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学科知识运用
学科知识运用部分是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的内容载体。考试中通常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诊断题的形式出现,考查考生对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化学教学基本理论的能力以及运用化学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约占总分值的30%。本部分内容共有三章,包括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及分析、高中化学学科专业知识和化学学科及其教学方法。其中化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高中化学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知识呈现形式;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化学学科实验技能和方法;化学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等是考查的重点。
考生在复习本部分内容时,首先要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重要考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其次要对化学学科专业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对重点内容进行识记,并注意在解题中的应用;对化学教学知识的相关内容,不仅要理解识记,还要学会在具体教学情境中运用。
1.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以及实施建议。
2.熟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高中化学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知识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用教材。
1.本章知识在考试中大多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2.本章重点在于对高中化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的理解。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1.设计思路
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
为充分体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设置两个必修课程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
同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实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课程模块。在设置选修课程模块时应充分反映现代化学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反应为主线,重视反映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