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丛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在卢卡奇以外的第二个例子,是我已经出版的《反鲍德里亚》这本书。我不敢肯定这本书是否会有一定的读者群,尽管鲍德里亚还是很热。在最早与仰海峰讨论他所写的博士论文的时候,我还是将鲍德里亚定义为后马克思思潮。而当我自己认真研究鲍德里亚的文本时,却发现自己当时做出的这个判断是存在严重失误的。
在我新的认识中,鲍德里亚的思想发展也分三段。第一段从《物体系》开始,可能最多到〈消费社会》。在鲍德里亚的早期思想形成中,有三位老师直接影响了他。一位是前西方马克思主义大师列斐伏尔,他在转到《空间的生产》以后,很多想法都和以前不一样了,可能从《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开始就已经发生变化了,而且已经进入后马克思思潮中。鲍德里亚在接受列斐伏尔指导的时候,他的起点并不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这是我在这本书中提出的新观点,即认为他的起点就是后马克思思潮。他的第二位老师就是居伊·德波,他也拒斥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资本主义的批判。德波的《景观社会》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描述模式,即用景观批判代替了马克思的商品经济关系批判。德波的情境主义逻辑与列斐伏尔相关,他们主张的“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就是从列斐伏尔那里获得的。〈景观社会》这一文本的叙事逻辑,也与阿多诺非常接近。在德波制作的《为萨德疾呼》(1952)中,整个电影都是白屏和黑屏,穿插着狗叫声和导演的旁白。德波是反画面的。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是反理性逻各斯,是反理性话语的总体性;德波这里则是反景观、反表象。鲍德里亚的第三位老师是罗兰·巴特,他已经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了,是后现代的后结构主义大师。鲍德里亚是在这三位老师的影响下,并且主要是在列斐伏尔的直接指导之下完成了〈物体系》。
我认为,鲍德里亚《物体系》的总体构架是海德格尔,通过这段时间我对海德格尔的专题研究,我确认了这一观点。这是鲍德里亚一生当中最重要的文本之一,是后马克思思潮中很重要的一本文献。在此书中,鲍德里亚用了一种左派的、与后马克思主义接近的话语表述了海德格尔在他的思辨哲学中描述的“世界”概念。另外,列斐伏尔和居伊·德波同时看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一个质的变化,即消费问题的突显。列斐伏尔是最早提出消费问题的,他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被官僚控制的消费社会;而在《景观社会》这本书里,德波指出资本通过景观来制造幻象,从而使消费成为奴役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