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46亿年的地球物语:地球起源到今天的全部历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8416081
  • 作      者:
    (美)约翰·H. 布瑞德雷著
  • 出 版 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了地球46亿年的全部历史。

 

地球如今的面貌,由其过去46亿年的丝丝变化、纤纤迁移累积而来。书中介绍海洋、岩石、生命、大气、河流、矿物的篇章都十分吸引人。今天的地球看起来平静而安详,实际上,它是经历了无数惊心动魄的挣扎才生长为如今的面貌。这本书写出了地球的沧桑和厚重,颇具画面感。这本书从头至尾衔接成了一副历史的画卷,美不胜收、妙不可言,读来会让人不由得揣测其神秘、回味其奇妙。

 

《46亿年的地球物语》包含恢宏大计、头顶的海洋、大地留痕、暗流涌动、冰师劲旅、贪婪的海洋、火神之怒、演变中的世界、石头里的人类史、岩石贵族、时间的馈赠和有限的自由十二个章节,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地球演化与生命更迭过程中的各种有趣的现象。

 

这本书力求以生动与浅显的语言,提升我们对地球历史及人类自身的正确认识,帮助我们思考人类与地球的关系。

 

 

总的来说,这本书文字简洁,图片丰富,详细地介绍了地球的发展史,生动且有趣,适合一家人一起阅读。


展开
作者简介

 约翰·H.布瑞德雷(John H. Bradley ),1898―1962,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其曾经致力于地球科学、史前文明的研究和考察。主要著作有Farewell Thou Busy World,Parade of the Living,a History of Life on Earth等。

 

译者简介:吴奕俊,本科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硕士毕业于英国华威大学,现任教于暨南大学。译有《习惯的力量》《大国与将军》《尘封旧案》《哈佛经典谈判术》等作品,其中,《惠特妮?休斯顿传》获2012年新华网影响力图书奖。

??的正确认识,帮助我们思考人类与地球的关系。


 

 

