成结节样外观。
(二)静脉瓣的功能
瓣膜的作用是在肌肉泵的作用下引导血液流向心脏,也称之为静脉泵。当肌肉运动收缩时,压力作用于静脉,迫使血液朝一个方向流动,阻止血液反流,四肢的静脉血流均要对抗血液的重力作用,当瓣膜损害或者关闭不全时,四肢远端的静脉压力就会增高。
【静脉瓣与静脉治疗】
在静脉穿刺时应尽量避开静脉瓣。头部静脉无静脉瓣、下肢静脉的静脉瓣较多,在输液治疗时尽可能避免选择下肢静脉输液。
(刁永书马登艳屈邦容)
第二节静脉的生理
【静脉生理】
静脉是引导血液流回心房的血管,小静脉起始于毛细血管,在回心过程中逐渐汇集成中静脉、大静脉,最终注入右心房。全身静脉数量多、管径粗且薄,故容量大、可扩张性强。静脉总容积约超过动脉的l倍以上,主要起血液储存库的作用。安静状态下,整个静脉系统容纳全身循环血量的60%~70%。血管内膜的单层扁平内皮细胞,是构成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基础,它既是感应细胞又是效应细胞,不仅能感知血液中的炎性信号、激素水平、切应力、压力等信息,而且能通过分泌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对这些信息作出反应,其作用包括屏障功能、抗凝促纤溶作用、参与炎症反应、协同血管平滑肌参与血管重构等。
【静脉生理与静脉治疗】
(一)静脉生理与血管选择
静脉输液治疗血管的选择要满足以下几点:安全易操作、便于观察管理、长期操作使用无并发症、患者易于接受。静脉位置表浅,数量及侧支循环多,口径适宜,管壁薄,适易穿刺,是输液治疗的首选血管。其中外周静脉是输液的首选静脉,多采用上肢静脉,因下肢静脉静脉瓣多、血流缓慢、穿刺操作较难、损伤血管后易形成血栓。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