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中学医记 名医是怎样炼成的之徐灵胎》:
5.《兰台轨范》
吴山。深夜。半松书屋。
屋里四面环书,屋外四面环松,松树外面,四面环山。
一个七十来岁的灰袍老者,正在泛黄的纸上奋笔疾书。
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一个这么大年纪的老人,殚精竭虑,彻夜劳作呢?
这不是自己的事,是别人的事。
为什么别人的事,还这么着急?
这老者说,自己的事可以缓,众生的事不可缓。
究竟众生有什么事情呢?
这老者说,众生迷惑而生病,生病难以遇到良医,想学习医道,却难以逢到明白的著作。原来是这样。
原来老人正在写《兰台轨范》。车子有轨道,才能安全行驶,学者按照法度去做,才能学到真正的医道。
世界上最让人怜悯的是什么?
不是穷困,缺衣少食,而是迷惑不解。
在灾病的泥土里,越陷越深,自误误人。
所以老者在《兰台轨范》里写道:如果医者病患,胸中无定见,随心所欲,姑且一试,动辄误认,余深悯焉!
原来这老者是急众人之所急,悲众人之所迷。
那么行医治病的轨范是什么,胸中如何建立定见呢?
这老者用毕生的经验总结,用一句话概括说:先叙病源,次辨病证,后立治法。
也就是书中所讲,先识疾病之所由生,再辨病状之所由异,治必有定法,法必有主方,方必有主药。
这样后世,不管是学医之人,还是病患者,按照这个轨范去走,医术就会日进,对人体的认识就会日精,误区就会日少,迷惑就会日减。
所以在《兰台轨范·序》中,徐灵胎讲道:《小郎中学医记 名医是怎样炼成的之徐灵胎》创作的思想是用《内经》探其根源,《伤寒》求其治法,这是在走古代圣贤治病的路。使学者有所依循,不至于彷徨无措。按照这种思想去读后世的书,就可以取其精华,去其谬误,对于浩瀚典籍,也能够融会贯通,而心有实获,变化在我。
6.怒斥编方医
徐灵胎受过圣贤教育,关心民生疾苦,他常针砭时弊。
当时医界流行偏方秘方,这正迎合世人求快之心。
众医还有俗人,没有不努力地搜集各种偏方验方的。
结果,这样的风气导致整个医界医理杂乱无统,方药浮泛不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