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博议》由清初医家罗美著。《内经博议》目前有两种抄本流传,一种是康熙年本,另一种是乾隆年本。两种版本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乾隆年本对康熙年本做了删改校订,并且重新进行了编次,内容上亦有所增加。康熙本的内容目次顺序为人道、脉法、针刺,、病能、天道、述病六部,计58篇。而乾隆本则以天道、人道、脉法、针刺、病能和述病六部排列,又另外增加了附录2篇,计为60篇。在文字表达方面,乾隆本也对康熙本做了不少修改和润色加工,使之更具可读性。此外,乾隆本因避讳原因,“玄”字俱改为“元”,如“玄府”作“元府”等。《内经博议》为罗美现仍存世的四部著作之一,是罗氏精研《内经》的心得。与其他注解《内经》之书有所不同,罗美不是对经文逐条逐句释文解义,而是注重对《内经》理论的阐发,同时根据自己的临证体验,深人浅出,阐述心得,同时又能广参诸家之见,颇有见地。由于《内经博议》说理通允,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内容广泛全面,切于实际,故被不少名家所青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