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卢战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39451
  • 作      者:
    (古罗马)盖尤斯·尤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高卢战记》装帧精美,适合收藏、阅读。《高卢战记》是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恺撒亲笔所著,从恺撒担任高卢行省总督后,赫尔维西亚人迁移作乱开始,一直叙述到维钦托利败北、罗马内战之前。其间的政治、军事斗争经过非常精彩。恺撒文笔极佳,叙述流畅,《高卢战记》是对长达八年之久的高卢战争的详细记录,也是迄今为止有关这一战事最为权威的史料。恺撒不光记录了战事经过,也对日耳曼、高卢乃至不列颠的风俗、物种进行了记录。《高卢战记》中,阿莱西亚战役无疑是整个战记中的亮点,是西方战争史中利用土木工事同时进行围城与反包围作战的杰出战例,也是罗马文明彻底平定高卢地区的标志。而恺撒对此部分的记录,也惊心动魄,令人赞叹。
展开
作者简介
  (古罗马)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于公元前60年同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联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用八年时间平定了高卢全境。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著《高卢战记》《内战记》,于前44年遭暗杀身亡。恺撒是罗马帝国的奠基者,有“欧洲之父”的美誉,后世诸多欧洲君主皆愿借“恺撒”之名为自己的尊号。
展开
内容介绍
  《高卢战记》为恺撒除《内战记》之外另一部作品,是恺撒流传于世仅有的两部著作之一。《高卢战记》是恺撒描述自己从前58年到前50年担任高卢行省省长时遭遇到种种事件的随记。全书共分成八卷,每章各描述整年凯撒遭遇的种种大事,其中包括战事、举办祭典、巡回法庭等行省大事。前七卷(即公元前58年~前52年)为凯撒本人亲笔著作,后一卷(即前51年与前50年这两年)则由凯撒的幕僚兼好友奥卢斯?伊尔久斯补充上去。本书叙事翔实精确,文笔清晰简朴,历来得到爱好罗马历史、拉丁文学和军事史等各方面人物的推崇。
展开
精彩书评
  ……维钦托利披上他最好的甲胄,为马套上华丽的鞍具,纵马来到恺撒军队驻地,绕坐于营地中央的恺撒一周,而恺撒面容威严,端坐不动。维钦托利随即离鞍下马,自去其甲,安静地跪伏在恺撒面前,被恺撒唤来的士兵带走。
  ——(古希腊)普鲁塔克《恺撒传》
展开
精彩书摘
  69. 阿莱西亚这座要塞位于山顶之上,地势非常险峻,南北方向皆有河流经过,四周除却西侧是长约3 英里的平原,其他皆有高山环绕。由此可见,除了围攻,此处无法轻取。城墙下面整个东侧的山坡上都是高卢军队的营地,周围还有壕沟和6 英尺高的护墙。罗马人所着手建造的围城工事,周长达10 英里,罗马人的8 座营寨都占据了战略要地,彼此间还有工事相连,并建有23 座碉堡。白天的时候,碉堡里安排有哨兵执勤,以防突袭,晚上则有部队驻守,并设有警卫。
  70. 当围城工事开始动工之际,在两山之间那3 英里平地上,双方骑兵发生了激烈冲突。恺撒看到我军逐渐占了下风,就派日耳曼骑兵前去增援,还把军团置于营前。我军一见有如此支援,不由得为之一振,遂力挫敌军。敌军人数太多,撤退时挤作一团,于是日耳曼人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维钦托利营寨的防御工事旁边,结果敌军挤在狭窄的入口处,进退不得,死伤惨重。有些敌军索性弃马而逃,企图越过壕沟,爬上护墙。恺撒下令位于营寨壁垒前的军团再稍稍向前推进,敌军营寨中的高卢人误以为我军要发起突然袭击,也和骑兵一样乱作一团,连声喊叫,要拿起武器,还有些人在慌乱中冲进了城里。维钦托利下令城门紧闭,以免营寨被弃,无人把守。日耳曼人杀掉大批敌军,收缴大量马匹之后,才撤退回阵。
  71. 这时,维钦托利决定在罗马人完成围城工事之前,连夜把全部骑兵撤走。在临行时,他嘱咐他们,各自都必须回到自己的家乡,敦促所有适龄的人前来参战。他指出他们亏欠自己很多,要他们顾念自己的安全,要知道他一直都是在为所有人的共同自由在作战,他们怎能忍心将他交给残忍的敌人去横加迫害。此外,他还说他们必须对此予以足够重视,因为这事关8 万名精兵强将和自己的生死存亡。另外,即便是精打细算,存粮也只够一个月之用,即使省吃俭用,也只可以再多坚持几天。做了这一番安排之后,还未到午夜时分,维钦托利就派这些骑兵从工事的缺口处悄悄溜走。他下令所有官兵把手中的粮食全部上缴,违者格杀勿论,以后每次作少量分发。曼杜比伊人带来的大量家畜也立即按人头均分。他规定粮食要极省俭地一点点发放出去,所有在城外的兵力全部调进城内。如此这般就是为了要等到援军到达之后,再与罗马军继续开战。
  72. 恺撒从逃兵和俘虏口中获悉了这一切,于是决定修建一种特殊工事:他挖了一条20 英尺宽的壕沟,两边垂直,底部两边和顶部两边之间同宽。他把所有其他的围城工事都撤到距离这条壕沟约650 码之后,以防遭到突袭,因为他需要把如此之大的面积包围起来,却没有足够兵力将其团团守住,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夜间有大股敌军突然扑向工事,或是在白天有敌军向正在忙于工作的士兵投掷标枪。在这段中间地带里,就这样修了两条等深的壕沟,都是15 英尺宽,靠近里面的一条所经地形较为平坦,地势较低,他就把河水引入其中。这两条壕沟后面,又筑起一道12 英尺高的加围栏的壁垒,再加上防卫胸墙,胸墙和壁垒衔接的地方,还斜插着大树杈,以防止敌人向上攀爬。此外,围绕整个工事,每隔130 码还修有一座木塔。
  73. 由于四处搜寻木材、准备粮食,都要求士兵离开营寨较远才能办到,这都大量减少了参与修筑巨型工事的士兵的数量。此外,高卢人还经常从几个城门同时冲出,破坏我军工事。因此,恺撒认为应当进一步加固工事,使其只需较少兵力即可实现防守。因而,他命士兵采来许多树干和粗壮的树枝,把顶端的树皮剥去后再削尖,把这些木桩直插在一道5 英尺深的长沟中,固定好底部,使人无法将之拔起,只有枝枝杈杈伸出地上。沟里共有5 排这样的木桩,彼此交错相连,任何人若想从此穿过,必然会被木尖戳穿。士兵把这称之为“界桩”。在此前方,又挖出许多3 英尺深的坑穴,坑壁越向下越窄,坑口对角线正好构成梅花形。坑里放着大腿粗细的圆木,木顶上削尖,并且经火烤硬,地面上只露出3 英寸高。同时为固定这些圆木,在坑底垫土1 英尺厚并用力踩实。坑穴里还填满了树枝和灌木,用以掩盖这个陷阱。这样的坑穴每组为8 行,间距为3 英尺。根据这些坑阵的花型外观,故美其名曰“百合阵”。在所有这些工事之前,还有很多顶端钉有铁钩的1 英尺长的木块,浅埋在土中,到处密布,士兵为之命名为“绊马钩”。
  74. 当所有这些防御工事都已就绪之后,恺撒又照此建造了一圈工事,但这次是冲外而不是冲内。这一圈工事长约14 英里,尽量在平地上建造,旨在阻挡来自外界的进攻。这样,即使维钦托利的骑兵成功召集来大量援军,也都无法围困守卫攻城工事的我军部队。同时,为了避免当对方援军业已靠近时,我方被迫冒险出营寻觅粮草的窘况,他又命令所有部下都备齐足够1 个月使用的粮草。
  ……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卷 驱逐入侵
第1章
击退赫尔维西亚人(公元前58年)
第2章
将阿里阿费斯塔斯逐出高卢(公元前58年)

