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近现代中医名家临证类案.肾病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0473900
  • 作      者:
    鲁兆麟主编
  • 出 版 社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鲁兆麟,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中医学家。1942年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父鲁春溥承受家传,师从于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鲁兆麟幼承庭训,亦立志于中医事业,于1959年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后师从中医泰斗任应秋教授,致力于中医各家学说和中医文献学研究,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药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各家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医高等教育学会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会理事长等职务,主编高等中医药院校协编教材《中医各家学说》,主编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各家学说专论》,与王永炎院士共同主编《中医内科学》高级参考书等。作为我国中医医案学研究的创始人,主编了《二续名医类案》《中医医案学》,为中医医案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
内容介绍
  凝中医医案学创始人鲁兆麟教授三十年之心血,集晚清民国建国初期中医名家医案类编之大成!《近现代中医名家临证类案:肾病卷》主要收集了清中晚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名医医案。为广大读者提供了肾脏科疾病历代中医名家的真实医案,相信会为中医学人提高中医临证水平提供帮助。
展开
精彩书评
  ★章太炎先生曾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清代名医方耕霞亦云:“医之有方案,犹名法家之有例案,文章家之有试读。”研习历代中医名家医案,不仅是学习先贤诸家临证法要之门径,更是医林后学切实提升诊疗水平之阶石。“将赡才力,务在博见”,本套丛书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各科疾病历代中医名家的真实医案,相信会为中医学人提高中医临证水平提供帮助。
  --著名中医学家、中医医案学创始人 鲁兆麟
展开
精彩书摘
  《近现代中医名家临证类案:肾病卷》:
  孔继菱
  王贡生协中,体素肥,饮啖俱健。乙丑病肿,延予往视,时治疗已月余矣。病甚剧,足不能履,腿不能步,身不能俯,臂不能曲,皆肿致也。兼之膜胀喘促,两目俱赤。诊其脉,洪缓而近数,盖湿盛挟热之证。检视前方,或治湿而助热,或治热而增湿,或理气以消胀,或竟养阴以清热。时予将有曲阜之行,忧其误治,而又不便明言。乃议日:此证因湿作肿,人人皆知,湿中挟热,亦人人所知。然病以人殊,药随证变,其中治法,亦有数戒,犯之则病益增重,决无生理矣。盖凡诸湿肿胀,多起脾胃之虚弱。而此病之起,偏于脾弱而胃强,惟胃气强旺,酒肉过进,积而生湿,脾始受伤,而健运之职弱也。脾弱不运,胃强独纳,由是饮食尽化痰涎,上填胸膈,肺金之治节不行;下壅膀胱,州都之气化不利,此湿瘀热郁,肿胀之所由起也。