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疗法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医界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心理学,形成了一个研究情志学说的热潮,成绩斐然,研究主要集中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发掘整理古代文献,总结情志病治疗方法与治疗机制
中医药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中医药文化,必须进行发掘整理工作,情志疗法的研究也不例外。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科研人员对情志疗法的理论及医案进行了整理,以求探寻情志疗法的机制。曾智系统研究了古代中医情志相胜疗法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基本原理、基本程序,认为中医情志相胜疗法的基本原理是脏腑情志论和五行相克论的结合,将人体归纳5个体系并按五行配五脏五志,然后利用情志之间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进行治疗的心理疗法,即运用一种情志纠正相应所胜的另一种失常情志。因此,它在心理治疗方法上很具独特性。潘丽丽通过总结中医经典文献,按照不同情志对气机的影响将情志分辨阴阳两端,提出情志相胜疗法不仅运用了五行制胜的理论,更重要的在于情志相胜疗法运用了气机互调的理论。周杰等通过病案分析认为,“五行相胜”情志疗法的治病机制,是充分发挥和运用医者的智慧,调动患者“五行相胜”之情志,来制约引起五脏失调之情志,以达到调整五脏失调气机、重建五脏之间气机平衡协调之目的;而非“五行相胜”情志疗法的治病机制,是运用情志活动具有相互对立、相互调控的阴阳属性之特点,通过诱导患者与之相对的情志来矫正其偏,并最终恢复五脏阴阳气血之平衡。二、结合现代心理学,进行比较与互补医学的发展必定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中医情志相胜疗法既然有其明确的临床疗效,就应该能与现代心理学进行有效沟通,进而实现互补。姜小华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对中医情志疗法的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认为中医情志相胜疗法中体现了现代心理学“示范疗法”“暗示疗法”“冲击疗法”“行为疗法”等诸多疗法,值得深入挖掘。史艳伶等通过案例分析,认为从比较学的角度来审视,不论是精神分析疗法、理性情绪疗法,还是森田疗法、多模式疗法,都会在情志相胜的经典医案中找出相似的思维原则,而由于文化背景的原因,中医心理学却有着更大的亲和性和传播受众,值得推广。
三、进行临床实验研究,为情志相胜疗法提供科学依据
受现代科学的影响,情志相胜疗法逐渐开始了临床实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情志疗法对心绞痛的作用。闫孝斌等在临床中发现中医传统情志疗法用于临床,可使心绞痛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提高,通过实验研究报道单纯用药组和施加情志治疗组的疗效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李晓屏通过实验探讨情志干预对气滞血瘀型心绞痛患者抑郁情绪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积分与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与疗效、心电图疗效、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积分与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与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缓解抑郁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对情志相胜疗法在男、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也有研究。高飞雁通过实验探讨情志疗法结合暗示疗法在治疗功能性不孕症中的疗效,研究组给予叶酸、维生素E安慰疗法的同时辅以情志疗法结合暗示疗法,对照组单纯给予叶酸、维生素E安慰疗法,对两组患者受孕率、治疗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受孕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能在较短的治疗时间内获得高的受孕概率。沈碧琼等通过实验证实补‘肾中药结合情志疗法对绝经综合征有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冯德勇对情志疏导疗法治疗阳痿进行了临床研究,认为情志疏导疗法治疗阳痿疗效确切。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