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历史变迁和杨澄中先生的科学人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6050934
  • 作      者:
    邬恩九著
  • 出 版 社 :
    甘肃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历史变迁和杨澄中先生的科学人生》用历史事实来表述和记录作者邬恩九所知晓的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期间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成长和发展的艰辛历程,老一代“近物人”在祖国大西北的黄土地上拓荒、播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直至绿树成荫瓜果满园的部分场景,以及老一辈科学家为祖国富强、为科学献身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他们对青年人的培养教育、提携关爱之情。
展开
精彩书摘
  《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历史变迁和杨澄中先生的科学人生》:
  一、中国科学院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有两个科研机构:一个是在南京的原中央研究院,一个是在北京的原北平研究院,其下所属的科研机构均多集中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虽然设置了这两个科研机构,但由于近代工业极为薄弱,科学技术相当落后,再加上经费不足,设备缺乏,人员分散等因素制约.即使有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也难以有所作为。因而作为近代物理热门学科代表的原子核物理和原子能科学技术等尖端科学在我国仍是空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仅一个月,即1949年11月1日,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科学院.院本部设在北京市文津街3号。那时包括社会科学在内,总共才有21个研究单位,共计200多科研人员,平均每个研究所约10余人,与今天的研究所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有幸的是,近代物理研究所就是其中之一。
  1952年,中国科学院接受了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移交的东北科学研究所及其大连分所,并会同从上海、北京迁往东北的其他研究机构,组成了东北分院,这也是中国科学院在外地组建的第一个分院。我手边保存了一份过去学习时留下来的资料,即1954年1月28日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政务院第204次政务会议上的报告:《关于中国科学院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其中提到:“1953年9月底的统计,科学院共有36个科学研究机构(25个研究所,4个独立的研究室,4个研究所的筹备处和天文台、仪器馆、菌种保藏委员会),其中15个在北京,13个在华东,8个在东北。全院共有1725个专业的科学研究人员,其中副研究员以上的高级研究人员347人。”由此可见,不到四年时间,科研机构和人员都有较大增长,平均每个单位近50人,高级研究人员平均每个单位近10人,约占科技人员总数的20%,这个数据与我刚到近代物理研究所时(1953年9月)的情况基本相符。
  1954年,中国科学院又组建成立了西北分院。到:1956年初,中国科学院己有科研机构44个,总人数约8000人,其中科研人员约2000人。1956-1966年的10年间,科研机构和人才队伍快速发展,科研机构达106个,职工6万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万余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机构、人才队伍和科研制度等遭到全面破坏,全院职工人数减少至3万多人。经过10年动乱的影响,中国科学院仅剩64个科研机构,其中双重领导的44个,院直属科研机构20个。科技队伍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在年龄结构上出现了老化,在群体分布上出现了断层。“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科学院迅速恢复和新建了一大批科研机构,到1978年底,全院独立科研机构达110个,固定职工人数近8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万人。虽然在机构和人员的数量上恢复了原来的基本面貌,但这支队伍的质量和构成并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基本改变了科技队伍不整、科研素质低、知识水平差和队伍结构失衡的不良状况。1986年的人才队伍状况与1977年相比.专业技术人员增加3万,管理人员和工人相对减少,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规模增加了19倍。科技队伍质量和结构的全面改善与提升为中国科学院的进一步改革发展奠定了基础。
  ……
展开
目录
北京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和更名(1950-1956)
一、中国科学院的成立
二、北京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
三、在东皇城根的日子和近代物理研究所的更名
四、赵忠尧与静电加速器

中国科学院兰州物理研究室的筹建和成长(1957-1961)
一、从东皇城根到中关村
二、北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内的兰州物理研究室
三、从北京到兰州
四、中国科学院兰州物理研究室成立
五、建造设备,筹建学科,培养人才
(一)小装置做出了高水平
(二)小设备培养出硬队伍
六、在困难中成长,在风雨中前进

兰州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成立和发展(1962-1987)
一、兰州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成立
二、打好建所后的第一仗——1.5米回旋加速器建成出柬
三、努力完成国防科研任务
四、重离子物理研究的起步、定向和赶超
(一)以"双超研究"进行"火力侦察"的起步阶段
(二)以"联合作战"夺取"滩头阵地"的定向阶段
(三)以"大型重离子加速器走向世界先进行列"为"目标靶子"的赶超阶段

杨澄中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1-1987)
一、北京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者之一
二、我国西北核科学研究基地的创始人和重离子物理研究基地建设的奠基者
三、我国重离子物理研究走向世界树人百获的领路人和重离子加速器技术闯进世界先进行列铺路架桥的开拓者
四、兰州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建章立制的带头人和先进科研管理理念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五、为人师表.甘当人梯.风范长存

历史的启示和未来的期待
一、体会或感悟
二、建议或期待
(一)总结经验,确立所风
(二)形成特色,创建学派
结束语
读后随感
往事回首——赏读邬恩九同志所写《书稿》的感言感悟和怀念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