设使治此证者,治湿而不知清热,则必恣用燥药,夫燥药性阳,祛湿而亦能生热者也。热而益之以热,痰涎之流动者,势将日燥日结,渐成不解之患矣,此其不可一也。又或治之证者,清热而不急于去湿,则必恣用凉药,夫凉药性阴,清热而实能助湿,湿得湿助,痰涎之充盛者,势将聚而更瘀,瘀上而泛,为吐为呕,在所不免,此其不可二也。又或湿热不攘,先图消胀,以缓目前之急.则必从事理气,夫痰涎阻隔,气道方便,纵使理之而气行,则未知其所行之气,遂能斩关夺隘、直辟蚕丛乎,抑犹有格而不通者乎?若果格而不通,则攻冲扰长。反以助其膜也,此其不可三也。又或湿热不尽,预谋培根以为后日之图,则必兼事乎养阴。夫痰涎充斥,阴邪方盛,纵使养之而阴生,未知所生者,肾中无形之真气乎,抑肠胃中有形之浊痰乎?使其生者,为浊痰,则旁流漫溢,愈以增其肿矣,此其不可四也。具其四戒,此病胡可易言?依愚所见,总以利小便为正治,其次莫如汗。经云:开鬼门,洁净府。此不易之良规也。特喘促方甚,汗恐有害,而此时之小便,又万万不能遽利,以痰涎锢蔽,气化难通故也。夫病之起也,因痰而后聚水,痰水聚而肿胀以成,则病之去也,逐水必先利痰,痰水去而肿胀自消,何事他求?案出,时有老医在座,日:痰水何以能去?去之得勿犯戒乎?予日:前言四戒,惟养阴一法,适与病反,断乎不可。其余三戒,酌轻重而兼用之,全不为害。盖专用之则有弊,兼用之则无弊故也。前言为防偏执,不得不然,若因噎废食,岂通人之见哉?乃订方:主以白术、茯苓;臣以半夏、橘、枳;佐以芩、连,恐燥热之上犯;使以萆薢,引浊湿以下达;而又用泽泻、猪苓为向导,重逾十两,日尽一剂。老医又日:萆薢性过热。予不答。于方外开大黄一两,而谓其子文学日:尊公湿热虽盛,痰多水少,水可由小便导去,痰不能也。此方间四五剂,必用大黄一次,从大便泻下其痰,痰下,小便愈利,病乃可为矣。予遂赴曲阜,逾两月返,王公肿已全消,饮食健进。惟自膝下消未尽耳,盖前方已尽五十余剂矣。予乃为更定一方,服之,病良已。日行场圃,能去杖矣。以前病时祷神,许演戏酬敬,亲友毕贺,三日之内,不胜勤劳,腿足腹肿。而予又赴曲,乃专心候予,月余,病复如前。比予至诊之,脉已散漫无神,不可为矣。乃郎谆恳再治,予日:病虽剧,胃气尚健,能传药力,周流上下,是以渐次就痊。及病退之后,胃气已弱,培补未施,困以油腻,旧病复作,耗损弥甚,今虽再用前药,亦不效矣。书方与之,遂辞归。后十余日,竟以此病殁。
  赵允诚,患肿胀,延予求治。予知其病之所起,盖始误于辛热,继解以寒凉,冰凝太过,小便不利,日用车前近三月矣。而小便日以闭,水无出路,激而四溢。于是头面、肢体无处不肿。比予至,而肿已造极中之极,胀亦特甚,不能卧矣。诊其脉,腕肉壅阻,恍惚难辨。亟与大剂五苓散,不效。次日,与越婢汤亦不效。胀不可支。不得已,与附子理中汤,遂竟夕眠。次日又胀,欲用前药,予日:不可屡用也。改用茯苓导水汤,又不效。于是杨君静存至,入诊毕,日:越婢汤证也。胡不用?予日:前已用矣,毫不见效,惟附子理中为可,然又恐有碍。静存日:何故?日:允诚素有咽喉病,发则疼痛、肿满,滴水不下,必针烙兼施,然后乃愈。今渠内外俱肿,咽路无几,若更发作,何以施治?以姜、附之辛热僭上,可屡用乎?静存踌躇,会予以事归,静存奋日:咽喉发病,犹后日之事,至时再图。目下膜胀已极,若不急治,死生判矣。乃重用理中汤一剂,胀止,再剂,小便亦利。静存日:可矣,更用三剂,胀必不复,小便亦必大利,此时水有出路,肿亦易为矣。遂归。予每忆此事,叹静存之识,十倍于予。使如予之疑畏,允诚决无生理矣。及允诚遵方用药才进三剂,喉中大痛,夜往延予,予不可出,急命从弟向藜往视,投以凉药,应时痛止。越二日,予复往,则惟余肿病矣。乃与向藜议日:此证水因寒闭,人人所知。今寒邪已解,水可徐下。然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淋证
第二章 水肿
第三章 关格
第四章 腰痛、腰酸
第五章 遗尿、小便不禁
第六章 尿浊
第七章 消渴
第八章 虚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