总的来说,这本书文字简洁,图片丰富,详细地介绍了地球的发展史,生动且有趣,适合一家人一起阅读。


展开
内容介绍

  到现在,地球已有46亿年的历史。大气、山川、海洋、火山等地球上的一切都在述说着她传奇的生命历程。随着时间的流逝,生命在地球的大舞台上不断地交替变换、历经沧桑。但倘若因此便认定世界麻木不仁,那只是因为你没能看清真相。年复一年,在貌似死寂的星球上,冲突四起,矛盾更迭,留下了万物逆旅的痕迹。这些痕迹中,有些属于动物和植物,有些则属于它们脚下的泥土。
  这本书既是一本科普读物,又是一本文化读物:它讲大气的运行、地貌的变迁、河流的缘起与影响、海洋、火山、地震、金属矿物,还讲亚里士多德对生命的看法、人类文明的更迭、诺亚的方舟、人的欲望、大航海时代等。在介绍地球知识、普及科学的同时,也带我们体验了一场人类文明的形成之旅。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十章  岩石贵族
  人类对土地世界的贵族——宝石的态度显露了他们向往美好,喜爱稀有事物,敬畏上帝,惧怕魔鬼,追求特殊权势,它是人类虚荣心理、嫉妒心理和贪婪心理的真实写照。宝石的历史实际也是折射人类内心的一面镜子。
  一、宝石:人心的镜子
  征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绝非一蹴而就,这部征服史也夹杂着人们发挥聪明才智,充分挖掘矿石特殊用途的故事。从石器时代到机器时代,矿石的用途不断拓宽,标志着人类满足生存所需的能力不断增强。但是,生存并不构成生活的全部。有趣的是,还有一些矿物和岩石映射出的是人类思想及行为奇特的变化轨迹,不一定百分百吻合,但足以说明问题。人类对土地世界的贵族——宝石的态度显露了他们向往美好,喜爱稀有事物,敬畏上帝,惧怕魔鬼,追求特殊权势,它是人类虚荣心理、嫉妒心理和贪婪心理的真实写照。宝石的历史实际也是折射人类内心的一面镜子。
  宝石绚丽夺目,坚固耐用且珍贵罕见,集三重优势于一身,自然界中这样的无机物难得一见,因而在众多普通矿石中脱颖而出。一些矿物虽美丽绝伦但不堪一击,难以承受点缀戒指或是装饰项链之重担。还有些容易出现刮痕,或是分子结构内在的解理平面处易发生断裂。还有一些——典型的像孔雀石、珊瑚和琥珀,虽硬度较低,却依旧深得慧眼识珠者喜爱。黄金和珍珠硬度也不高,但仍因美丽罕见而备受推崇。奇怪的是,论外观,萤石不逊色于蓝宝石,论光泽,玄精石也不亚于珍珠,但前两者硬度低且储量丰富,因而被不被看好。
  一些矿石既漂亮又坚固,但仍未跻身宝石行列只因为它们太过稀松平常。精致的石榴石或许比二流红宝石漂亮,但没有哪个女人会特别渴望拥有一块石榴石,除非她误把石榴石当作红宝石。蓝绿色绿宝石的颜色宛如大海般美丽,可惜的是,但凡有点地位的人都可以拥有一块上好的海蓝宝石,因而也不显珍贵。黄色和粉色绿宝石也很美丽,却不如绿宝石罕见,正因为这样,绿宝石在每个时代都是宠儿。
  使普通矿物变身珍贵宝石的魔法,跟矿物本身被赋予的魔力一样神奇,一切宝石皆从土壤中衍生出来,以普通物质的特殊形式存在。碳元素是煤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动植物体内主要成分,空气中、海洋中、岩石里,随处可见,但纯净的钻石形式的碳,算得上千年奇观。刚玉是硬铝氧化的产物,散漫分布在岩石各处,通常呈棕褐色,不讨人喜,但偶尔也有蓝色宝石形成,每克拉价值500美元。若形成的是红色宝石,即传说中的鸽血红,那就更稀罕了,一克拉少说也值5000美元。
  至于矿物为什么必须稀有才能被称作宝石,这是个谜,即使没有斯芬克斯之谜 那么难以破解,也八九不离十了。论美丽,宝石比其亲缘矿石略胜一筹,它美就美在色泽。有些颜色由矿物固有的化学成分决定。许多含大量金属的矿石就是如此,它们的颜色稳定,持久不变。如果颜色足够漂亮,像碳酸盐岩中的铜一样——孔雀石和蓝铜矿——那它就能成功进军宝石界。
  许多矿石原本无色,杂质混入才生成新的颜色。有些矿石正因为杂质才摇身一变成美丽耀眼的宝石。如石英石就是无色透明物质,普普通通毫无特色,但如果铁粒子或是氧化锰渗入其中且分布均匀,便会形成紫水晶。但有的玛瑙和碧玺中的染色杂质呈带状分布;有的呈树状杂乱分布,如蒙大拿州生产的藓纹玛瑙中二氧化锰就是这样。
