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医未刊本精选 第二册(伤寒)》: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者,一阳也。少阳之上,相火主之。苦从火化,火胜则干,故口苦咽干也;少阳为甲木,风虚动眩,皆属于木,故目眩也。此论少阳气化之为病也。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少阳之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风客经脉,故两耳无所闻也;少阳之脉,起目锐眦,风火交攻,故目赤也;少阳枢机不运,故胸中满;相火之气内合君火,故烦。此少阳之枢机不能出入于内外,故不可吐下以伤上下二焦之气。吐下则少阳三焦之气上合厥阴心包,故悸;少阳胆木之气下合厥阴之肝,故惊。此论少阳自受之风邪也。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i严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
脉弦者,少阳春生之象也;脉细者,寒伤少阳而经气少也;少阳之脉上抵头角,故头痛;少阳之上,相火主之,故发热。此属少阳自受之寒邪也。少阳主枢,无表证之可汗,故不可发汗,发汗则竭其水谷之津,胃中燥热,必发谵语。夫枢者,少阳,而所以运其枢者,不属少阳而属胃也,胃和则能转枢而病愈,胃不和,则少阳三焦之气内合厥阴心包,故烦而悸。
举一少阳属胃,则胃为五脏六腑之本愈见矣。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此论太阳转属之病也。本太阳病者,初本太阳病也;因不解而转入少阳,则少阳枢转不得,故胁下硬满;胁下者,少阳之部也;干呕不能食者,枢机逆而胃气不和也;往来寒热者,不能由枢而开合之象也;尚未吐下者,中气未伤也;脉沉紧者,枢逆于内,不得外达也。故与小柴胡汤,达太阳之气从枢而外出也。
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此承上文尚未吐下而言也。言若已吐、下,则中气虚矣;若发汗,则津液竭矣;若温针,则经脉伤矣。四者得一,则发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医坏之病也。知犯何逆者,或犯吐下而逆,或犯发汗而逆,或犯温针而逆,随其所犯而以法治其逆也。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太阳主开,阳明主合,少阳主枢。三经合病,则开合枢俱病也。太阳之脉浮,阳明之脉大。上关上,则关上少阳之部也。二阳开阖之机俱逆于少阳枢之内而不能出也,入而不出,内而不外,则三阳之气俱行于阴,故但欲眠睡也。阳气者,卫外者也,内行于阴,则外卫空虚,故目合则汗也。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人阴故也。
伤寒六七日,阴阳六气相传,一周已过,又当来复于太阳之期也;无大热,阳已去也;其人躁烦,入于阴也。此病气不随经气而在阳,反去阳而入于里阴故也。
魏子干日:夫七日太阳,少阴与太阳表里,雌雄相应,若当太阳主气之期,不从表而出于阳,即从里而入于阴矣,此太少阴阳之相传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