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对辽宁地质古生物知识如“辽宁十大古生物群”等作了一定介绍,重点详细介绍博物馆,并首次推出该馆展品的“十大化石明星”,特别是对迄今较早的带羽毛恐龙赫氏近鸟龙和迄今全球较早的“花”辽宁古果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包括其发现对研究全球鸟类起源及被子植物起源的重要意义以及近年来在国际学术界的新影响等。作者深入浅出地带读者走进辽宁30亿年来奇妙的古生物世界、领略在辽宁彰显的古生物多样性,又能以崭新的科学视角展现我国地质古生物学界和博物馆学界在向“国际化”方向办好自然类博物馆一些新理念和新思考。读者不仅将从本书中得到地质古生物知识的熏陶,可能也会在博物馆建设方面得到一些有益启迪。
本书是《30 亿年来的辽宁古生物》一书的姊妹篇,是一部较大型的科普作品,又是一部带有较强学术色彩的、有关辽宁古生物的知识读物。作者们凭借数十年在辽宁开展地质古生物工作的学术积累,并结合近年来在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的工作实践,不仅深入浅出地带读者走进辽宁30 亿年来奇妙的古生物世界、领略辽宁古生物的多样性,而且以崭新的科学视角展现了我国地质古生物博物馆事业的新发展及向“国际化”方向办馆的一些新理念。广大读者不仅将从本书中得到地质古生物知识的熏陶,而且可能会在建设博物馆工作思路等方面得到一些有益的启迪。
被子植物(也称有花植物)是现今植物界最高级的类群,现有约400 个科30 万种,几乎遍布全球。它们具有真正的花,种子有果实包藏,先进的繁殖方式使它们在植物界最为繁盛。但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花”)出现在哪里?它们又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这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100 多年前,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讨厌之谜”。
1996 年秋,时任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的孙革收到刚从辽西回来的同事送来的3 块标本,化石产自辽西北票黄半吉沟。当孙革看到第三块化石时,被震惊了:该标本是一个很像蕨类的分叉状枝条,但似叶片的部分呈凸起状,显然是种子;主枝和侧枝上螺旋状排列着40 多枚豆荚状的果实(蓇葖果),每个蓇葖果中包藏着2—4 粒种子。这些是典型的被子植物特征!由于化石产于辽西著名的义县组,显然是全世界被子植物化石产出的最低层位。孙革马上意识到,这是迄今全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并建议起名“辽宁古果”。当晚,他把这一消息电话通知了老朋友、课题组的同事——古植物学家郑少林,两人都十分兴奋。找寻“第一朵花”的研究工作便从此开始。
古生物学家的工作原则是,研究化石标本必须准确地掌握它们的产地和层位。为做好这项工作,课题组郑少林和他夫人张武亲自赶到北票黄半吉沟,晚上住在老乡家,白天上山找化石。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武很快先发现了一块“辽宁古果”的果实碎片,紧接着郑少林又发现两块较完整的蓇葖果化石。三件化石立即被送往南京,孙革喜出望外。由于新发现的蓇葖果化石保存了角质层,孙革在实验室里亲自做分析实验,发现了它们的种皮的表皮细胞:略弯曲的垂周壁有些角质加厚,看上去似反映曾受到干旱等古环境影响。春天到了,孙革率课题组一起赶到北票黄半吉沟采化石、测剖面,一共采得17 件“辽宁古果”标本。夏天,郑少林又去采集,又发现两块更重要的标本;原来他以为是松柏类,但孙革结合经验敏锐地认识到:这正是苦苦要寻找的“辽宁古果”的雄蕊化石!孙革将自己关在实验室几天,终于从对开保存的26 枚花药中发现了原位花粉:花粉很小,长轴大约30 微米,具单沟,是典型的被
子植物花粉!有了雄蕊,又有了雌蕊,“辽宁古果”这一早期被子植物的特征越发清楚显现。正在这时,课题组的周浙昆研究员陪植物学界的泰斗吴征镒院士来南京,吴老亲自在实验室看了“辽宁古果”标本,确认它是被子植物,而且认为肯定是一个新类群!
在周浙昆协助下,孙革很快完成了论文“迄今最早的被子植物在中国的发现”;为了向国际前沿冲刺,孙革决定将文稿投到国际权威学术刊物——美国《科学》杂志。但为保证和提高论文的学术质量,孙革决定还是将文稿先寄给老朋友、国际著名古植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迪尔切,请他在分类方面予以指导。没几天,迪尔切院士热情回复孙革:他认为辽宁古果在总体分类上似更接近于木兰科,建议将分类部分进一步改写和补充,并支持向美国《科学》投稿,因为这是全世界古植物学领域的一项新的重大发现。
前言
第一章 走进辽宁古生物世界
1.1 30亿年来的地质变迁
1.2 辽宁“十大古生物群”
第二章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巡礼
2.1 博物馆设计与展陈
2.2 五年建设历程
2.3 十大化石明星
2.4 闪亮的科研
2.5 活跃的科普
2.6 国内外交流
2.7 人才培养
2.8 实验室建设
2.9 博物馆管理
第三章 辽宁的化石保护
3.1 辽宁化石保护工作
3.2 博物馆共建
第四章 辽宁建立古生物学院
4.1 古生物人才的新摇篮
4.2 学院与博物馆
致谢
Entering Paleontological World in Liaoning
Preface
Chapter 1 Entering Paleontological World in Liaoning
1.1 Geological changes in the past three billion years
1.2 Top Ten Fossil Biotas of Liaoning
Chapter 2 Introduction to Paleontological Museum of Liaoning
2.1 THE PMoL design and exhibition
2.2 Review of PMOL in the past five years
2.3 Ten Fossil Stars
2.4 Fruitful scientific research
2.5 Activ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2.6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2.7 Personnel training
2.8 Laboratory and Museum Management
Chapter 3 Fossil Protection in Liaoning
3.1 Fossil Protection in Liaoning
3.2 Co-building the PMOL
Chapter 4 Collage of Paleontology and with PMOL
4.1 Cradle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4.2 The college with PMOL
参考文献/Re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