  不少宝石的光学特性也能决定或改变其颜色。猫眼石内细小裂缝遍布,将透过它的白光分解。同样,类似稳定的光作用若不是发生在宝石内而是肥皂泡表面,形成的就是彩虹。有时候光和矿物结构之间的关系微妙复杂,使得宝石透明有光泽,许多珠宝才有了美丽灿烂的资本。这类宝石往往适合供人欣赏而不是用于科学研究。为什么纯粹的光和地球上普通的物质结合会产生美丽的宝石?为什么有些东西能够激起人欣赏美的能力呢?为什么这两个问题都让人如此费解?这属于形而上学的领域了。
  二、珠宝
  珠宝备受现代女性青睐,不仅因为它漂亮、稀少、贵重,更重要的是,珠宝通常也象征着女性魅力性感的特质,即使不具备这些品质,也一样令人喜爱。没有人知道人们对宝石的兴趣源自何处。一些人类学家认为是人们对宝石魔力的崇拜。另一些人觉得,宝石就像小玩意可以把动物和婴孩逗得开开心心的一样,单凭耀眼和美丽就足以夺人眼球,吸引原始人的注意,这种观点似乎更合乎逻辑一些。
  早在耶稣基督诞生之前,甚至是早期文学出现之前,人类对宝石的兴趣就开始萌生,之后那种渴望便一发不可收拾。几千年前,巴比伦尼亚人就掌握了宝石切割和雕刻的技术。宝石在埃及的法老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渐渐地,几乎所有地区的人们都对宝石无比渴望。
  不同时代追捧宝石的原因不尽相同,不一定总是追求美丽时尚和满足虚荣心的缘故。事实上,过去人们推崇宝石大多是因为宝石同魔法、宗教和医药功效扯上了关系。很早以前,人类就认为宝石具有超自然力量,伟大的神灵栖息在宝石里,掌控着人类的命运。此外,人们认为不同宝石会散发出不同的吸引人的特质,也是各种美德的化身。人们穿戴宝石的目的各异:有的当避邪物驱散恶魔,有的作护身符招来好运,还有的人相信婴儿出生一个月内,一定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危险,他们如果出生起便佩戴宝石便可化险为夷。
  既然所有人都相信可能有奇迹发生,那要相信宝石具有超能力也不是什么难事。现代人很有福气,他们被赋予了辨别荒唐的能力,得以摆脱这种神经质式的幻想,过去的人大多不得上天如此庇佑。中古时代,几乎无人质疑宝石具有神秘力量。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对这种奇怪的现象寻根究底,但也没有怀疑它是否合理的迹象。14世纪,一位宫廷小丑被问到绿宝石的特征是什么时,他竟回答说,戴着绿宝石的人从塔顶落下,绿宝石一定会完好无损。这等诡辩真算是奇闻趣事,令人啼笑皆非。
  抽象概念很难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因而需要用实际事物象征抽象概念。死亡、爱国和爱意的概念过于抽象,实际意义不大;但若是一个十字架,画有星星和条纹的一块布或是已故朋友的一张照片,便能荡起人类内心情感的涟漪。于是,人们赋予了宝石特定的象征意义。波斯古老的传说中,珠宝被视为魔鬼的综合体。撒旦利用人类的欲望,诱惑他们走上罪恶的深渊,这是他一贯的手法。他发现夏娃喜爱伊甸园的鲜花。因此创造宝石,利用这些永不凋零的花朵将欲望和贪念植根于人性之中。宝石因此成为罪恶的象征。但是哲学家一面发文批判自我主义愚蠢,一面又乐于署上自己的大名;人类一方面热衷于珠宝,另一方面又清楚对物质的热衷是滋生贪婪和悲哀的温床。协调一致从来都不是人类的强项。
  象征和迷信之间只隔着一层影子。美好事物的象征本身就是具有积极意义,而邪恶事物的象征本身就是消极的。关于宝石,民间流传着各种传说,它们“被赋予”各种力量,但凡人类能想到的都纳入其中。不同的宝石所承载的信念也是基于其自身的特点。譬如钻石硬度大、亮晶晶且纯净透明。因此,钻石佩戴者也会具备相应的美德:身强体壮、刚毅果敢、胆识过人。红宝石如熊熊燃烧的烈火般,可以驱散佩戴者心中的恶魔,使其远离不幸。
  在人们看来,宝石不仅拥有驱邪护身的强大力量,还同人类极为相似。《宝石的奇异》一书中,作者乔治?弗雷德里克?坤斯引用了法国作家卡蒂?曼德斯夫人关于神人同形同性论的一段经典描写:“当我冷落我的宝石们太久之后,红宝石变得暗淡无光,两块绿松石苍白无生气,海蓝宝石看起来就像充满泪水的半人半鸟女海妖的眼睛一样。宝石们若是不喜欢依傍在我身边了,我不知会有多伤心呐!”约翰曼德维尔爵士对神奇历史的描述十分有趣,也被乔治引用:“他们(钻石)不分男女齐聚一堂,天降甘露,他们得以繁荣昌盛;规律繁衍,子孙日渐成长,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宝石们倒是很有分寸,懂得控制生育;可惜的是,这对现代世界未来的新郎官们却不见得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现今关于宝石的迷信五花八门,很难说现代人就比古人聪明几分。现代人向非洲售卖玛瑙石用以驱邪,好躲避邪眼攻击。这种现象令人好奇,却也着实不敢恭维。就连一些高度文明的人也轻易不敢打破自己头脑中的迷信,如害怕猫眼石,认为它是不祥之兆的大有人在。不过奇怪的是,猫眼曾经因汇聚所有宝石颜色,被视为融合了所有美德,是大吉大利的好兆头。
