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在民间通常被叫作“番薯”,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片生长一般为椭圆形,花冠颜色最多的是粉红色、白色、紫色。埋在地下的部分多为椭圆形的块根。甘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膳食纤维、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舶来品”——甘薯
你了解甘薯吗
甘薯起源于墨西哥以及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到秘鲁一带的热带美洲。据记载称:“哥伦布初谒西班牙女王时,曾将由新大陆带回的甘薯献给女王。”16世纪初,西班牙已普遍种植甘薯。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携带至菲律宾的马尼拉和摩鹿加岛,再传至亚洲各地。甘薯传入中国的时间约在16世纪末叶,明代的《闽书》《农政全书》、清代的《闽政全书》《福州府志》等均有有关记载。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中援引《采录闽侯合志》:“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还说:“以得自番国故曰番薯。以金公始种之,故又曰金薯。”也有史料记载:陈振龙6世孙陈世元及其子陈云,先后以甘薯传种于鄞州(浙江宁波)、胶州、青州(山东省青岛、益都一带)、豫州(河南朱仙镇一带)各地,渐次在浙江各地传播,时为清乾隆二十年前后。以上历史证明甘薯系在16世纪末叶从南洋引入中国福建、广东,而后向长江、黄河流域以及台湾省等地传播。目前中国的甘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首位。
甘薯在中国分布很广,以淮海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最多。全国分为5个薯区:
1北方春薯区。包括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北部等地,该区无霜期短,低温来临早,多栽种春薯。
2黄淮流域春夏薯区。属季风暖温带气候,栽种春夏薯均较适宜,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种植总面积的40%。
3长江流域夏薯区。除青海和川西北高原以外的整个长江流域。
4南方夏秋薯区。北回归线以北,长江流域以南,除种植夏薯外,部分地区还种植秋薯。
5南方秋冬薯区。北回归线以南的沿海陆地和台湾等,夏季高温,主要种植秋、冬薯。
巧用甘薯治百病
润肠通便方
炒甘薯叶
材料
甘薯叶250克,油、盐各适量。
制作
1.甘薯叶择洗干净,沥干水分,切段备用。
2.炒锅置火上,入油适量,大火烧热,放入甘薯叶翻炒至熟,加入盐调味,盛出即可。
用法
一次吃完,一天两次。
适用
便秘。甘薯叶中富含各种营养素,有通便、预防肠癌的功效,被誉为“蔬菜皇后”,常食可改善、预防便秘。
甘薯面粥
材料
甘薯粉、面粉各50克,红糖适量。
制作
1.将甘薯粉、面粉用冷水调开。
2.将甘薯面糊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熟成粥。
3.加适量红糖,空腹吃即可。
用法
一次吃完,一日一次。
适用
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具有健脾胃、促消化、振食欲等功效。
补脾健胃方
双红汤
材料
甘薯200克,红枣30克。
制作
1.甘薯去皮,洗净切块;红枣洗净,润透去核。
2.锅置火上入水,放入甘薯块和红枣,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熬煮至甘薯烂熟即可。
用法
一次适量,一日两次。
适用
便秘。甘薯富含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与红枣合煮食用,对于习惯性便秘有疗效。
甘薯芝麻粥
材料
甘薯150克,大米50克,芝麻20克,白糖适量。
制作
1.大米泡发,加水煮成粥;芝麻炒香。
2.甘薯去皮切丁,倒入粥中煮烂,放入白糖,撒芝麻即可。
用法
一次吃完,一日一次。
适用
胃肠不适、消化不良等症。具有促进胃肠蠕动,提高消化吸收率等功效。
防治癌症方
甘薯大米粥
材料
甘薯250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
制作
1.甘薯带皮洗净,切块;
2.将切好的甘薯与大米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熬煮,粥成加适量白糖即可。
用法
一次适量,一天两次。
适用
胃癌、宫颈癌、乳腺癌、大肠癌等症。具有防癌抗癌、滋补养身等功效。
甘薯银耳羹
材料
甘薯80克,银耳、枸杞子各适量。
制作
1.银耳泡发撕朵;甘薯去皮切块;枸杞子洗净。
2.银耳入砂煲煮20分钟,加甘薯块煮15分钟,放枸杞子稍煮即可。
用法
一次吃完,一日一次。
适用
肝癌、直肠癌等。具有提高抗肿瘤能力的功效。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