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青藏高原的地景与圣境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751246
  • 作      者:
    苏发祥主编
  • 出 版 社 :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朝圣即是一种宗教实践,也是一种文化传统。不同的宗教,朝圣的仪式和内容也不尽相同。即使同一种宗教,具体的朝圣活动也有差别。如何从整体上把握藏传佛教的朝圣,具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青藏高原的地景与圣境研究》第一部分“高山净土”中,罗桑开珠教授做了很好的诠释尝试,而嘎·达瓦次仁博士对玉树地区嘎觉悟久钦董热神山的名称、起源、祭祀和朝圣路线等做了非常细致的研究,认为“嘎觉悟既是玉树的身份符号,又是玉树信众的精神支柱,玉树人无论生活在五湖四海,坚信嘎觉悟犹如影子似的与自己形影不离。正因如此,嘎觉悟已变成为玉树信众亘古不变的一种象征,一种信念和一种坚守。”实际上,每个藏族人心中都有陪伴其一生的家乡神山。
展开
精彩书摘
  《青藏高原的地景与圣境研究》:
  六、藏族山神的文化现象
  任何文化形态与文化形态形成的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具有密切的关系。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是高山峻岭、山岭叠嶂,被称之为世界屋脊。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长的山脉、最多的山岭均在这里,于是就形成了具有宗教内涵的山神文化。尤其是对生活在牧区的牧民的生活习俗、审美情感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是在山神崇拜中形成了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观念。藏族所认定的山神具有它的神奇性,无论气候的层次性、自然现象的多变性、自然资源的丰富性、村落族群的依赖性、部族区域的地界性。从宗教的性质上讲,山神具有神灵的特性,能够左右区域部族的吉凶祸福,所以不仅不能侵害山神体系及其一草一木,而且还要对其进行维护和祭拜。也就是说藏族环保理念是源于自然宗教的“万物有灵论”的思想观念,苯教的“万物神灵论”思想意识和佛教的“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缘起论和“万物众生平论”的思想理论。在宗教派别更替和理论变异之中,始终延续不变的是“万物平等依存”的精神理念。
  二是在祭祀山神中形成山神文化与节日。山神崇拜的主要形式体现在对山神的祭典仪式上,就是在比较大的或重要的地域环境的山上建立“拉则”(神宫),或是在山顶或山口等地方垒砌石堆,象征为神灵所居或所依之处,以便于人们对其进行祭祀崇拜。当然拉则的地址是由当地的高僧大德根据地理风水的原理进行选定的。在山神祭拜活动中形成了许多区域性民俗文化。如拉则的类型,拉则一般由地面和地下两个组成,“其中地下部分主要是埋藏一些宝物,包括在所挖的坑内竖一节木桩,称为“命木”,立于中央,在其上缚白羊毛绳,在命木的周围放置内装有粮食、金银、珠宝之类的宝瓶及兵器等物。拉则活动就是对其进行定期祭祀。在地上部分是指由垒石和在其上所插的柏木、桦木、竹子之类及人工制作的木制刀箭,上系白羊毛、哈达、经幡等”①。在拉则祭祀活动中形成了众多文化仪轨:如拉则的祭祀程序,发皈依心、诵经、加持供物、请神、祭献供品、祈求福运。定期祭祀,一般以每年的农历6月15日最为普遍。之后众人捧起哈达、挂在长箭上,将箭插入箭丛中。同时煨桑、围绕拉则转圈、众骑士按顺时针绕转、对空鸣枪,高呼“神胜利!”,表示向善神敬献武器,祝善神胜利,镇伏邪魔。随之而形成了风马文化,放风马、挂经幡是拉则插箭活动、山神祭祀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藏区祭祀山神时间是盛夏时节,是藏族地区最好最美的时期。在这美好的时节里,首先感谢大自然所赋予的恩泽,其次利用这美好的夏日尽情地欢乐,着节日盛装、做美味佳肴、到野外支帐篷,以村落为单位进行娱乐数日,现已成为藏区休闲娱乐的节日。如青海的“六月会”“拉则节”、甘肃的“香浪节”、康区的“转山节”、牧区的“赛马会”、卫藏的“林卡节”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演变于祭祀山神文化。随即兴起了与祭祀山神相关的文学作品、歌舞艺术、朝山旅游风俗。如礼赞山神的颂词、感恩自然的歌曲、祈祷山神的卓舞甚为丰富,而且形成区域性的特点。如转山与旅游相结合的朝山文化,马年朝拜冈底斯山、羊年朝拜梅里雪山、平日朝拜本地山神的习俗。而且赋予了宗教内涵,按照年轮属相转山,具有百倍的功德,即消孽除灾,增加福德。如玉树白龙卓舞“圣山”歌词写道“若要朝拜圣山,去拜杂日岗日。请你绕山右转,保佑身心安康”。如朝圣歌词中描述了转山的愉悦心情和对山神的无比敬仰之情。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生产环境、社会环境是他们生产创造文化的意识环境。而自然物质、自然现象和人群社会是人们创造文化的对象。藏族山神文化就是将自然物体、自然现象和人自我相互完美结合的产物,体现出物我合一的精神理念。反映出万物相互为依存的哲学思想。
  ……
展开
目录
高山净土
藏族的朝圣:与神山相关的历史与现实
论藏族山神崇拜的特点
玉树嘎觉悟久钦董热神山
华锐山水文化的调查研究
藏传佛教社区的地景、神灵、仪式和宇宙观
——以四川阿坝州安曲查理寺及其周边地区为个案
论康区贡嘎山的神圣空间和地域
论华锐十三神山及其人性化特征
热贡地区的阿米夏琼山神崇拜及其特征
论拉萨三座神山及其之间的关系
念青唐拉的历史与传说

文本解读
冈底斯山、玛旁湖、哲达布日圣地之历史·具缘之车
本土语境中的圣地构建
——《三怙主圣地志明镜》解读
论贡珠云丹嘉措及其《绒赞卡瓦格博礼赞》
学者、书籍与圣迹:追寻藏地宗教文化的印迹
笔尖镌刻的朝圣——现代藏文文学作品中的朝圣
拉萨地形神话及其分析
对想象的想象——The Visionary Landscape of WutaiShan in Tibetan Buddhism from the Eighteenth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评读

仪式研究
阿尼玛卿作为“央拉”的相关探讨
青海循化文都乡民间仪式舞蹈“拉载
迭部藏区的“鲁”神祭祀与“玛·给泽曼
降神仪式研究分析
浅析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火供仪式
——以拉萨下密院为例
青海互助白雕神山的祭祀仪式研究
作为地区性生态公益的转山仪式
香格里拉五凤山及其赛马祭祀仪式

变迁探析
自然·人·信仰:安多藏区的神山崇拜及物语表达
——以拉卜楞地区为例
圣俗之间
——浅析塔尔寺的发展演变轨迹
善财:跨体系社会视角下的仁波切与汉裔雍达
——囊谦某新建宗教地景的启示
凉州四部寺的建立及其意义
藏族社会的“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关系
——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地区为例
试论卡瓦格博朝圣形成的文化现象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