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行星系统:从泰勒斯至开普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5286246
  • 作      者:
    (丹)约翰·德雷尔著
  • 出 版 社 :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人类和宇宙的关系?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如何从开始的臆测走向科学的实证主义?人类是如何达到对宇宙的理性和正确的认识的?这些奇妙的问题之后的答案,是怎么样的?答案就在本书之中。作者是丹麦著名的天文学家,代表了他的时代天文学研究的至高成就。他悉心研究了人类对天文的认识过程,并和我们分享他的发现。这是一份宝贵的知识遗产,是我们认识宇宙的心理路程的所有的记录。

展开
作者简介

约翰.德雷尔(1852年2月13日—1926年9月14 日),丹麦著名天文学家。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勠力追述了人类对宇宙概念的探索过程——从早期的史料记载时期至17世纪开普勒对哥白尼理论体系的完善。在各种物理学科的各大分支中,没有哪个分支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如此最大程度地反映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综合表现。书中不仅列出了地球在太空中的运动轨迹法则,也记述了地球与整个行星系的关系

展开
精彩书摘

介绍:早期宇宙观

在古巴比伦文化发展初期的几百年里,占星术自始至终在两河流域里如火如荼地发展着。后来人们终于发现有必要对天体运动进行细致的研究,从而创立一个可靠地理论基础,以便能够进行更加稳妥的预测。关于太阳、月亮和行星的运动周期,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古巴比伦人都已经获得了相当准确的知识,他们有能力预测这些天体在宇宙中的位置,也能够预测出月食的出现日期。这一点很了不起,因为据说在当时并不存在任何关于天体运动的几何理论知识。虽然天文学作为一门科学在幼发拉底河河畔落地生根,并且自此开始对希腊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关于恒星的知识却禁锢在牧师的手里。他们制定了日历,并且规定要朝拜月亮和各大恒星。由于在当时宗教势力掌控着天文学的发展,于是,关于世界的起源和构建的种种猜测都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有人说天文学可能起源于古巴比伦,但是,宇宙哲学却只源于希腊,这一点与神秘的宇宙起源问题相去甚远。

    古巴比伦人的宇宙哲学其实是多元思想的一种综合。这些观念最初盛行于两大文明古国,即位于波斯湾沿岸的埃利都和位于巴比伦北部的尼普尔。根据埃利都天文学的记载,水是万物之源,整个生物环境都萌发于海洋,周围是海洋溪流哈布尔河。而在陆地上,万能的太阳神抚育着牛群。关于尼普尔的天文学哲学发展情况,我们的所知十分有限,最多不过是了解到当时世界上已经有山的形状,但是,并未提及是否存在环抱周遭的海洋。后来,当古巴比伦的统治扩张时,关于天体形状的说法也一并开始了。据说当时流传的说法是天体呈拱形,是固体的,一望无际的海洋则是这个拱形苍穹的底座。这个海洋同样承载着地球的重量。拱形的苍穹之上则是上层水域,上层水域的上面则是“各大天体的内部”,也就是众神的居所,即“受到太阳照耀的房子”。每天早晨,太阳从这里出来,透过一道门,在苍穹的东方升起;到了夜晚,太阳从另一道门再回到出发地。地球被视为一座巨山,底部是空洞。起初,它被分为七个部分,后来才被替代为一个分支,即分成四个方向。东方是阳面,即太阳升起的地方;西方是阴面,也就是太阳落山的地方。北方未知,充满神秘色彩。在天与地之间是海洋东西部的各个水域。它们与南部海洋一样属于同一个海洋。在地球地壳的内部(即巨大空洞的内部上方),则是阴间,即亡灵之地,入口则在西方。天体的拱形形状一直被认为是固定不变的,太阳、月亮和恒星则是现实的神灵,它们是运动着的,沿着各自的路径或轨道运行着。在早期,人们认为太阳和月亮是同一个天体,但是后来为了把二者区分开来,便做了进一步的研究,这或许也是出于某些神话的原因。在《旧约》中的大量内容中,我们能够发现有关世界构成的各种观点。而事实上,这些观点与古巴比伦人的都相同。虽然地平线是弧形这一事实,在书中多处有间接地提到,例如“在海洋的表面,万能的上帝创造了一个圆弧”,以及“正是无所不能的上帝才在地球之上创设了拱形的苍穹”。但是关于地球的真实形状只字未提。地球被认为是由多根支柱支撑着,或者说是地球的基础。

……

展开
目录

序言

介绍:早期宇宙观

第一章 早期希腊哲学家

第二章 毕达哥拉斯学派

第三章 柏拉图

第四章 欧多克斯的同心圆学说

第五章 亚里士多德

第六章 赫拉克利提斯和阿里斯塔克斯

第七章 本轮理论

第八章 世界的纬度

第九章 托勒密体系

第十章 中世纪宇宙哲学

第十一章 东方天文学家

第十二章 欧洲文艺复兴

第十三章 哥白尼

第十四章 第谷·布拉赫及同期天文学家

第十五章 开普勒

第十六章 结论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