  是施虐一方的“女主人”,而甘心前来做“奴”的男人们,则在女王的“调教”下痛并快乐着。比如,有人喜欢被高跟鞋踩住,有人喜欢被女王鞭打,有人喜欢做“狗”在女王脚边享受着命令和辱骂……在开始之前,双方要列一个详细清单,确定“调教”的内容和范围。而女王们则需要注意,在调教过程中不要对“男奴”造成身体上的过分伤害。
  有意思的是,很多前往寻求调教的男人都是有着高学历或高社会地位的人。
  近两年,美国兴起了一种新的性虐待方式,叫做广场骑马。在一个特殊的“骑马场”里,被虐方赤裸身体,套上特制的头套和缰绳,四肢着地,扮成“马”。而“主人”们则骑在“马”的身上,像真正骑马那样。整个过程中,双方没有语言的交流。
  被虐方在这个过程中,一心一意地做一匹“马”,完全脱离了人类身份,将自己彻底物化,以此得到满足,释放压力和欲望。
  还有一种特殊的模特,称为“绳模”。她们往往是年轻貌美的女孩子,有被虐待的倾向,喜欢被用各种方式进行捆绑。她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公共场合被用绳子捆绑起来,供人拍照和欣赏。
  性虐待的方式有很多,只要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就只能算是情趣。但是,一旦超过一定的界限,就可能会造成无法估量的结局。
  小U尝试了近来比较流行的“性窒息”,他穿上自己最喜欢的女装,然后带着丝袜、绳索、塑料袋等多种道具到偏僻无人的地方,将自己进行捆绑,并且塑料袋套头、丝袜套头、上吊等窒息性行为,让自己的大脑达到窒息缺氧的状态,同时产生幻觉和兴奋,他达到了性高潮,感觉自己要飞起来了,似乎都看到了天堂的大门了!但是,在高潮之后,他太累了,甚至有些意识不清。周围又没有人帮助他。他挣扎了半天,没能从自己的绳索中挣脱出来,脖子上的绳子反而越来越紧,最终要了他的命。
  更有甚者,像我们在案例中提到的,一些有严重的性施虐症的人,可能会有对人施暴甚至杀害的冲动,在虐杀受害者中获得快感。中间可能会有性行为,也可能没有。虽然这种是极少数,但是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发现自己有这种的想法,应该马上去向心理医生求助。
  5.【解答】恋童癖的治疗:挖掘原因,对症下药
  前面介绍了关于恋童癖的不同类型以及形成原因,那么,在治疗恋童癖的方面,我们就应该对症下药。
  有的人恋童是因为心理不成熟,还处在儿童时期;有的人则是因为在成人社会中经历了失败和创伤,转而将兴趣转移到了儿童身上;有的人因为对于儿童的过度喜爱,而这种喜爱超越了正常的界限;有的人是因为自己儿时受到了来自父母或者亲戚的虐待,甚至是性侵害,长大后却自己却成为了施虐者;有的人是因为孤单寂寞而又没有机会接触到成年女性……
  对于这些不同原因造成的恋童癖,应该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进而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
  首先,可以通过厌恶疗法减轻患者对于儿童的变态爱恋。给他们出示儿童的照片或者录像,在他们有了性冲动之时对其实行电击,长此以往,让他们对于自己之前所偏好的类型产生厌恶,进而减少对儿童的兴趣。
  其次,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只要患者出现了对儿童产生兴趣的想法的时候,就让他们想象自己因为犯罪被警察带走,被周围的群众指指点点,到了监狱中被狱友看不起等场景。让他们自己认识到后果的严重性,从而从自身的心理上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不适。
