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程氏针灸传习录》首次以“理、法、方、穴、术”为纲,浓缩了程氏针灸百年临证经验,充分阐述了程氏针灸以经络辨证为核心的学术思想,是系统学习程氏针灸临床技法的基础,是程氏针灸传承弟子指定学习教材。
《百年程氏针灸传习录》:
理,理论基础,即中医辨识正常人体和疾病状态下人体的理论方法和指导原则。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气血津液学说和经络学说,是中医、针灸的基础理论。
辨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的症候,是中医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法。
缘理辨证,就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对通过四诊所了解到的症状、体征等临床现象进行综合分析,辨明其内在联系,推断其原因、性质以及正邪的盛衰和病情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情况,从而作出诊断的过程。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独特的方法,体现了中医学对疾病独特的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然而辨证和论治,又是中医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也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检验。临床上只有辨证正确,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程氏针灸学术思想中将“缘理辨证”放在首要位置,一方面强调辨证正确是临床取得疗效的关键,另一方面也强调辨证正确的关键在于对“理”的正确认识与理解。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
为什么说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呢?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脏腑组织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人体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由此构成了天人相应、神形相合、表里相关的整体观点。整体观与辨证论治,并称为中医学理论的两大特点。
而把人体联结为一个整体的,就是经络。正是经络的存在,将人体的各个脏腑组织官窍肢体关节联结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正是因为经络是沟通内外的桥梁,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是网络周身的系统,而这一作用正是人体脏腑变化反映于外周被诊查的基础,也是在人体外周给予良性刺激后影响脏腑功能的基础,更是脏腑之间相生相克、人体阴阳平衡的基础。所以经络是针灸“理”中的核心,同时也是中医“理”中的基础。
经络是以十二经脉为主体,网络周布全身的一个复杂体系。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行血气,营阴阳,应天道,’是血气运行的通路,是人体功能的联络、调节和反应系统。这一理论贯穿到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一、经络与阴阳五行
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观察到许多有关经络的现象,但要深入地把握住这些现象的规律和本质,就不能不通过理论思维,而任何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又都是以哲学作为基础的。
如果说经络是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观察体验和反复医疗实践,所发现的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客观存在,那么经络学说,就是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换句话说,古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学派发现的不同的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的联系规律,即口经络。古人给予我们的只是经络存在的事实,并用经络学说给出了相关的解释,这其中不可避免地掺杂了许多中医传统哲学文化概念。
阴阳五行学说就是典型代表,它盛行于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自然观,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对于当时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古代医家把它用于医学领域,对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
……
第一章 百年程氏针灸
◆缘起山阳
◆家传师承
◆悬壶济世
◆针系澄江
◆奉调北京
◆总结升华
一、针灸科研
二、针灸临床
三、针灸教育
四、针灸文献
◆针灸传扬
一、后继有人
二、大医精诚
第二章 缘理辨证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
一、经络与阴阳五行
二、经络与藏象
三、经络与气血津液
四、经络与诊断
五、经络与辨证施治
◆缘理辨证强调的就是经络辨证
◆经络学说——古代的医学模型
一、萌芽
二、雏形
三、模型
四、补充
◆十二经脉详解
一、手三阴经
二、手三阳经
三、足三阳经
四、足三阴经
五、十二经脉讨论
六、奇经八脉详解
◆经络辨证附篇
一、六经辨证
二、四诊中的经络辨证运用
◆其他辨证方法
一、八纲辨证
二、气血辨证
三、脏腑辨证
第三章 据证立法
第四章 依法定方
第五章 明性配穴
第六章 循章施术
附篇1 小儿经络推拿
附篇2 古代九针和《内经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