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海洋产业培育与发展研究报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36559
  • 作      者:
    唐启升,杨宁生等编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海洋产业培育与发展研究报告》可作为海洋工程与科技相关的各级政府部门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科技界、教育界、企业界及社会公众等的参考用书。
展开
内容介绍
《海洋产业培育与发展研究报告》是中国工程院于2011年年底启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中“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的成果。《海洋产业培育与发展研究报告》针对培育和发展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地位、国外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指出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原则和目标、发展重点以及有关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培育和发展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同时也提出了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既是新时期海洋工作的指导方针,同时也为海洋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为广泛和更为迫切的要求。培育和发展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一、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抢占海洋
战略制高点的迫切需要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战略空间,21世纪是“海洋世纪”。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制度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利益和安全范围从传统的领土和主权空间拓展到更广泛的国家利益空间,各国已经开始从国家近岸、近海逐渐向全球海域扩展。世界进入了深度、高效和立体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利用和控制全球海洋战略通道发展经济,拓展战略利益,实现海洋的战略利用成为世界强国的共识。进入21世纪以来,先后有20多个国家发布海洋战略和政策,加强对海洋的控制、占有和利用,以期在维护各自海洋利益的争夺中占据先机。世界海洋工程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海洋竞争格局、国家财富获取方式和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这些变化和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科技进入新一轮的密集创新时代,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大海洋科技投入,强化海洋科技关键技术研发部署,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利用、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深海资源勘探开发等高技术产业,抢占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作为战略性高技术,深海高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也带动了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并将成为新一轮全球经济危机复苏中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二是海洋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深海高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着某些沿海国家的发展模式,如挪威、文莱、越南、巴西等已发展成为世界深水油气开发出口国,获取海洋财富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世界海洋大国在深入开发利用传统海洋资源的同时,将依靠科技创新探索战略新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能源,拓展发展空间。
三是以外大陆架划界申请、公海保护区设立和国际海底区域新资源申请为主要特征的第二轮“蓝色圈地”运动正在兴起,公海不自由将成为必然的趋势。一些国家以宣示存在和实际占领为手段,强化对南北极的战略争夺,海洋空间竞争日趋激烈。目前已有49个国家向联合国提交了外大陆架划界案,所主张的外大陆架总面积超过25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沿海国所主张的大陆架面积增长了四分之一。进入21世纪,深海生物基因资源成为“新宠”。关于深海生物基因资源采探及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等方面法律制度的构建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一个国家对国际海域资源和空间的真正占有和利用取决于其相应的深海技术和工程装备。
第一章培育和发展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四是海洋学已发展为研究海洋盆地和全球进程的科学,必须依赖全球海洋观测和监测。全球气候变化、海上溢油、海啸及其影响等正成为全球性海洋灾害,海洋开发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风险。2010年墨西哥湾溢油和2011年渤海溢油,以及日本海啸造成的核泄漏都为海洋开发敲响了警钟。这些关系全球变化、关系海洋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等重大问题将是未来海洋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都需要相应的工程设备和科技的支撑,民生科技也将得到快速发展。
五是国际海洋事务的变化也提供了新的合作和发展机遇。2012年,联合国提出了以发展“蓝绿经济”为核心的海洋发展之路。保护海洋环境、支撑绿色经济、改善海洋行政管理以及增强可持续利用海洋的能力,已成为当代海洋发展的主要内容。
我国正处于与世界经济同步转型的进程中,已经成为深度融入全球和区域一体化、高度依赖海洋的经济体系。深远海资源和空间的开发利用将影响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公海、大洋和极地空间与资源将支撑我国21世纪的发展,海上通道的安全和畅通是关系我国对外贸易、能源和资源运输的重要保障,海外基地的布局对于拓展和保护我国全球政治经济利益也将起到关键作用。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这对维护国家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将我国在深远海的战略利益区作为新的战略边疆,维护不断拓展的我国海洋战略利益。
二、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稳固国家经济
建设基础的迫切需要资源和能源是保障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2010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利用两种市场、两种资源,实施“大进大出”是我国经济的基本格局,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这种格局还将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对各类自然资源的消费和需求呈持续增加态势,到2020年,我国对金属资源类,如锰、铅、镍、铜、锌、钴、铂等矿产需求对外依存度都将超过50%以上;对能源类,如天然气的需求量对外依赖度超过50%,而石油将超过70%,这将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海洋是水资源、能源、生物资源、空间资源和金属矿产资源基地,因此,海洋作为接替新资源基地的经济和战略意义十分突出。
首先,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锰、钴、镍等金属资源是我国的战略资源。深海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热液硫化物分布区,其无疑已成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地。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合理勘探、开发深海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热液硫化物资源已成为未来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竞争和实现人类深海采矿梦想的重要内容。海底热液硫化物是海底热液活动的产物之一,富含铜、锌、金、银等有用的金属元素,一般产于水深1000~3500米处,是极具开发远景的潜在资源。深海还蕴藏着丰富的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资源。其中,多金属结核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水深4000~5500米的海底,富含铜、镍、钴、锰等金属元素,其资源总量远远高出陆地的相应储量;而富钴结壳富含钴、镍、锰、铂、稀土等金属,主要分布在水深800~3500米的海山上部斜坡上,其厚度一般为几厘米(较厚的结壳,其厚度可超过12厘米)。富钴结壳中的钴含量高达2%~3%,是多金属结核钴平均含量的8倍以上,较陆地原生钴矿高出几十倍,仅就海底富钴结壳的钴含量而言,陆地上尚未发现与之产出规模和钴富集程度相当的矿床。
其次,海洋中生存着至少100万种人类不知道的生物,海洋深处埋藏着无数稀有资源,有待于未来科学家们的探索发现,主要有:①深海低温环境生物;②深海高温环境生物;③海底“第三生物圈”的生物。世界海洋大国都在研究深海生物技术,深海海底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既是前沿科学问题,也是战略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问题。
