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丛书:刘建秋学术经验集》:
一、病因病机
肺胀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浊潴留,肺气壅滞,致肺不敛降,气还肺间,胸膺胀满,逐渐损及脾、肾和心,每因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每多首先犯肺,以致肺之宣降功能不利,气逆于上而为咳,升降失常则为喘。久则肺虚,肺之主气功能失常,影响呼吸出入,肺气壅滞,还于肺间,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
二、辨证论治
治疗应抓住治标、治本两个方面。当根据“感邪时偏于标实,平时偏于本虚”的不同,有侧重地选用扶正与祛邪的不同治则,祛邪与扶正共施,依标本缓急,有所侧重。
1痰浊壅肺证
证候特点:胸膺满闷,短气喘息,稍劳即著,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脘痞纳少,倦怠乏力,畏风易汗。舌暗,苔腻,脉滑。
治法:健脾益肺,降气化痰。
方药: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加减:痰多,胸满不能平卧,加葶苈子、莱菔子泻肺祛痰平喘;肺脾气虚,易出汗,短气乏力,痰量不多,加党参、黄芪、防风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2痰热郁肺证
证候特点:气急胀满,咳喘烦躁,咳逆,喘息气粗,目胀睛凸,痰黄或白,黏稠难咳,时或身热,微恶寒,汗不多,面赤口渴,口干心烦,动则气促,溲赤便于。舌边尖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弦滑数。
治法:宣肺泄热,降气平喘。
方药: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加减:痰热内盛,胸满气逆,痰质黏腻不易咳出,加鱼腥草、瓜蒌皮、浙贝母清热化痰利肺;痰鸣喘息,不得平卧,加射干、葶苈子泻肺平喘;痰热伤津,口干舌燥,加天花粉、知母以生津润燥;痰热壅肺,腑气不通,胸满喘逆,腹满便秘,加芒硝、大黄通腑泄热以降肺平喘。
3.痰蒙神窍证
证候特点:神志恍惚,表情淡漠,谵妄,烦躁不安,撮空理线,嗜睡,甚则昏迷,肢体抽动,抽搐,咳逆喘促,咳痰不爽。苔白腻或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治法:涤痰、开窍、息风。
方药:涤痰汤。
加减:痰热内盛,身热烦躁,神昏谵语,苔黄舌红,加葶苈子、竹沥泻肺平喘;肝风内动,抽搐,加钩藤、全蝎,另服羚羊角粉平肝息风;血瘀明显,唇甲发绀,加红花、桃仁活血通脉;皮肤黏膜出血,咯血,便血色鲜,加水牛角、丹皮凉血止血。
4阳虚水泛证
证候特点:心悸,喘咳,语声低微,气短难续,咳痰清稀,面浮,下肢水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有水,脘痞纳差,尿少,畏寒肢冷,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质黯,脉沉细。
治法:温阳利水,祛瘀消肿。
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
加减:水肿势剧,上凌心肺,心悸喘满,倚息不得卧,加沉香、黑白丑、川椒目、葶苈子行气逐水;血瘀甚,发绀明显,加泽兰、红花、丹参、益母草化瘀行水;痰多咳喘,加半夏、杏仁、白芥子、葶苈子祛痰平喘。
5.肺肾气虚证
证候特点:胸满气短,咳声低微,语言无力,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咳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汗出,面色晦暗,或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淡或黯紫,脉沉细数无力,或有结代。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方药: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加减:肺虚有寒,怕冷,舌质淡,加桂枝、细辛、干姜温阳散寒;兼有阴伤,低热,舌红苔少,加麦冬、玉竹、生地养阴清热;气虚瘀阻,颈脉动甚,面唇发绀明显,加当归、丹参、红花活血通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