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有那么爱孩子
<1>
做母亲的,最不愿承认的就是自己有时候其实并没有那么爱孩子。她们也不是在内心没有一点怀疑,而是,不敢面对这个真相。
从某种角度来说,有杂质的情感才是真实的、自然的。爱里会掺杂恨,掺杂埋怨,掺杂嫉妒,无论对爱人还是对孩子的情感,都不会是百分之百纯粹的。作为母亲,否认这点而高估自己的母爱,会让人在自我美化中头脑发热,对自己的一些“非爱”
的情感和行为缺乏反思,因而对孩子造成伤害。
有一个母亲和我分享了她的经历。
她有个女儿,很优秀,也很懂事,别人常常夸赞,可她却觉得没什么可夸的。在家里,孩子的爸爸很疼女儿,女儿和爸爸关系也很亲近。
这位女士说,她一直觉得自己的严厉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尽管这份严厉已经破坏了她们的母女关系。她在很多年里一直一意孤行,丈夫劝她,她听不进去,反而怪丈夫过于娇惯,对孩子成长不利。
女儿青春期后,和母亲的冲突愈演愈烈。这位女士觉得自己的苦心没有得到理解,母爱没有得到报答和感谢,气愤并伤心。
她感到满腹的委屈,不仅对孩子充满怨气,对向着女儿的丈夫也非常不满,家里为此争吵不断,她和女儿的关系僵到互不理睬。
为了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也希望可以拥有和女儿更加和谐的关系,她参加了一个心灵成长小组。在导师的带领下,她对内在的自我有了很好的觉知,对母女矛盾的反思让她看到了一个被埋藏很深的真相。
她告诉我,在小组分享中,她第一次说出自己从来不敢面对的自我省察。她说:“我在一次次回避之后,不得不承认,我和女儿的关系之所以一直很紧张,是因为我对女儿的嫉妒。”
她从小父母离异,父亲不尽父责,偶尔见面还言语粗暴——她几乎从未感受过父爱。女儿一出生,温柔尽责的丈夫对孩子百般宠爱,也教导有方,孩子成长得很好。这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但看到女儿轻易就得到了她自己从来未曾拥有过的浓浓父爱,她嫉妒了。
但她根本不敢承认自己对女儿的爱里掺杂了嫉妒,也丝毫没意识到,是嫉妒转化成了对女儿的苛刻和挑剔;所以,每一次对女儿的为难,她都有着十足的理由和高尚的借口,甚至打着爱的旗号。这让她理直气壮。她以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爱,女
儿就应该对她理解并感激。
可惜,她骗得了自己,却骗不了女儿。她的女儿无辜地承受着母亲的敌意,小时候只敢暗自伤心,长大后就开始公然反抗。
在这样的觉察之下,这位母亲不仅看见了她自己的内在小孩——那个在离异家庭艰难成长、被父亲忽视的小姑娘,她也看见了女儿这么多年受到的伤害。
她看懂了:女儿的反抗,其实是对一直缺失的母爱的呼唤。这样的觉察,让她们的母女关系发生了质变,彼此间达成了理解和信任,亲密度有了飞跃般的进展。
当她识别出对女儿的情感中含有“嫉妒”这一攻击性情绪后,她不再对自己的挑剔那么义正词严了;当她向丈夫和女儿坦承,自己因为缺乏父爱嫉妒女儿被父爱包围后,她得到了父女俩深切的理解和同情。家庭里对峙的局面很快就破解了。
……
展开
我很喜欢徐老师这本看起来不那么认真、不那么严肃的育儿笔记,并且从她的这份“不认真”中,看到了许多她对于自己的生活、对于自己的母亲角色、对于我们这个世界给予每个孩子温柔对待的确定和信任,也看到了在她每一次面对儿子用言行表达“妈,你对我没那么重要” 的尴尬时刻,那种哭笑不得的豁达与骄傲。
——宫学萍(亲子教育家庭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