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再降低两个量级,质子和中子开始形成轻原子核,例如氘、氚、氦、锂和铍。宇宙中的这些轻元素基本都是那时形成的,整个核合成过程从宇宙年龄大约是三分钟开始到二十分钟结束。更重的元素要等到恒星形成之后,在恒星内部才能形成。至于我们身体中的钙和铁这些元素,还需要更加晚形成的天体,超新星。 中子含有一个上夸克和两个下夸克,质子含有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因为下夸克比上夸克重一点,中子也比质子重一点。就是这么一点细微的差别,导致宇宙中中子比质子少。由于氢原子核通常只含有一个质子,而氦原子核既含有质子又含有中子,所以氦占宇宙质量不到四分之一,其余都是氢元素,而更重的元素则更少。宇宙学家用大爆炸理论和核物理预言的氦的比重被天文学家的观测证实了,这是大爆炸宇宙学重要证据之一,也是最早的证据。 在轻元素合成之后,尽管没有什么更重要的事件发生了,但又一个与我们有关的事情正在进行,就是宇宙的原始汤开始形成细小的结构,这些结构是之前发生的物理过程的结果,而它们将成为恒星、星系和星系团最早的种子。 当宇宙年龄是7万年时,物质和辐射比重一样多,此刻辐射只剩下光子和中微子,而物质是质子、电子以及轻元素,此时宇宙仍然是不透明的,光子不断地与其他物质粒子发生碰撞、被吸收和被辐射。7万年看上去是一个很古老的年龄,但和140亿年相比,就像一天与三分之一秒相比。当宇宙年龄是38万年时,宇宙冷却到不到3000K,几乎所有电子和质子以及轻元素都结合成了不带电的原子,这些中性原子与光子不再发生作用。 ……
展开
★在读完《<三体>中的物理学》的书稿后,我对李老师的眼界和胸怀深为敬佩和折服。他并没有像一般的读者和网友一样,专注于挑小说中的硬伤(在这方面他无疑是很有资格的),而是以《三体》中的科幻内容作为引子和起点,描绘了一幅现代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宏伟图景。从牛顿力学到相对论,从量子力学到弦论,从多维空间到黑洞,从宇宙的诞生到最后的终结,甚至还从物理学的角度探讨了自由意志的命题。本书几乎涉及物理学和宇宙学前沿的所有方面,在一本篇幅不长的书中展现了如此广阔的视野,呈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令人赞叹。
——《三体》作者 刘慈欣
★用前沿科学对《三体》世界进行支撑,用烧脑理论让《三体》意义进一步延伸。
—— 复旦大学教授 严 锋
★李淼老师作为理论物理学大家,为科幻小说《三体》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让我们看到科学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
—— 科幻作家 韩 松
★本书话题是“《三体》中的物理学”,但作者不局限于此,他从三体物理入手,硬生生描摹了一个基于三体衍生的现代物理学图景,严谨性与想象力俱佳,堪称科幻与科普的完美结合。
—— 果壳网创始人、CEO 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