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物理创新与实践基础训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40447187
  • 作      者:
    陈聪主编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物理创新实践竞赛活动是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之一,既有助于帮助学生消化课内知识,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又能够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
  《物理创新与实践基础训练》遵循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主要讲授物理创新实践的基本思路、方法和技能,为学生开展物理创新实践竞赛活动进行针对性的基础训练。
  《物理创新与实践基础训练》共分七章。第1章介绍创新人格、创造力及创新型人才要求,第二章介绍创新思维方法及训练,第三章介绍通用的创造技法,第四章至第六章分别介绍与物理创新实践相关的技术基础,包括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分类整理、电路设计与制作、传感器与物理量测量三个方面,第七章对物理创新实践作品进行解析,并介绍立项选题方法。
  《物理创新与实践基础训练》可作为高等学校开展物理创新与实践基础训练的教材,也可作为参考书为其他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方法指导及技术支持,还可作为创新教育的教学资源或一般读者了解创新实践活动的科技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物理创新与实践基础训练》:
  三、创新思维过程
  创新思维是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不同的创造环境和创造对象,其思维过程有着明显的差异。许多心理学家对创新思维过程进行研究,产生了多种理论,其中代表人物是英国心理学家沃勒斯与美国心理学家费邦。
  1.沃勒斯创新思维四阶段论
  英国心理学家沃勒斯在1926年出版的《思考的艺术》一书中提出了创新思维四个阶段的理论。
  (1)准备期
  一切创新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问题从本质上说就是现有状况与理想状况的差距。爱因斯坦认为:形成问题通常比解决问题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不过涉及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然而明确问题并非易事,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从事创造活动,必须有一个充分的准备期。这种准备包括:必要的事实和资料、必要的知识和经验的储存、技术和设备的筹集、其他条件的提供,等等。创新者在创新之前,需要对前人在同类问题上所积累的经验有所了解,对前人在该问题上已解决到什么程度、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尚未解决作深入的分析,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前人的劳动,使自己站在新的起点从事创造工作,还可以帮助自己从旧问题中发现新问题,从旧关系中发现新关系。
  (2)酝酿期
  酝酿期也称为孵化期或潜伏期,也称沉思和多方假设阶段。创造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以前未曾解决的问题,因此,创新课题通常是难以用传统的办法和已有的经验,即按常规的方法去解决的。创新者在经过长期准备和思考,并试遍了传统的办法仍然无法解决时,可能将问题暂时搁置,不再有意识地去思考它。在此种情况下,从表面上看来,创新者的思考活动好像已经中断,但事实上思考可能仍在潜意识中断断续续地进行,有时在梦中还思考着待解决的问题。这就像母鸡孵蛋,从外表看,鸡安伏不动,而实际上在它所孵的卸的内部正在发生着育化的演变。
  这个时期可能是短暂的,也可能是漫长的,有时甚至延续好多年,一旦酝酿成熟,创新者在内部突如其来的“闪光”或在外部事件的触发下,新观念就会脱颖而出。
  (3)豁朗期
  豁朗期又叫顿悟期,属突破阶段。顿悟是指经过长时间的酝酿之后,创新的火花猛烈爆发,新的观念在极为短暂的时间里豁然开朗,脱颖而出。灵感、直觉等非逻辑思维经常会起决定性的作用。灵感的来临,往往是突然的、不期而至的,有时甚至是戏剧性的。灵感有时出现在半睡眠状态,有时出现于闲暇或从事其他活动时,甚至出现在梦中,总之,它常常在意想不到的时候来到。
  (4)验证期
  验证期是评价阶段及完善和充分论证阶段。当突然获得突破后,这种质的飞跃是瞬间的、稚嫩的。完成阶段的工作是及时把创新成果的思想火花记录下来,及时地追踪和充分地论证新获得的成果,使之得到充实和扩大。假如不经过这个阶段,创造性成果不可能真正问世,创新过程也不能算最后完成,甚至使千辛万苦才获得的突破因最终处理不善面临夭折。论证工作一是理论上验证,二是放到实践中去运用和检验,常常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费邦的七阶段创新思维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费邦将创新思维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该模式是在沃勒斯模式基础上又增加了三个具有“启示”性的阶段,从而构成为“创新过程阶段模式”。
  第一阶段:期望,创新者面对问题时,其思考失去了常规常态下的平衡,期望得到某种使问题解决的想法以恢复平衡;
  第二阶段:准备,同沃勒斯模式第一阶段的准备期;
  第三阶段:操纵,御新者往往积极操纵某种想法或资料,如尝试对多种想法进行jj}列或组合,以找出最感兴趣、最有效或能产生美感的想法;
  第四阶段:孕育,同沃勒斯模式第二阶段的酝酿期;
  第五阶段:暗示,创新者产生一种良好温馨的感觉,似有某种好事要发生但又尚未到来,它常出现在已接近得到问题的创造性答案时;
  第六阶段:顿悟,同沃勒斯模式第三阶段的豁朗期;
  第七阶段:校正,同沃勒斯模式第四阶段的验证期。
  费邦模式对沃勒斯的修正表现在所增加的第一、第二、第五阶段,它们对沃勒斯模式描述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起到了一种“启示”性的作用。所谓“期望…‘操纵”和“暗示”,也即所增加的这三个阶段,各自都对其后一阶段的到来具有启示性的意义。由此,也更深入地表明了创新者对创造性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连绵不断的心理活动过程。
  无论是沃勒斯四阶段论还是费邦七阶段论,其对创新思维过程的界定都基于一个“提出问题_+分析与思考问题-+思维积累与方案提出一实施、验证并修正方案”的基本逻辑。对创新思维过程理论的了解有助于对创新思维的认识、创新思维能力的修炼以及创新思维绩效的提高。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创新与创新型人才
第一节 创新
一、概念和特征
二、意义和价值
三、创新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创新人格
一、创新人格的内容
二、创新人格的特征
三、创新人格的作用
【附录1.1】尤金创新人格自陈量表
【附录1.2】托兰斯创新人格自陈量表
第三节 创造力
一、创造力的定义及内涵
二、影响创造力的六因素
三、创造力的开发
四、创造力测评
【附录1.3】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
【附录1.4】普林斯顿的创造力测验
第四节 创新型人才与培养
一、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及内涵
二、创新型人才结构
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第二章 创新思维
第一节 思维
一、思维基础
【附录2.1】赫曼全脑优势简易测评
二、思维过程
三、思维形式
四、思维定式
第二节 创新思维
一、创新思维内涵
二、创新思维特征
三、创新思维过程
第三节 创新思维方法
一、发散思维
二、收敛思维
三、联想思维
四、逆向思维
五、想象思维
六、直觉思维
七、灵感思维
八、组合思维
第四节 创新思维训练
一、创新思维训练基本法则
二、创新思维的自我激励方法
三、突破思维定式的方法
四、非逻辑思维训练方法
【附录2.2】做做脑体操
【附录2.3】突破思维定式训练题
【附录2.4】发散思维训练与测试
【附录2.5】收敛思维训练题
【附录2.6】联想思维训练题
【附录2.7】逆向思维训练题
【附录2.8】想象直觉灵感思维训
练题
【附录2.9】组合思维训练题

