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各型流感的流行与防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57189
  • 作      者:
    韩雪清主编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各型流感的流行与防控》共分29章,*先对不同型的流感进行了整体介绍,在此基础上*面系统介绍了A型流感病毒的29个皿型,对每个亚型都从流行病学、诊断、防控与预警、研究进展四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作为国内*一部关于不同型和不同亚型流感的学术专著,《各型流感的流行与防控》内容新颖、科学、实用,具有重要学术参考价值。
  《各型流感的流行与防控》可作为传染病学、医学临床及实验室、动物疫病防控、口岸检疫等多个领域的科研从业人员的专业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各型流感的流行与防控》:
  4.防控与预警
  流感病毒传染性强、传播快,易造成大流行。预防流感除加强自身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居室卫生、流行期间避免人群聚集、公共场所要进行必要的空气消毒之外,接种疫苗可明显降低发病率和减轻症状。但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只有经常掌握流感病毒变异的动态,选育新流行病毒株,才能及时制备出有特异性预防作用的疫苗。
  1)流感防控措施
  为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流感病毒的预防控制工作,有效防范高致病性流感疫情向人间传播,预防控制可能出现的流感疫情,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目前对流感疫情发展变化形势和流感病原学、流行病学特点的认识基础上,制定相应控制流行扩散措施,预防控制流感疫情发生、传播、蔓延扩散。
  (1)出现疑似或确认动物类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当地农业部门的疑似和确诊的动物流感疫情通报后,立即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及相关医疗卫生人员,对病、死动物密切接触者自最后接触病、死动物之日起进行医学观察7天,并填写相应报表汇总,上报。捕杀、处理病、死禽的人员,在动物类流感疫区进行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和疾病预防控制等职业暴露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在发生动物流感疫情的县(市、区),对有动物类接触史的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例,开展流感疫情监测。协助农业等有关部门对消毒工作进行指导和效果评价。疫区的饮用水应进行消毒处理,保证其微生物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病、死动物密切接触者及现场处理疫情的工作人员,可预防性投服神经胺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具体服用范围、剂量和服用时间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讨论、确定。广泛开展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活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在疫情发展不同阶段,通过对社会公众心理变化及关键信息的分析及时调整健康教育策略,及时组织相应的科普宣传。
  (2)出现疑似或确诊流感病例
  出现疑似或确诊流感病例时,除采取上述预防控制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①病例的诊断与报告:a.国家对人流感疫情报告实行专报管理。各地必须使用“国家疾病监测个案专报信息系统”,报告发现的疑似或确诊病例。b.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及所在医疗机构,立即进行诊断,发现流感病例、疑似病例后,应及时按内容、方式、时限、程序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②病例的隔离救治:诊断为疑似和确诊病例后,立即送指定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和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③疫点消毒处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指导对疫点和病例活动范围内的污染场所进行终末消毒。④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进行个案调查、追溯可能的感染来源,开展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方面的流行病原学调查,填写流感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网络直报。⑤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对患者、死禽和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7天。⑥实验室检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和医务人员,对病例进行标本采集、包装、运送和实验室检测。各省级实验室流感病毒检测结果阳性,或发现无法鉴定的流感毒株,应立即将原始标本及分离物送国家流感中心进一步复核、确认。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一、流感病毒
二、流感病毒的分布与传播
三、流感病毒的变异
四、产生导致人流感大流行病毒株的可能机制
五、发病机理
六、临床学
七、预防与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各型流感
一、A型流感
二、B型流感
三、C型流感
参考文献

第三章 H1亚型
一、流行病学
二、诊断
三、防控与预警
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四章 H2亚型
一、流行病学
二、诊断
三、防控与预警
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五章 H3亚型
一、流行病学
二、诊断
三、防控与预警
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六章 H4亚型
一、流行病学
二、诊断
三、防控与预警
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七章 H5亚型
一、流行病学
二、诊断
三、防控与预警
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八章 H6亚型
一、流行病学
二、诊断
三、防控与预警
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九章 H7亚型
一、流行病学
二、诊断
三、防控与预警
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十章 H8亚型
一、流行病学
一、诊断
三、防控与预警
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H9亚型
一、流行病学
二、诊断
三、防控与预警
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H10亚型
一、流行病学
二、诊断
三、防控与预警
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H11亚型
一、流行病学
二、诊断
三、防控与预警
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H12亚型
一、流行病学
二、诊断
三、防控与预警
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H13亚型
一、流行病学
二、诊断
三、防控与预警
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 H14亚型
一、流行病学
二、诊断
三、防控与预警
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 H15亚型
一、流行病学
二、诊断
三、防控与预警
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 H16亚型
一、流行病学
二、诊断
三、防控与预警
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十九章 H17与H18亚型
一、流行病学
二、诊断
三、防控与预警
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十章 N1亚型
一、流行病学
二、诊断
三、防控与预警
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