再次,海洋深水油气资源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可缓解目前世界能源紧张的局面。我国油气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资源量严重不足。世界人均占有石油可采资源68吨,而我国人均占有石油可采资源只有12吨;世界人均占有天然气可采资源7万立方米,而我国人均占有天然气可采资源仅1万立方米。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相关研究表明,全球资源需求的高峰将出现在2020年,我国资源需求的高峰也将出现在2020~2030年。我国海域面积近300万平方千米,已圈定大中型油气盆地26个,石油地质资源量为350亿~400亿吨。“十一五”期间石油增量70%来自海洋,海洋石油已经成为我国石油工业主要增长点。但目前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特别是油气开发主要集中在陆上和近海,因此在加大现有资源开发力度的同时,需要大力勘探开发深水油气资源。
最后,受全球范围内能源危机的冲击以及环境保护和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人类必须寻求一条发展洁净能源的道路。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为21世纪能源发展战略的基本选择,而海洋可再生资源具有美好的前景。
三、推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结构的迫切需要近10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局面,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经济布局逐渐形成。“十一五”期间,海洋经济保持平稳较快速度发展,年均增速13%,全国海洋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在9.5%~10%,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是作为增长点,而且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领域。
2008年以来,发端于美欧的国际金融危机逐步蔓延,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也深刻改变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传统发展模式长期积累的矛盾愈加凸显,对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决策。2009 年9 月,温家宝总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上阐述了以新能源、物联网和传感网技术、新材料、生命科学、空间与海洋探索五个领域为重点的产业规划。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和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这些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扶持。2010年10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揭开了我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序幕。
海洋是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地球上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海洋是资源的宝库、文明的摇篮,也是人类发展的希望所在。20世纪以来,发端于陆地的人类活动越来越多地融入了海洋这一新的要素,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面对愈演愈烈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海洋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愈加凸显。据统计,近40多年,世界海洋经济每10年约翻一番,2000年以来呈加速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谋求利用海洋拓宽生存和发展空间的行列,以经济和科技为代表的国际海洋竞争日趋激烈。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海洋利用方面的潜力,直接关系到在21世纪的蓝色经济时代占领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问题。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调整战略、制定政策和发展规划,把大力培育催生海洋新兴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我国海域辽阔,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海洋资源种类繁多,海洋生物、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可再生能源、滨海旅游等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其中,海洋生物2万多种,海洋鱼类3000多种;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31亿吨;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滨海旅游景点1500多处;深水岸线400多千米,深水港址60多处;滩涂面积380万公顷,水深0~15米的浅海面积12.4万平方千米。此外,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还拥有7.5万平方千米多金属结核矿区。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海洋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加强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升海洋开发与保护的能力与水平,对于我国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服务和保障民生的迫切需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和保障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和指标。随着海洋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战略地位的提升,海洋在提供食物来源与保障食品安全、提供多种生态服务、防灾减灾等服务和保障民生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海洋生物资源已经成为各国重要的食物来源和战略后备基地。海洋渔业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是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宝库。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通过的《京都宣言》,特别强调了发展渔业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目前渔业为世界提供了15%以上的动物蛋白。我国人多地少,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峰值时,对水产品的需求将增加2000万吨,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为粮食安全和提供潜在价值的生物资源起到重要作用。由于近海传统重要经济种类资源严重衰退,获取公海大洋渔业资源,发展大洋渔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目前,我国每年有100多万吨的远洋渔业产量,若以养殖同样数量水产品所需饲料粮为标准折算,则相当于400万吨粮食;若以蛋白质含量折算,则相当于125万吨猪肉。因此,远洋渔业为我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培育和发展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1
一、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抢占海洋战略制高点的迫切需要1
二、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稳固国家经济建设基础的迫切需要3
三、推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结构的迫切需要4
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服务和保障民生的迫切需要5
第二章海洋产业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7
一、海洋产业7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9
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10
第三章我国主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13
一、海洋生物医药产业13
二、海洋渔业14
三、海洋新能源产业15
四、海洋油气产业16
五、海水综合利用产业17
六、海洋装备制造工业18
七、海洋物流业19
第四章国外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20
一、海洋生物医药业21
二、海洋渔业22
三、海洋新能源产业24
四、深海油气和矿产产业26
五、海水综合利用产业27
六、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29
七、海洋物流业30
八、海洋环保产业30
第五章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31
一、美国31
二、日本32
三、英国33
四、澳大利亚34
五、韩国34
六、挪威35
七、越南36
八、各国海洋发展对中国的几点启示37
第六章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40
第七章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原则和目标42
一、指导思想42
二、发展原则42
三、发展目标43
第八章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44
一、海洋生物产业53
二、海洋能源产业61
三、海水利用产业63
四、海洋制造与工程产业70
五、海洋物流产业72
六、海洋环保产业78
第九章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78
一、重视海洋经济发展,整体提升海洋产业的战略地位78
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快海洋开发步伐79
三、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79
四、以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为支撑,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79
五、再造中国海洋生态的良性循环80
参考文献81
附录8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