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地景与圣境研究》:
六、藏族山神的文化现象
任何文化形态与文化形态形成的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具有密切的关系。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是高山峻岭、山岭叠嶂,被称之为世界屋脊。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长的山脉、最多的山岭均在这里,于是就形成了具有宗教内涵的山神文化。尤其是对生活在牧区的牧民的生活习俗、审美情感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是在山神崇拜中形成了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观念。藏族所认定的山神具有它的神奇性,无论气候的层次性、自然现象的多变性、自然资源的丰富性、村落族群的依赖性、部族区域的地界性。从宗教的性质上讲,山神具有神灵的特性,能够左右区域部族的吉凶祸福,所以不仅不能侵害山神体系及其一草一木,而且还要对其进行维护和祭拜。也就是说藏族环保理念是源于自然宗教的“万物有灵论”的思想观念,苯教的“万物神灵论”思想意识和佛教的“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缘起论和“万物众生平论”的思想理论。在宗教派别更替和理论变异之中,始终延续不变的是“万物平等依存”的精神理念。
二是在祭祀山神中形成山神文化与节日。山神崇拜的主要形式体现在对山神的祭典仪式上,就是在比较大的或重要的地域环境的山上建立“拉则”(神宫),或是在山顶或山口等地方垒砌石堆,象征为神灵所居或所依之处,以便于人们对其进行祭祀崇拜。当然拉则的地址是由当地的高僧大德根据地理风水的原理进行选定的。在山神祭拜活动中形成了许多区域性民俗文化。如拉则的类型,拉则一般由地面和地下两个组成,“其中地下部分主要是埋藏一些宝物,包括在所挖的坑内竖一节木桩,称为“命木”,立于中央,在其上缚白羊毛绳,在命木的周围放置内装有粮食、金银、珠宝之类的宝瓶及兵器等物。拉则活动就是对其进行定期祭祀。在地上部分是指由垒石和在其上所插的柏木、桦木、竹子之类及人工制作的木制刀箭,上系白羊毛、哈达、经幡等”①。在拉则祭祀活动中形成了众多文化仪轨:如拉则的祭祀程序,发皈依心、诵经、加持供物、请神、祭献供品、祈求福运。定期祭祀,一般以每年的农历6月15日最为普遍。之后众人捧起哈达、挂在长箭上,将箭插入箭丛中。同时煨桑、围绕拉则转圈、众骑士按顺时针绕转、对空鸣枪,高呼“神胜利!”,表示向善神敬献武器,祝善神胜利,镇伏邪魔。随之而形成了风马文化,放风马、挂经幡是拉则插箭活动、山神祭祀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藏区祭祀山神时间是盛夏时节,是藏族地区最好最美的时期。在这美好的时节里,首先感谢大自然所赋予的恩泽,其次利用这美好的夏日尽情地欢乐,着节日盛装、做美味佳肴、到野外支帐篷,以村落为单位进行娱乐数日,现已成为藏区休闲娱乐的节日。如青海的“六月会”“拉则节”、甘肃的“香浪节”、康区的“转山节”、牧区的“赛马会”、卫藏的“林卡节”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演变于祭祀山神文化。随即兴起了与祭祀山神相关的文学作品、歌舞艺术、朝山旅游风俗。如礼赞山神的颂词、感恩自然的歌曲、祈祷山神的卓舞甚为丰富,而且形成区域性的特点。如转山与旅游相结合的朝山文化,马年朝拜冈底斯山、羊年朝拜梅里雪山、平日朝拜本地山神的习俗。而且赋予了宗教内涵,按照年轮属相转山,具有百倍的功德,即消孽除灾,增加福德。如玉树白龙卓舞“圣山”歌词写道“若要朝拜圣山,去拜杂日岗日。请你绕山右转,保佑身心安康”。如朝圣歌词中描述了转山的愉悦心情和对山神的无比敬仰之情。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生产环境、社会环境是他们生产创造文化的意识环境。而自然物质、自然现象和人群社会是人们创造文化的对象。藏族山神文化就是将自然物体、自然现象和人自我相互完美结合的产物,体现出物我合一的精神理念。反映出万物相互为依存的哲学思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