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自然野趣大观察.野菇:进入奇妙的大型真菌世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548445
  • 作      者:
    张东柱,周文能著
  • 出 版 社 :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张东柱,1957年生于台中市,1990年取得美国夏威夷大学植物病理系博士学位,后服务于林业试验所森林保护系(组),1997~2004年接任森林保护系(组)主任(组长),卸任后专司专任研究员。他积极投入树木病害及菇类的研究,其中又以多孔菌为主要的范畴,迄今发表90多篇学术期刊论文,出版20多册专书及专书论,包括《台湾常见树木病害》《台湾真菌名录》《福山大型真菌》《大自然魔法师——台湾大型真菌》《野菇图鉴》等。此外,在菇类多样性科学及教育方面成果包括:发表20多种世界新种真菌及近200种台湾新种,保存四百多种真菌培养菌株,以及为一些森林及真菌的专业杂志撰写关于菇类的科普文章,借以推广森林保护与真菌的有趣生态知识。
  
  周文能,1958年生于台北市,现职自然科学博物馆植物学组助理研究员。于屏东农专(屏东科技大学)森林科毕业后,1984年任职台北林业试验所,从事林木菌根研究,才与真菌结缘,进而至台湾大学植物系、植病系旁听真菌学课程,之后于台大森林研究所专攻菌根菌。在此过程中不知不觉间接触到许多美丽而多样的软菇类,除了利用工作之余,拍菇自娱,连带着也迷上各种菇类造型、图案的收集,不论在哪里,一有空闲就大街小巷四处找寻属于自己的菇类“玩具”。1994年进入自然科学博物馆,专门从事菇类采集、收藏及推广的工作,迄今发表期刊论文二十几篇,出版《有趣的真菌》《台湾高等真菌》《福山大型真菌》《大自然魔法师——台湾大型真菌》《野菇图鉴》等专著。此外,因内心深深感觉到当地确实是研究菇类的宝地,所以毕生的愿望便是推广菇类知识给一般民众,期待能引起更多同好投入野生菇类的研究。
  
  黄崑谋,台东出生。喜欢大自然,喜欢欣赏它,喜欢靠近它,也许是因为空气特别好,也许是期待会发现什么新奇事物。
  从事绘图工作多年,很幸运地可以接触到许许多多的题材。自然的、人文的,每接触一种,就如同上了宝贵的一课,这次参与《野菇入门》一书的生态绘图工作,很高兴又能接触到自己觉得满新鲜,无论色彩与造型均具有吸引力与挑战性的题材,尤其对于它们的生态习性又能有一番全新的认识。
  近年来的作品包括:《台湾昆虫大发现》《台北古迹侦探游》《古迹入门》《鱼类入门》《蕨类入门》《大台北空中散步》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人们常说山珍海味,难道这些属于“山珍”家族的野菇,一定隐于山野之中吗?其实不然,只要抓准时间,在住家庭院或附近公园中也有可能发现野菇。
  到底这些神秘而美丽的独特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它们会像传说所言因雷击而发菇吗?颜色艳丽的野菇都是碰不得的毒菇吗?《自然野趣大观察:野菇 进入奇妙的大型真菌世界》从辨识野菇的特征开始,逐步带领大家进入广大而有趣的野菇世界,认识篇逐一解开谜团;观察篇传授野菇辨识要诀和有趣的相关事物;相遇篇让你,轻松寻得野菇;附录则提供野菇观察、记录和采集的方法和原则以及毒菇的相关知识。期待所有爱菇人能借此证正进入野菇的世界!
展开
目录
序一 是文明也是享受
序二 从野菇看天下
野菇大类辨识法
如何使用本书

认识篇
什么是菇
野菇万花筒
菇的家族
从头到脚细看野菇
显微镜下的奥秘
菇的身世
菇的一生
孢子的保护与传播
野菇的生存绝招
菇与人

相遇篇
野菇在哪里
赏菇好时机
野外赏菇去

观察篇
蜡伞科
口蘑科
鹅膏科
粉褶菌科
光柄菇科
环柄菇科
伞菌科
鬼伞科
粪伞科
球盖菇科
丝膜菌科
红菇科
侧耳科
裂褶菌科
牛肝菌科
灵芝科
多孔菌科
齿菌科
皮革菌科
柄杯菌科
刺革菌科
鸡油菌科
珊瑚菌科
革菌科
鸟巢菌科
马勃科
硬皮马勃科
鬼笔科
木耳科
柔膜菌科
核盘菌科
火丝菌科
肉杯菌科
马鞍菌科
炭角菌科
麦角菌科

附录
如何实地观察野菇
如何观察细微特征
如何避免误食毒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