  在减少对儿童的偏好的同时,更应该培养患者对于成年异性的兴趣。一方面,加强他们的社交能力,使他们能够和成年异性顺利进行健康的社交活动。在社交中,培养他们在面对成年异性的勇气和自信。另一方面,则要让他们成功对成年异性发生“性”趣,让他们对成年异性可以有性反应和性冲动。
  另外,如果患者有婚姻或者亲密关系,最好是能够请双方一起来接受治疗。因为,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婚姻的失败,在另一半面前抬不起头来等原因使得患者产生恋童癖。这时候,如果另一半能够一起接受治疗,那么一方面是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慰藉,另一方面则是从源头上来查找问题,并且能调整双方的相处模式。
  催眠疗法也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催眠疗法可以将患者导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中,然后通过暗示或者精神分析的方式来进行治疗。
  6.【生存法则】这些心理效应让你越活越快乐
  1.上瘾效应
  如果我们长期固定地某一件事情,经常重复,那么我们的相应的神经细胞之间就会时常整合连接,建立起稳定的关系。而当我们的身体或者大脑产生某种情绪的时候,下丘脑就会分泌出来一种叫做“胜肽”的物质,随着血液到我们身体的各个细胞之中。久而久之,如果我们不进行这种固定行为,身体就会产生对于这种“胜肽”的饥饿感,而神经细胞之间稳定的通道也已经准备好了。身体就主动对你提出要求:快去做这件事情!于是,我们会发现自己经常在重复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种情绪,已经成为了自己的固定模式,怎么也改不了,就像是上瘾了一样。
  对于性虐待症患者和恋童癖患者也是如此。因为长期通过施虐、受虐、恋童等形式来获得快感,大脑神经元已经习惯如此,身体也在渴望同样的胜肽,再加上性快感的驱使,很快患者就会重蹈覆辙,无法克制,继续着这种上瘾一般的行为。
  2.吊桥效应
  吊桥效应作为著名的爱情理论,相信大家都是听说过的。当一对男女走到一座摇摇晃晃充满危险的吊桥的时候,两个人会把因为面对危险时的紧张而产生的口干舌燥、心跳加速等感觉误认为是恋爱的感觉。最后两个人会不自觉地牵手。
  事实上,吊桥效应的关键就在于“误解”。在危险面前,很容易将紧张理解为爱意。那么,在两性之中,也很容易产生“误会”。
  比如,受虐者很容易将屈辱、疼痛带来的异样感觉误以为是性奋、快感,从而沉迷其中,不可自拔。而施虐者则不断从暴力、命令中得到的征服感误会为快感。一旦不能满足,他们就会不断将行为升级,用新的方式来换得“吊桥”感觉。
  3.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理论无需追溯。在经常通过恋童、施虐、受虐或者其他方式获得性满足之后,只要看到或者想到相关场景,心理和生理都会产生自然反应。这也是行偏好障碍患者很难自我控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同样,条件反射也可以用到性偏好障碍的治疗中。比如,前面提过的厌恶疗法就是如此。在给性偏好患者展示其相关偏好物品或者场景时,同时给他们进行电击或者催吐,使其形成条件反射,以此减轻他们的症状。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恢弘大计 4
年复一年,在貌似死寂的星球上,冲突四起,矛盾更迭,留下了万物逆旅的痕迹。这些痕迹中,有些属于动物和植物,有些则属于它们脚下的泥土。 4
一、地球与生命的更迭 4
二、地球的历史 6
三、宇宙的轨迹 9
四、地貌的演变 11
五、地球的命运 13
六、生命的代价 16
第二章  头顶的海洋 18
在大气的海洋下,无论是人类还是鼠类,无论是有机的生命还是无机的岩石,都在各自的命运轨迹上前行。 18
一、月球上的平原 18
二、地球的起源 21
三、大气的运动 23
四、气候是王者 25
第三章 大地留痕 28
