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地中海神话为出发点,透过科学和文学的双重视角,探索我们脚下那个广袤的黑暗世界。但丁、维吉尔、笛卡尔和凡尔纳成为向导,带领我们叩响地狱之门,深入九层地狱。
这是一部深入浅出,完美平衡文学、古典学、自传、历史与自然科学的人文科普著作,伴随着地质学家的执着和思考,将你我逐步领向地心深处……
在不同文化中,地球内部是地下世界、死之国度及地狱的象征。黑暗的地球内部会令人心生恐惧,并且很容易联想到死亡。尽管如此,地下世界依然是多姿多彩的。华丽夺目的矿石和金属,色彩耀眼的黄色地壳硫,数米长的锋利的膏晶体、石钟乳,人类进化初期精致的贝壳以及灭绝的怪兽遗留下来的巨大骨头。
跟随《圣经》、荷马、维吉尔、但丁、达。芬奇、苏格拉底、凡尔纳以及现代科学家的足迹,克罗宁博格教授带着锤子和指南针,逐层深入,去往地狱进行实地考察。他展示了地球本身就是一部历史,并让我们认识到,地下世界不应该被视做一个用来挖凿隧道的黑色盒子,一家矿产资源丰富的超市,一块用来藏垃圾的毯子,甚至逝者最后的栖息之地。对于人类而言,地下世界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档案库,一个鲜活的生态系统,其蕴藏财富无法去衡量。
我们在此期间对硬糖球的结构还没有非常深刻的认识。你可以从阿维尔诺湖、刻赤海峡、阿刻戎河以及亡灵庇护所进入地下世界,然后让艄公卡戎为你摆渡,那么再之后呢?通过阅读荷马我们了解到,哈迪斯王国地下埋有地狱塔耳塔罗斯,但是将地壳仅分为两层结构的观点似乎有些过于原始。即使在你最终长眠之地的土壤剖面里都能找到更多的分层,但那儿的土壤深度也不过1、2米而已。
早期的基督信徒因受《启示录》中最后的审判启发,将地下世界描绘成充盈着骷髅、被火狼吃食的罪人、虫子和火焰的世界,但对其他地理结构却没有清楚的地理描述。他们当时更加希望知道末世之后地狱是否依旧存在,而不关心其看上去是什么样子。如果你想知道地狱在不同时期的模样,一定得去读读爱丽丝·特纳妙笔生辉的著作《地狱史》。
荷马时代过去了2000年,文坛出现了但丁。但丁笔下非常清晰地展现了地狱的9层同心圆结构。这9层被地下河流、悬崖、墙壁、台阶、堤坝和运河一一分开:地下自然的奇妙组合被文艺复兴时期的现代建筑学演绎得淋漓尽致。每一层都有各自的罪人及刑法。头4层主要居住着纵欲者、好色之徒、饕餮者、贪婪者、嫉妒者。在第5层斯提克斯河绕着狄斯之城流淌着,城里异教徒们在露天坟墓里被大火焚烧着,第6层也出现同样的景象。在火河流经的第7层,依据强暴者的不同种类分成了3个级别。第8层是恶之囊,也是最为复杂的一层:它由10个囊组成,在那里欺诈者遭受着各种骇人听闻的惩罚。在第9层,也就是最深一层,叛徒们被固定在冰湖中。在这悲叹河的坚冰中居住着路西法。
地狱的构建方式体现了但丁对数字的喜好。《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三界的神学教义构成《神曲》全诗,每部33篇,加序诗一共正好有100篇。各部诗行也大致相符,紧凑的三行诗结构,带着紧凑的韵律:a-b-a,b-c-b,c-d-c。当时意大利语期末考试时被问到这个,我没有答出来,于是这份羞辱我一直铭记不忘,正确答案也因此被我铭记于心。
我们之前已经跟着但丁简单地看了一下地狱的全景,他带着我们来到地狱之门,随着卡戎渡过阿刻戎河。《地狱篇》里面还有许多细节,许多值得一看的景观,比如丰富的地貌、沙漠、水、沥青、火和冰,所以,在本书中,我们将在他的带领下畅游地狱。你再也找不到比这个更好的旅行指南了,虽然这本书写于700年前,但其在文学上的高度是之后很多作品无法企及的。当然除了《地狱篇》,随身再备一张地图也是不错的。
如果但丁笔下的地狱真的是一个硬糖球就好了,但它却不是:它像是一个倒立的空心漏斗,上宽下窄,从上到下宽度逐渐缩小,一直通往地心,那儿有冥王路西法的宝座。地狱形似一个倒置的巴别塔。
