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名医朱培庭治疗危急疑难病经验》:
3.体用结合,养肝疏肝两相宜
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肝阴即肝之营血和阴液,具有滋养肝体、涵敛肝阳、化生胆汁等作用。肝用是就肝之功能而言,是以阴为物质基础的。临床中发现,不仅慢性胆道疾病多有肝阴不足之证,而且胆管癌患者也常出现胁肋隐痛、消瘦、低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肝体不足之证。此乃胆管癌中晚期瘀毒阻滞,耗伤肝体所致。临床宜用白芍、枸杞、乌梅、山茱萸、何首乌、生地黄、南沙参、北沙参、天冬、女贞子、石斛等酸甘养阴之品,以滋养肝体。有关实验研究也表明,滋阴养肝中药具有抗肝细胞变性、逆转肝细胞超微结构异常变化的作用,对肝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养肝利胆药可望从根源上遏止胆管癌的发展。泻肝之余,也是胆管癌常用之法,肝的疏泄有度才能保证胆功能正常地发挥,胆腑不畅多源于肝气郁滞,肝胆气滞是胆管癌发病的重要机制。因此,在胆管癌治疗过程中,应始终重视疏肝利胆之法,令气血调达。在遣方用药时,所选理气药宜以不损胃、不耗气、不伤阴为度,青皮、陈皮、八月札、绿萼梅、玫瑰花、白残花、佛手等果皮及花类药物,轻清疏利,于平淡中可彰显神奇。
4.泻腑利胆,以通为用
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因肿瘤生长梗阻胆道,导致胆汁排泄障碍,出现阻塞性黄疸。中医学认为,胆为“中精之府”,“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性喜条达,疏泄畅通,只受纳五脏之精气,不容邪气所停滞,“以通为顺”。今瘀热湿毒结聚胁下,势必影响肝胆疏泄,致使胆道阻滞,胆汁不循常道。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