液态水撰写了陆地绝大部分的历史。长久以来,地球与其孕育的生命演绎了一幕幕悲欢离合的故事。然而,倘若没有水的存在,所有的剧目都将戛然而止。地球上每一片土地的命运无时无刻不受到水汽的影响。大气层源源不断地从陆地窃取水汽,然后又将其尽数归还。 28
一、水的神奇 28
二、洪流与峡谷 30
三、河流与文明 32
四、河流的形成 34
五、出征的河流 37
六、是福音也是诅咒 40
第四章 暗流涌动 42
在所有被人们认识的地下水中,最深、最静的莫过于古代海洋残余下来的咸海水。随着地球的变迁,这些水被埋藏在大陆的沉积物中,他们被密封起来,无法蒸发,也很难参与到水循环中。它们是地貌消亡和一个被遗忘的时代的痛苦的回忆者。 42
一、地表下的力量 42
二、地下水的变迁 45
三、地下水的蔓延 47
四、地下的迷宫 49
五、地下水的征程 52
第五章 冰师劲旅 53
从最悲观的角度来看,冰川也顶多就是一串叨扰地球过于频繁的诅咒,而这诅咒的影响总是不能长久——一旦诅咒被施下,解咒的那一天也就必将来临。本应漫长的冰期时常被温暖的间冰期中断,变得相对短促。 53
一、冰雪的考验 53
二、冰川的生长 57
三、冰斗与冰舌 59
四、冰川的黄金时代 62
五、冰川爆发 64
六、来意不善的冰川 66
第六章 贪婪的海洋 69
用科学征服世界的路走得很慢也很费力。海洋到底有多深还是无法测量和实验出来,许多深不可测的洞穴还是像谜一样。证据不足或是没有铁证反驳,依然困扰着人们。 69
一、贪婪的海洋 69
二、一只顽固的怪物 70
三、被吞灭的陆地 72
四、浅海区的世界 74
五、海底深渊 77
第七章 火神之怒 79
火山爆发,以及它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并不是陆地独有的现象。海底的火山活动或许不如陆上那么明显,但是也同样常见。很多水手都曾目睹过这样的异象,一股股蒸汽、气体,石块甚至火焰从海底喷涌到高空。火山石充气膨胀,从海底漂浮到水面上,密密麻麻地覆盖 79
一、火山岛 79
二、地下恶魔 81
三、夏威夷群岛 82
四、两类火山 85
五、地球内部的动荡 88
第八章 演变中的世界 90
有数据作证,地震理所当然地成为人类的头号强敌。有火灾、山崩和海啸这帮帮凶,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威胁远远超过自然界其他力量。相比之下,龙卷风、洪灾、火山的灾难度小了许多。 90
一、大地的震颤 90
二、地震之秘 92
三、灾难 93
四、大地变形记 95
五、地球的内心 97
第九章 石头里的人类史 99
早期人类史同后期地球发展史相互交织,岁月流转,时光永恒,远古历史行色匆匆,普通的计时方法和记录已经无法跟上它们的脚步。于是,人类生存的痕迹和他们脚下的土地一样,封存在了岩层里。 99
一、石器时代 99
二、人的欲望 100
三、中石器时代 103
四、史前工业 104
五、幕后英雄:石盐 106
第十章  岩石贵族 109
人类对土地世界的贵族——宝石的态度显露了他们向往美好,喜爱稀有事物,敬畏上帝,惧怕魔鬼,追求特殊权势,它是人类虚荣心理、嫉妒心理和贪婪心理的真实写照。宝石的历史实际也是折射人类内心的一面镜子。 109
一、宝石:人心的镜子 109
二、珠宝 111
三、对宝石的迷信 112
四、宝石的特异功能 113
第十一章  时间的馈赠 116
如果人类对金属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原生金属阶段,超越石头文化永远都只是个梦。不论局部地区发现多少这样的原生金属,都不足以撑起金属时代的整片天空。只有掌握了从矿石中提取矿物,学会将它们融化、铸造、制作合金,对它的形状、威力操控自如的时候,人类才够格宣布征服了矿物世界,取得重大胜利。 116
一、铜的文明 116
二、岩浆边缘 118
三、铁的时代 120
四、稀有矿物 122
五、白金,以稀为贵 123
六、宾夕法利亚时期 126
七、诺亚的方舟 128
八、石油之秘 129
第十二章  有限的自由 131
无论人类精神在天空中翱翔得多么高远,它始终受到人类欲望的牵制。人性像支军队一般行进在欲望不断扩大的路上。人类欲望的基础是植被,植被之下是土地,土地之下是变化万千、永不消逝的自然力量。 131
一、追求自由 131
二、宇宙的囚奴 134
三、未知的前途 13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