无数的画像描绘过这个漏斗,最美的要数波提切利1481年为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创作的92幅画的第一版。据这本画册第113页所示,现代矿区的结构仿佛参考了但丁的艺术。
他的画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地图,因为在我们的旅程中,会遇到许多相似的细节。
但是,在进行更深一步研究之前首先要弄清楚这个问题:但丁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哪里?众所周知,他的灵感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哲学和文学。罗布·布劳尔在其《神曲·地狱篇》译文详尽的前言里指出,但丁对许多经典文献了如指掌:亚里士多德、波爱修斯、西塞罗以及维吉尔、奥维德、贺拉斯、卢坎、斯塔提乌斯、李维乌斯;《圣经》和异教经典篇章。但是上述这些作家的作品里没有一个提到了地下世界最早的原始构建。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对地下世界的写照十分重要,这一点我们之后会具体讲到。但是也没有证据可以说明他们俩对但丁为我们描绘的奇妙硬糖球截面有所影响。难道这完全是但丁自己构想出来的?
直到20世纪初人们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但是1919年马德里神甫米格尔·阿辛·帕拉西奥斯的《穆斯林的末世学与〈神曲〉》引起了世界天主教界的轰动。阿辛·帕拉西奥斯在书中提到,但丁《神曲》结构源于伊斯兰教,特别是9世纪的几个传奇。但丁!基督教的偶像,描绘了天堂的绝美景象以及因违背上帝道义生活的人死后在地狱遭遇的惨相。真的是源自伊斯兰教?这怎么可能?
阿辛·帕拉西奥斯对人们的质疑早有准备。他在前言中写道:“这是我论文简短的概况,有的人会觉得这是对艺术的亵渎,也有很多人提及时嘴角会露出讽刺的笑容,那些人仍然相信诗人的灵感是一个超自然现象,与现实世界对他的影响毫无关系。”
……
硬糖球
耶路撒冷
奥德修斯漫漫回家路
地狱入口
渡口
卡戎的渡船
幽冥
狄斯之城
贪婪
火雨
怪兽革律翁
沥青河
坍塌
铅袍
去往地心
在冰封的路西法身边
重返地面
维吉尔无法陪伴我们前往地狱,克罗宁博格却凭借他的博学和诙谐在21世纪做到了。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克罗宁博格对文学和地下世界的研究带领我们探索地球内部不同层次的现实、未知和寓言。在这条精彩的道路上,他把地质学的思维方式和《神曲》中的想象一同展现——从冒泡的沥青湖到泥火山、毒气洞穴、巨型污水池,甚至远东地区的煤矿——呈现了地球上真正的“地狱”。书中在恰当的位置引用了荷马、希罗多德等古代诗人和哲学家的文字,使得这部科学著作增添了古典文学色彩;同时,插入的照片和图表使得本书更为立体。克罗宁博格在掌握科学和神话元素那微妙的平衡时做得相当出色,并用栩栩如生的文字,让充满死一样的气息的地下世界变得鲜活。跟随克罗宁博格去一次地心,一起领略地下世界的奇迹吧。
——《出版人周刊》
显然本书的作者不仅仅精通自己的专业,而且对历史有深入的了解,更是善于思考。或许我们能把克罗宁博格称为全能型的成熟作家。达到这部作品水准的同类书籍非常稀少。
——《高校情报》
不开玩笑地说,任何一个古典神话学、科幻小说和地理学著作读者的书架上都应该有这本书。
——《图书馆杂志》
《地狱为什么充满硫黄的臭味》是克罗宁博格赠送给我们的一本地下世界的旅行指南。
——《波士顿环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