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医张襄甫临证经验实录》:
《伤寒论》用本方一条系发汗后,另一条系下后,均指出:“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金匮要略》水气病之风水亦是“续自汗,无大热,恶风身肿脉浮”,用越婢汤,麻黄、石膏同用。此处无大热是体表外无大热,热郁于内,气迫于上则喘,蒸发于外则汗。麻黄配合石膏,辛温与辛甘寒相合,肺热外散,肺气宣畅,升降自如,水气化行,则水饮化、痰热消、喘嗽平。此中麻黄与石膏配伍,比例务在恰到好处,麻黄量重则汗出多而耗气,石膏过重则咳声仍窒抑不畅、喘息不减。二者比例适当,则遍体温润微汗,咳声清脆畅亮,咳痰清利易出,神清,息调,眠甜。
此外小青龙加石膏汤、大青龙汤、厚朴麻黄汤,三方证皆为无汗而有烦躁,又不同于本方证,三者皆外有寒邪,里有痰饮,微有热郁,表、里、寒、热的轻重各有不同,临证之时切勿混淆。
六、小柴胡汤的妙用
外感时令病,单纯的太阳、卫分表证并不很多,邪阻少阳半表半里,阻滞三焦胆腑,致气机升降出入不畅,水谷津液运行生化失常,则逐渐郁滞化热,生湿食滞,出现诸多征象。即使未经误治或耽误时间,此类病证经常出现。实际上以少阳病自发者也是不少的,如西医所说的肝、胆、胰腺疾病往往归属于中医少阳病证。
小柴胡汤是少阳病主方,所主症状除少阳病提纲“口苦、目眩、咽干”外,尚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头颞部疼痛、耳内鸣痛或轻微失聪、干呕默默不欲食、苔白薄或淡黄、脉弦等症状。往来寒热是邪在少阳特有热型,太阳主表发热恶寒并见,阳明主里只恶热不恶寒或以日晡热出现,少阳经脉行于体侧,内属三焦胆腑,外感类病无论寒热由表入里,其中间过程恰是少阳,故多以上述诸多复杂征象出现。仲师申言小柴胡“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家祖擅用此方,邑中人称其为“柴胡先生”。方中柴胡最少15g,寒热较重者用至30g,黄芩、半夏为一对药必用。勿畏半夏温燥黄芩苦寒而不用,须知此二味辛温苦寒相化合,辛开苦降,疏利三焦、胆腑气机,开痞散结,行气化湿,妙不可言。生姜甘草必用,原方中人参、甘草、大枣为甘温扶正之品,用时视病人体质和病况而定,一般体弱无热象用党参,若兼热象用辽沙参。若胸胁苦满或呕恶明显,去人参与大枣,加枳壳、桔梗、白蔻、瓜蒌;若上脘痞满,再加莱菔子与鸡内金;若舌苔白腻或口黏苦,加藿香、佩兰、莲叶、芦根与白蔻;若咳嗽须辨寒热,偏寒者加杏仁、陈皮、干姜、细辛、五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