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针药相须流派精要传承》:
3.脏腑经络并治常用于脏腑经络同病之各种病症,包括老年性骨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等痹证及中风后遗症肢体麻痹等痿证。常用的对策是以中药辨证施治调整脏腑,以针灸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如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运用针药结合治疗外有经络气血痹阻不通,内有脏腑之气虚损的肩臂痛患者,先刺井穴以通经开闭,再灸肩井、尺泽,则可温阳通络,再用清肺饮子补其正虚以同脾肺。单用中药则经络气血难通,单用针灸则脏腑之虚难补,针药结合相得益彰。此例提示,在临床上,常常有许多患者病情虚实错杂,如只用一方一法治疗,往往主次不分,疗效不佳。治疗中风后遗症以补阳还五汤加味补益脏腑气血,针灸疏通经络,因病制宜。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以针刺颈夹脊穴、风池等穴疏通经络,调节太阳、少阳经气,以中药苍术、半夏、葛根、丹参等化痰利湿、活血化瘀可收到较好疗效。治疗三叉神经痛时以针刺风池、颧髂、中渚、足临泣等穴通络止痛,中药桃仁、大黄、芒硝、金银花等以通便清泄脏腑为主。
4.补泻作用的结合针药结合技术可用于一些既有虚证又有实证的疾病。针灸多用于泻实,有立竿见影之效,中药多用于补虚,循序渐进,疗效稳固。例如肝郁脾虚导致的胃痛,可以针刺太冲、梁丘、中脘,内关以疏肝解郁,配合中药内服逍遥散以健脾疏肝。又如,颈椎病病人属于气虚血瘀证的,可以针刺风池、新设、颈百劳以疏通经络,配合中药补阳还五汤以补气活血通络。
5.辨体论治和辨证论治结合体质因素参与并影响病机、证候的形成。如阳虚体质者易形成虚寒病机,阴虚体质者易形成虚热病机,痰湿体质者易形成精微物质运化失常病机,瘀血体质者易形成气滞、血瘀病机等。辨体论治是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从而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措施。如对气虚体质的患者,宜四君子汤或补中益气汤培补元气,补气健脾,阳虚体质的患者,以艾灸命门穴、关元穴等温补肾阳,在此基础上再对疾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则更易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现代中医临床医生的一个重要的诊治思维模式是辨病和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方式。辨体论治和辨证论治的结合为针药结合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临床上以针灸或中药之一干预体质而以其中的另一种方法治疗病症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辨体论治和辨证论治的结合可用于各种过敏性疾病(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代谢失调类疾病(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妇科病(更年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失调)等体质因素在发病和进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疾病的治疗。以针灸或中药中的一种方法辨体论治纠正体质偏差,以另一种方法辨证论治针对疾病进行治疗。
6.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结合临床上常在治疗局部病(三叉神经痛、痛风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颈椎病等)和五官科疾病、皮肤病时采用这种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针药结合方式。以针灸局部治疗,以中药全身治疗;或以药物外用进行局部治疗,以针灸全身治疗等,如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以火针刺行间、陷谷、地五会、阿是穴等局部穴,配合具有清热利湿、化瘀祛浊作用的大黄、姜黄、土茯苓等,获得较好疗效。针刺取百会、风池、风府、颈部夹脊穴,以清热燥湿中药治疗肝胆湿热型颈源性眩晕,是以针灸治疗局部,中药治疗全身的针药结合方式。除此之外,根据中药和针灸功效的不同,针药结合还有缓急同治、因果并治、身心并治、对症治疗和辨证论治结合等不同的形式,以上所列内容相互之间又有交叉,如缓急和标本,局部和整体,表里和内外,经络脏腑和表里等,但对于临床思维来说,这些针药结合的形式却又是存在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