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医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222266
  • 作      者:
    (清)董西园撰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医级》又名《医级宝鉴》,清代董西园撰。《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医级》共十二卷。正文十卷,卷首一卷,卷末一卷。卷首为“必自集”,总论医理,以示必须之要;卷一、卷二论伤寒,以明传变之机;卷三至卷五论杂病,以备治疗大法;卷六论妇科;卷七至卷九为各科类方;卷十为脉诀;卷末附“无问录”,辑医论若干篇,讨论阴阳、脏腑、四诊、八纲、治则等。本次整理以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文苑堂本为底本。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临证综合07:医级》:
  烦躁
  心受邪而烦生,阳邪内逼;肾受邪而躁现,传热干阴。阴经受热,法必从清;阳热逼蒸,犹当解发。躁烦脉数者,邪必传经;躁烦脉空者,症多险变。未经汗下躁烦,乃邪实之热候;已经汗下烦躁,作元虚之症参。躁不渴而厥逆脉微,阴躁温经为急;表仍在而烦郁自甚,阳烦发表先行。结胸烦躁者,邪实凶危;瘥后复烦者,脉浮始复。表盛无汗躁生,从症发解;里症汗渴烦甚,双解偏清。无汗躁烦,甚则青龙汤而缓则柴葛解肌汤;汗渴烦躁,经热白虎而里热三黄汤。兼表兼清者,不外柴葛白虎;表里双解者,无过栀豉汤冲和汤。阴盛踡怯,吐利躁厥者,回阳饮吴茱萸汤温救;阳极厥逆,昏躁渴闭者,白虎承气清攻。热烦不眠,栀豉秫夏清引;虚烦不寐,黄连阿胶汤扶阴。阳虚脉细躁不饮,四君子汤真武亦效;阴虚躁扰坐泥水,白通汤六味为功。酸枣茯神,龙齿辰砂,解虚烦之圣药;天精参叶,麦冬汤绿豆饮,清火烦之佳珍。
  燥渴漱饮
  燥因气热,渴自火淫。漱水不咽者,经虽热而里热尚微;引饮善消者,里热深而喜水自救。燥火多渴而湿火不渴,能消肝断而不消肾评。上消者,饮入汗泄;下消者,饮多溺频。痰食滞胃者,虽渴不饮;积热留中者,渴饮无伦。脉实渴消,实热必甚;脉虚饮热,虚热难凭。表症燥不渴.荆薄羌防;巨腑烦且渴,五苓导赤。阳明热渴无汗,葛根彻表;阳明热渴烦汗,白虎清经。渴多饥少,人参白虎;火炎水涸,玉女煎滋清。如狂渴烦者,五淋散,莫认阳明投白虎;经热内传者,竹叶石膏汤,如惟溺涩但猪苓汤。厥利燥渴溲清,四逆理中汤任择;脉洪热甚渴烦,五苓白虎分评。手足汗而渴闭,腑症具者承气;寒热呕而渴饮,脉弦数者柴芩。焦渴神昏者,凉膈散芩连导赤;暑汗渴烦者,六一散连薷葛根。清燥火以甘露饮,除痰食以陈平煎。血中伏热饮频,知柏地黄汤升麻透彻;肝肾受邪消渴,丹栀地芍滋清。桂苓甘露饮,暑邪燥渴良方;桂苓木通散黄连,内火渴癃上剂。斑邪挟食者,口臭牙疳谵渴,宜升葛翘蒡芩连,参人保和丸双解;传阴危败者,脉涩昏沉燥渴,宜当归六黄汤固本丸,或投知柏黄龙汤。渴饮寒热者,添花粉于小柴;厥利呕漱者,加葱胆于四逆。见水欲夺内热极,可进芩连;洒水生惊假热形,当投姜蔻。溺清而渴不饮,益气温中是要;寒之而热不减,壮水补阴为君。烦渴目瞑而鼻燥,衄血将来;恣饮太过而饮停,悬溢变至悬饮、溢饮皆饮症,溢则肿浮,悬则内痛。至于坐卧泥水,戴格渴烦,惟宜标本兼调,温方冷服。应渴消之正变,尽症治之权经。
  ……
展开
目录
必自集卷之首
伤寒篇卷一
伤寒条辨卷二
杂病卷三
杂病卷之四
杂病卷之五
女科卷之六
伤寒类方卷七
杂病类方卷之八
女科类方卷之九
脉诀卷之十
无问录卷之末
校注后记
方名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