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周慎医案精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7200318
  • 作      者:
    周慎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周慎教授系湖南省名中医,从事中医药工作4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学术造诣。
  《湖湘当代名医医案精华(第二辑):周慎医案精华》分名医传记、医案精选两部分。名医传记主要介绍了周慎教授成才之路及学术思想等内容”医案精选主要收集周慎教授医案121则,主要涉及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中医治疗独具特色与优势的部分疑难病症,展示周慎教授的临证思辨特点和用方用药经验。后附验方100则,便于读者学习查阅。
  《湖湘当代名医医案精华(第二辑):周慎医案精华》内容丰富,论理清晰,对中医临床工作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湖湘当代名医医案精华(第二辑):周慎医案精华》可供中医临床医师、基层社区医师、全科医师、医学生等参考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在1977年恢复高考之际,周氏以初中生资格顺利考入湖南中医学院医疗系,有幸真正步人中医学殿堂,聆听朱文峰、皮明钧、瞿岳云、李钟文、高德、周衡、李培荫、谭新华等名家教诲,系统学习了中西医基本理论和临床各科知识,并于毕业前夕以优异成绩考上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班,就读全国著名老中医欧阳锜研究员的《金匮要略》专业研究生,有幸在欧阳老指点下,对中医经典、辨证论治体系、临证思维方法、一病一结的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思路有了深入的探讨,同时聆听了全国著名老中医李聪甫、刘炳凡、王明辉、邹高祈等传授金元四大家、明清八大家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从而得窥中医理论与临证之奥秘。
  研究生毕业后分配至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工作,工作期间跟随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李孝斌主任医师从事胃病临床研究,负责病房医疗,主攻慢性胃炎,对从中医整体与西医微观两方面进行临床辨证,从中医证候和西医药理两方面考虑选方用药,颇多体会和建树。
  1991年经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遴选为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刘祖贻研究员的学术继承人,经过3年跟师学习,根据刘老诊治脑病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以六因、六辨、七治为核心的脑病辨治体系,并以之指导临床和科研工作,取得了很好成效。
  周氏经过多年的赤脚医生锻炼和5年大学本科、2年硕士研究生、3年老中医经验传承学习,拜多位名医为师,博采众家之长,为从事中医药临床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临床基础。
  2.溯源求本,探索病证规律
  周氏研究生毕业之后,一直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在临诊之时,不断探索中医常见病证的辨证与用药规律,最开始从文献调研资料人手,对脑血栓形成、脑萎缩、脑动脉硬化症、中风后遗症、运动神经元病、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等病进行了证治、用药及组方规律分析,如提出脑萎缩的发病机制与虚、瘀、痰、风有关,早期以肾虚血瘀为基本病机,晚期则多有痰湿、内风之变;其治疗都重视肾虚血瘀这一基本病机,主用或选加补肾填髓、活血通络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四味药是地黄、山茱萸、丹参、石菖蒲;其组方规律,64.4%使用滋肾养阴药,62.7%使用活血通络药,使用化痰、温肾、健脾、熄风药物的频率在50%~20%,而配合应用理气、疏风、清热药物的频率仅占20%以下。同时对中医脑病最常见证型——肾虚髓亏络瘀证也进行探讨,指出其病位在肾一精一髓一络一脑系统,病性为虚实夹杂,虚在肾、精、髓,实在脑络瘀滞,主要具有肾虚于下而髓亏于上,络病上及于脑,肾、精、髓、络、脑五者同病及易虚难复、易瘀难通、易人难出等病机特点。其证候学特征是精神意识异常、感觉运动异常、肾虚见症和络瘀见症。均有效地指导了临床实践。
  鉴于中医主张治病必于本,而疾病的本质又是通过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分析后总结出来的,这就叫审证求因。因此周氏认为对病证的认识宜立足于临床资料,主张以病证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依据,进行病证规律的分析。已先后对中风后遗症、脑梗死气虚血瘀证、中风后肾虚髓亏络瘀证、脑动脉硬化症、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等病证都进行了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其中在中风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共调查757例病例样本,符合肾虚髓亏络瘀证诊断者306例,占40.42%。此证候与中风原发类型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肾虚髓亏络瘀证与脑出血呈正相关(P<0.05),而非肾虚髓亏络瘀证呈负相关(P<0.05)。此证候与中风主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肾虚髓亏络瘀证与痉挛性瘫呈正相关(P<0.01),与口角喁斜呈负相关(P<0.01),非肾虚髓亏络瘀证呈负相关(P<0.01)。此证候与中风合并病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肾虚髓亏络瘀证与高血压、高脂血症呈正相关(P  同时对辨证的总体规律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如导师的治学方法、辨同求异的思维方法、主症辨证法及中医症状鉴别诊断方法等,都进行过专题研究,均有相关的学术论文发表或专著出版。
  ……
展开
目录
名医传记
1.博采众长,深得名师指点
2.溯源求本,探索病证规律
3.勤于临证,以实效为目的
4.重视四邪,强调脏腑相关
5.“杂合以治”,力求“以平为期
6.深究正误,边总结边提高

医案精选
一、感冒与流行性感冒(8例)
1.流行性感冒风寒袭表证
2.感冒素体脾虚兼感风寒证
3.感冒外寒内热证
4.感冒风寒表虚证
5.感冒风热袭表证
6.流行性感冒暑湿外袭证
7.感冒温燥外袭证
8.感冒脾肺气虚、风寒束表证
二、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10例)
1.风寒袭肺证
2.风寒化热郁肺证
3.风寒化热闭肺证
4.风寒郁肺营卫不和证
5.风痰壅肺证
6.痰热壅肺证
7.风热袭肺证
8.风痰化热郁肺兼脾虚证
9.风寒化热闭肺兼脾虚证
10.阴虚痰热证
三、慢性支气管炎(5例)
1.风热袭肺证
2.风痰壅肺证
3.痰热壅肺证
4.寒饮化热郁肺证
5.肺肾阴虚兼痰热郁肺证
四、慢性阻塞性肺病(4例)
1.寒饮壅肺证
2.寒饮壅肺化热趋势证
3.寒饮化热壅肺证
4.脾虚痰饮壅肺证
五、支气管哮喘(2例)
1.肝肾阴虚兼郁热闭肺证
2.肺肾虚寒证
六、支气管扩张(3例)
1.风寒化热伤络证
2.风热伤络证
3.寒饮化热壅肺证
七、冠心病心绞痛(3例)
1.气虚痰瘀痹阻证
2.气阴两虚痰瘀痹阻证
3.心阳亏虚痰瘀痹阻证
八、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例)
阳虚水泛证
九、反流性食管炎(2例)
1.郁热痰阻证
2.肝郁化热兼脾虚证
十、食管溃疡(1例)
脾虚气滞证
十一、慢性胃炎(6例)
1.肝胃郁热证
2.肝胃湿滞证
……
效方汇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