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整体系统思维方法》:
2.6 整体系统思维模式的科学性及其贡献
2.6.1 整体系统思维模式的完成
中国古哲人的这种整体系统思维模式不是概念判断推理,而是对感性、经验、概念和实物对象的直接抽象,它重视对感性经验的直接超越,却又同经验,保持直接联系。学术界一般共识是八卦和混沌思维被太极(道、理)和阴阳五行思维代替,标志着有机整体思维模式正式完成。经过两汉经验论和玄学、佛学的本体论,直到理学范畴体系完成,这一思维方式基本没改变,而是在不断完善。后期尽管有了行而上的思维,但理论色彩不浓,所以仍然是经验直观性的。
八卦,《易传》的天、地、人三才说,儒道两家的“天人合一”说都是中国哲人早期整体思维的表现。董仲舒以阴阳五行为框架的天人感应论,则提出更加系统的、完善的整体模式。对后来理学产生重要影响。理学强调:“天人一理、天人一气”“天地万物一体论”。
当然,董仲舒集大成的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并不是以认识自然界客观事物为目的,而是以实践真、善、美合一的整体人格境界为最终目的。因此,这种整体思维模式不是对象性认知的思维,只是导向主体意向的一种具体思维方式。
2.6.2 整体系统思维模式与现代科技思维方法
中国古哲人“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必然产生整体的系统思维模式,从某个角度说,是一种整体与局部,系统与要素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的“全息论”世界观。这种观点强调局部也包含着整体,要素就是系统的观点。这种理论或者作为世界观,西方人是无论如何理解不了的。西方人更善于行而上学的、精确的对于具体事物的把握。
自从西方科学家在第一张全息照片被打碎,发现奇迹的那一刻起,中国人的这种整体思维方法便有了科学依据。全息照片的每一块碎片,都能反映总体的画面。这说明,全息照片的碎片中的每一个分子都有对于整体的记忆,只是在整体中,这个分子扮演的角色和在局部的角色不同而已。这说明个体具有对“整体”的记忆能力。无机物也具有类似于生命那样接收信息和改变角色的能力。
另一个是基因信息。人体中的每一个DNA分子,都包含有整体的信息,甚至一个DNA包含从细胞发展成一个人的全部信息。在整体中,每一个DNA分子在接到信息后,只能定向发展为某一部分,例如某个DNA分子,尽管它具有发展为身体的每一个部分的能力,但最后只准它成为一根头发丝的某一局部,它就不能不听指挥,他只能按信息指令变化、发展。这就是健康生物发展。
也有个别“不听话”的DNA分子在接受某一正确信息后,不听话或者信息传错了,这个DNA不知干什么,就开始错误分裂、发展,遗传工程学理论认为这就是癌症的根源。信息为什么乱了?与人的心情、乱用药、气候、遗传等都有关系。也就是说,DNA分子一旦忘了自己的角色,忘了自己在整体中的角色,或者接受了错误角色指令,就会造成不健康生物状况,出现与整体不协调的生长。
按传统的物理学和现在的知识解释不了,全息论按传统遗传学也解释不了,单个细胞是如何知道自己在整体中的角色的位置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