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内经博议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222112
  • 作      者:
    (清)罗美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内经博议》由清初医家罗美著。《内经博议》目前有两种抄本流传,一种是康熙年本,另一种是乾隆年本。两种版本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乾隆年本对康熙年本做了删改校订,并且重新进行了编次,内容上亦有所增加。康熙本的内容目次顺序为人道、脉法、针刺,、病能、天道、述病六部,计58篇。而乾隆本则以天道、人道、脉法、针刺、病能和述病六部排列,又另外增加了附录2篇,计为60篇。在文字表达方面,乾隆本也对康熙本做了不少修改和润色加工,使之更具可读性。此外,乾隆本因避讳原因,“玄”字俱改为“元”,如“玄府”作“元府”等。《内经博议》为罗美现仍存世的四部著作之一,是罗氏精研《内经》的心得。与其他注解《内经》之书有所不同,罗美不是对经文逐条逐句释文解义,而是注重对《内经》理论的阐发,同时根据自己的临证体验,深人浅出,阐述心得,同时又能广参诸家之见,颇有见地。由于《内经博议》说理通允,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内容广泛全面,切于实际,故被不少名家所青睐。
展开
内容介绍
  《内经博议》是罗美现存传世的四部医书之一。全书将《内经》相关内容按阴阳、脏腑、气血、经络、运气、疾病等分列不同专题加以详述,既对《内经》的理论进行了诠释,又蕴含罗氏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次整理以南京图书馆所藏清代孙从添点批抄本为底本。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医经01:内经博议》:
  风寒邪气热病第四
  【风】八风得其正则无邪,唯不得其正,则为邪气,而能中于人。然其中者,亦各以四时之胜气而袭之,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以所胜人之,要亦有随时随脏而为病者,以内气不守,外疾得入也。故春气病在头,夏气病在脏。在脏者,心通夏气,为诸脏之主,故病在脏。秋气病在肩背,冬气病在四肢。唯病在头,故春善鼽衄;夏邪通心,故善病胸胁;长夏犯脾,土气动扰,积风为寒,故善病洞泄、寒中;秋,暑汗不出而风袭肤腠,故善病风疟;冬,寒邪犯四肢,故善病痹厥。原其然者,人身之精,真阴也,为元气之本。唯冬能藏精,则根本内实而邪不易犯,虽夏之暑邪,得汗出而邪不入。若冬不藏精,与夏暑汗不出,则两失其疏泄闭藏之道,则春当病温,秋必风疟,所以随时随脏而病也。此风邪所犯之由也。
  风善行而数变①,苟一袭于人,则所伤为病,变态不一,是以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疬风②,或为偏枯,病虽异名,皆风之变。为寒热者,风藏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又善行数变,俟腠理开,则卫失守而洒然寒,玄府闭,则阳内壅而热烦闷,此所以为寒热也。其寒则能衰饮食,其热则能消肌肉,至使怏栗③不食,此寒热交作之剧也。其为寒中热中者,风与阳明人胃,胃居中焦,其脉上行至目内眦。其人肥,邪不得出,留为热中而目黄;其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此其所也。风气与太阳俱人,行诸脉俞,散行分肉之间,与卫相干,故能使肌肉愤膜①而有疡,气凝不行,又能使肉有不仁也。至夫疬者,营气②热胕,其气不清,故能使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客于脉而不去,名日疬风,则风之入深矣。若风中五脏六腑之俞,则亦各入其门户,随俞左右而偏中之,则为偏风。以至循风府而上人脑户,则为脑风。酒饮后,玄府易开而中之,汗漏不止,则为漏风。人房汗出,内耗其精而中之,则为内风。新沐而中之,则为首风。风不散,传变而人,则为肠风。热则下血,寒则飧泄,且在腠理则汗泄不止,亦为泄风。自风气循风府而上,至此凡七种③,所以明其或为风也。
  风人五脏,变为诸症,其受病形状各有不同。肺受风之状,多汗恶风而色皏④然白。凡伤风必恶风,其多汗者,风开腠理也,凡风入而伤皆然。皏,微白貌,肺色也。肺变动为咳,为风所迫,必短气,昼日差,暮则甚。昼犹与卫气相和,暮则与阴人内,故甚也。其诊在眉上色白。心风之状,受风则多汗,恶风而焦绝,善怒赫⑤,赤色者,风木心火相薄,木火交炽,神志溃乱,故或为善怒赫,色赤。甚则言不可快,心病则舌本强,且心和则能知味,故诊在口也。肝受风则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悲者,肝为风,而风反胜之,则内气不胜,故善悲。动其本气,故又善怒。时憎女子者,阴器强则好色,病则妒阴也。目为肝之官,故诊在目下。
  ……
展开
目录
卷之一
人道部
人道大阴阳疏
心肾论
六腑说
太冲三焦论
君相二火论
卫气论
奇经八脉原
五脏五主论
五脏苦欲论
二十七气总疏
十二经不并拈说
辨十干纳脏腑之谬
脉法部
脉原
脉诊总论
胃脉论
诊法论
阳密乃固论
气归权衡论
神转不回论
针刺部
十二原脏井木腑井金释

卷之二
病能部
手太阴肺脏病论
手少阴心脏病论
足阳明胃腑病论
足太阴脾病论
足少阴肾脏病论
足厥阴肝脏病论
太阳经经络及膀胱病论
气交外感病论
厥阴岁气病疏
少阴岁气病疏
太阴岁气病疏
少阳岁气病疏
阳明岁气病疏
太阳岁气病疏
奇恒病论
冲病论
任病论
二维病论
带病论
天道部
天地阴阳大论运气五六说
其气三论
六节五制生五论
天道六气中见论
正六气说
地理六节位下六承论
辨君火以名兼退行一步
不司气化论
五运说
司天在泉说
地上三阴三阳说
天道或问五则

卷之三
述病部上
阴阳第一
虚实第二
寒热顺逆第三
风寒邪气热病第四

卷之四
述病部下
厥逆痹病第五
疟痿咳病第六
胀卒痛肠湃如疟积消瘅病第七
疝伏梁狂癫痫黄疸血枯病第八
校注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