第三章 创造技法
第一节 创造技法概论
一、定义
二、作用
三、创造技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智力激励法
一、奥斯本智力激励法
二、改进型智力激励法
三、函询智力激励法
【附录3.1】奥斯本智力激励法专题训练
【附录3.2】默写式智力激励法(635法)专题训练
第三节 检核提示法
一、奥斯本检核表法
二、动词提示检核表法
三、5W2H提问法
四、专项问题检核表法
【附录3.3】奥斯本检核表法专题训练
【附录3.4】动词提示检核表法专题训练
第四节 列举法
一、希望点列举法
二、缺点列举法
三、特性列举法
四、信息列举法
【附录3.5】希望点列举法专题训练
【附录3.6】缺点列举法专题训练
【附录3.7】特性列举法专题训练
第五节 组合法
一、主体添加法
二、同物自组法
三、异类组合法
四、重组组合法
五、信息交合法
【附录3.8】主体添加法专题训练
【附录3.9】同物自组法专题训练
【附录3.10】异类组合法专题训练
【附录3.11】重组组合法专题训练
【附录3.12】信息交合法专题训练
第六节 逻辑推理法
一、类比创造法
二、移植创造法
三、归纳创造法
四、演绎创造法
【附录3.13】类比创造法专题训练
【附录3.14】移植创造法专题训练
第七节 观察发现法
一、机遇捕捉法
二、动态发现法
三、变换视角法
四、迂回发现法
第八节 系统分析法
一、形态分析法
二、等价变换法
三、物场分析法
【附录3.15】形态分析法专题训练

第四章 文献检索与整理
第一节 信息
一、信息的定义及特征
二、信息源
三、信息社会
第二节 文献
一、文献的定义、功能及特征
二、文献的出版形式
三、文献的发展状况
四、物理及工程类文献资源
五、专利权的获得
第三节 文献检索
一、文献的检索语言
二、文献检索工具
三、文献检索系统
四、文献检索基本方法和步骤
五、搜索引擎的使用
六、数据库的使用
第四节 文献的阅读及分类管理
一、文献阅读基本方法
二、文献管理软件介绍

第五章 电路设计与制作基础
第一节 常用电路元件
一、电阻器
二、电容
三、电感线圈
四、继电器
五、二极管
六、三极管
七、场效应管
第二节 常用制作工具
一、增力类工具
……

第六章 传感器与常见物理量的测量
第七章 物理创新实践立项训练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