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征战开始阶段:在战争实践中学习<br /><br />一、 参加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的武装斗争实践<br /><br />二、在井冈山斗争中学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r /><br />三、在赣南闽西斗争中深入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r /><br />第二章 经历从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br /><br />一、从北上战役到攻占吉安<br /><br />二、反“围剿”作战:贯彻诱敌深入方针的胜利<br /><br />三、经历第五次反“围剿”的严重失利<br /><br />第三章 北上抗日先遣行动与坚持浙南游击战争<br /><br />一、“左”倾错误指导造成北上抗日先遣行动失利<br /><br />二、创建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艰苦斗争<br /><br />三、在反“围剿”斗争中创建和发展浙南游击区<br /><br />四、在斗争中迎接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br /><br />第四章 开展江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br /><br />一、新四军先遣支队首战韦岗<br /><br />二、创建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br /><br />三、巩固和发展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br /><br />四、在挺进苏北之前经历了半年徘徊<br /><br />第五章 挺进苏北与决战黄桥<br /><br />一、迅速创建以黄桥为中心的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br /><br />二、在反顽斗争中以劣势兵力组织实施黄桥保卫战<br /><br />三、黄桥决战后的反顽斗争和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br /><br />四、积极应对皖南事变后的复杂斗争形势<br /><br />第六章 领导苏中抗日斗争的艰难岁月<br /><br />一、苏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重心从城镇转向乡村<br /><br />二、坚持对苏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基本区进行反复争夺<br /><br />三、贯彻“一面巩固,一面发展”的指导方针<br /><br />四、夺取反“清乡”斗争胜利的艰难历程<br /><br />五、从坚持到发展:指导思想的再次转变<br /><br />第七章 奉命向苏浙敌后发展<br /><br />一、贯彻向苏浙敌后发展的战略部署<br /><br />二、组织实施天目山反顽自卫作战<br /><br />三、积极应对抗战胜利后的复杂斗争形势<br /><br />第八章 过渡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br /><br />一、组织实施高邮、邵伯战役<br /><br />二、针对国民党军抢占战略要点的斗争<br /><br />三、指导军调部淮阴执行小组中共代表团的工作<br /><br />第九章 苏中七战七捷<br /><br />一、全面内战爆发前后我军战略方针的调整<br /><br />二、苏中战役的组织指挥概况<br /><br />三、苏中战役对全局的影响及华中战场形势变化<br /><br />第十章 从宿北战役到鲁南战役<br /><br />一、改变华中战局需要打大歼灭战<br /><br />二、山野、华野共同夺取宿北战役的胜利<br /><br />三、宿北战役后实现两大主力在鲁南会合<br /><br />四、取得鲁南战役的重大胜利<br /><br />第十一章 夺取莱芜战役大捷<br /><br />一、 积极应对国民党军实施的“鲁南会战”计划<br /><br />二、示假乱敌:贯彻北线作战方针的关键<br /><br />三、莱芜战役的胜利及其宝贵经验<br /><br />四、莱芜战役胜利的全局性影响<br /><br />第十二章 从孟良崮战役到华野“七月分兵”<br /><br />一、通过“耍龙灯”不断调动进攻之敌<br /><br />二、实施孟良崮战役的决心和部署<br /><br />三、在孟良崮围歼整编第74师<br /><br />四、华野“七月分兵”与打破国民党军重点进攻<br /><br />第十三章 实现战略转折的沙土集战役<br /><br />一、沙土集战役前的战场形势<br /><br />二、沙土集战役的部署与实施<br /><br />三、华野西兵团迅速挺进豫皖苏<br /><br />第十四章 建议暂缓渡江与中共中央城南庄决策<br /><br />一、粟裕对改变中原战局的思考与中共中央的决策<br /><br />二、积极进行渡江准备与提出暂缓渡江建议<br /><br />三、中共中央作出城南庄决策<br /><br />第十五章 改变中原战局的豫东战役<br /><br />一、选择在中原战场上打歼灭战的作战方案<br /><br />二、攻占开封是调动国民党军、实现全战役企图的关键<br /><br />三、睢杞战役的组织实施和豫东战役胜利的意义<br /><br />第十六章 揭开战略决战序幕的济南战役<br /><br />一、“攻济打援”战役方针的形成<br /><br />二、济南战役的准备与实施<br /><br />三、攻占济南后华野行动方向的确定<br /><br />第十七章 淮海战役中华野的准备与实施<br /><br />一、淮海战役作战方针及华野的战役准备<br /><br />二、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兵团<br /><br />三、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歼灭黄维兵团,完成南、北线阻击任务<br /><br />四、淮海战役第三阶段:为配合平津战役而暂缓歼灭杜聿明集团<br /><br />第十八章 渡江战役中指挥华野连续作战<br /><br />一、战略决战后的战争形势与渡江战役准备<br /><br />二、渡江战役第一阶段:突破江防,解放南京<br /><br />三、渡江战役第二阶段:围歼逃敌于郎溪、广德地区<br /><br />四、渡江战役第三阶段:解放上海,歼灭汤恩伯集团大部<br /><br />第十九章 战略追击中担负的作战任务<br /><br />一、指挥三野第10兵团迅速完成入闽作战任务<br /><br />二、指挥三野第7兵团完成解放舟山群岛任务<br /><br />三、担负筹划和准备解放台湾的重大战略任务<br /><br />第二十章 新中国成立后承担的征战任务<br /><br />一、中共中央对组建东北边防军的相关考虑<br /><br />二、粟裕同指挥抗美援朝作战擦肩而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