第二卷 征服比利时部落
第1章
比利时联盟垮台(公元前57年)
第2章
逐个击破比利时部落(公元前57年)

第三卷 第一次叛乱
第1章
阿尔卑斯山失利(公元前57年)
第2章
大西洋沿岸之战(公元前56年)
第3章
阿奎塔尼亚大捷(公元前56年)
第4章
对莫里尼人的犹豫之战(公元前56年)

第四卷 入侵日耳曼和不列颠
第1章
屠杀乌西皮特人和滕克特里人(公元前55年)
第2章
首次渡过莱茵河(公元前55年)
第3章
首度入侵不列颠(公元前55年)

第五卷 第二次叛乱
第1章
再度入侵不列颠(公元前54年)
第2章
厄勃隆尼斯人大破萨比努斯部队(公元前54年)
第3章
内尔维人进攻西塞罗的冬营地(公元前54年)
第4章
高卢中北部暴乱频发(公元前54~前53年)

第六卷 莱茵河附近的战斗
第1章
特瑞维累人溃败(公元前53年)
第2章
再度跨过莱茵河(公元前53年)
第3章
高卢人的风俗和制度
第4章
日耳曼人的风俗和制度
第5章
扫荡厄勃隆尼斯(公元前53年)

第七卷 维钦托利的叛乱
第1章
197战争序幕(公元前52年)
第2章
围攻夺取阿瓦利肯城(公元前52年)第3章
罗马在日尔戈维亚战役中失利(公元前52年)
第4章
正面交锋,维钦托利败北(公元前52年)
第5章
245围攻夺取阿莱西亚城(公元前52年)

第八卷 最后的叛乱
第1章
希尔提乌斯所作前言
第2章
毕图利泽斯、卡尔尼特和贝洛瓦契各部叛乱(公元前52~前51年)
第3章
282最后的战斗:攻占乌克塞洛顿诺(公元前51年)
第4章
内战将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