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易水学派医案.一,李杲 王好古 罗天益 张介宾 赵献可 李中梓 高斗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222860
  • 作      者:
    李成文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金元医家张元素创立了较为系统的脏腑寒热虚实辨证学说,后经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李杲、王好古、罗天益等人不断发挥,形成了著名的易水学派。明代医家薛己、张介宾、赵献可、李中梓等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脾胃和肾命学说,并善用甘温之品,又被后世称为温补学派,清代高斗魁等人又继承其学并有所发展。为体现其学说理论的一脉相承,《中医古籍医案辑成·学术流派医案系列》将以上医家均归于易水学派中。
  《中医古籍医案辑成·学术流派医案系列(5):易水学派医案(一)》收录李杲、王好古、罗天益、张介宾、赵献可、李中梓、高斗魁的临证医案,按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其他排序,体现了易水学派以脏腑寒热虚实进行辨证论治的特点。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医古籍医案辑成·学术流派医案系列(5):易水学派医案(一)》:
  范天騋夫人,先因劳役饮食失节,加之忧思气结,病心腹胀满,旦食则不能暮食,两胁刺痛。诊其脉弦而细,至夜浊阴之气当降而不降,膜胀尤甚。大抵阳主运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阳气不能运化精微,聚而不散,故为胀满。先灸中脘,乃胃之募穴,引胃中生发之气上行阳道,又以前药(木香顺气汤)助之,使浊阴之气自此而降矣。
  木香顺气汤:治浊气在上则生膜胀。木香三分,厚朴(姜制)四分,青皮(去白)、陈皮、益智仁、白茯苓(去皮)、泽泻、干生姜、半夏(汤洗)、吴茱萸(汤洗)各二分,当归五分,升麻、柴胡各一分,草豆蔻(面裹,烧去皮)三分,苍术(泔浸)三分,上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大温服,食前。忌生冷硬物及怒。
  《经》云:留者行之,结者散之。以柴胡、升麻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发散清气,运行阳分为君。以生姜、半夏、草豆蔻仁、益智仁辛甘大热,消散中寒为臣。厚朴、木香、苍术、青皮苦辛大温,通顺滞。当归、人参、陈皮辛甘温,调和荣卫,滋养中气。浊阴不降,以苦泄之,吴茱萸苦热,泄之者也。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茯苓甘平,泽泻咸平,气薄,引导浊阴之气自天而下,故以为佐。气味相合,散之、泄之、上之、下之,使清浊之气各安其位也。(《医学发明·卷四》)
  泄泻
  予病脾胃久衰,视听半失,此阴盛乘阳,加之气短精神不足,此由弦脉令虚,多言之过,皆阳气衰弱,不得舒伸,伏匿于阴中耳。
  癸卯岁六七月间,淫雨阴寒,逾月不止,时人多病泄利,湿多成五泄故也。一日予体重肢节疼痛,大便泄并下者三,而小便闭塞。思其治法,按《内经·标本论》:大小便不利,无问标本,先利大小便。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亦是先利小便也。又云:诸泄利,小便不利,先分利之。又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皆当利其小便,必用淡味渗泻之剂以利之,是其法也。噫!圣人之法,虽布在方册,其不尽者,可以求责耳。麻各一钱,防风根截半钱,炙甘草根截半钱,同咀,水四中盏,煎至一盏,去租,稍热服。大法云:湿寒之胜,助风以平之。又日:下者举之,得阳气升腾而去矣。又法云:客者除之,是因曲而为之直也。夫圣人之法,可以类推,举一而知百病者也。若不达升降浮沉之理,而一概施治,其愈者幸也。(《脾胃论·卷下》)
  ……
展开
目录
李果
内科医案
伤寒
腹胀
泄泻
痢疾
黄疸
头痛
中风
关格
血证
消渴
腰痛
痿证
挛急
麻木
妇科医案
闭经
痛经
崩漏
带下病
妊娠胃痛
儿科医案
惊风
外科医案
疮疡
皮肤皴裂
胎瘤
麻风
疝气
前阴臊臭
五官科医案
瞳子散大
眼翳
牙痛
其他医案
误服白虎汤面黑如墨
王好古
内科医案
伤寒
狂证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