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译苑探微:翻译研究论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1046804
  • 作      者:
    路东平主编
  • 出 版 社 :
    兰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翻译研究论文集:译苑探微》收录了近年来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研究所各位老师的部分研究成果,分五部分,分别是:翻译理论,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文化与翻译,翻译教学及口译研究。
  《翻译研究论文集:译苑探微》还收录了辜正坤、王建国、阎佩衡三位校外教授关于翻译研究得到论文。
展开
精彩书摘
  《翻译研究论文集:译苑探微》:
  (一)对“转向”提法的批判
  在当代学术界,尤其在西方学术界,往往盛行某某学术研究或某某学科“转向”的提法。我认为这种提法本身的严谨性至少在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是很值得商榷的。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千百万学术研究者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资料、研究结论,往往千奇百怪,很难以一个方向去规范,更不宜假定某一个方向是最正确、最好的方向。而“转向”的提法就暗示、预设了一个前提:此前的研究方向是错误的或不好的,现在这个所谓的瓶方向才是唯一的、最好的研究方向。事实上真的是如此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要反问的是:说一个学科或学术研究领域“转向”了的依据究竟是什么?是权威的个人?媒介?学术机构?大众舆论?我们只要理智地考察一下这些依据,就会发现它们其实都不足以为“转向”这种提法提供充分的理由。个人无论多么权威都不可能使整个学科或学术领域“转向”。何况个人的研究无论如何权威也无法囊括一门学科里的一切研究课题。同理,某个个人的研究只可能在一门学科的某个或某几个课题上成为权威,不可能在该学科的一切课题上都成为权威。因此,依据某个人的单个或几个权威性成果就抛出某学科或某领域整体“转向”的提法是荒唐的。媒介在这里主要指出版社和专门的学术报刊。它们的出版物或许在某一学术领域引起了轰动效应,相似的研究性专著或文章也许相应增加,但是是否其总数已经多到可以断言整个学科都已经“转向”,却从来不见有具体的统计数字。更何况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及方向性不可能简单地以发表类似著作的数量的多寡来盖棺定论。在学术研究上常常有曲高和寡的现象,某些尖端课题也许只有很少的文章发表。不能以此来论定此课题因此只能随所谓学术大流而“转向”。有的专门的学术机构确实拥有左右学术风气的力量,但这种力量要么是借助于意识形态的威力,要么是滥用其学术导向权威而产生的恶果。学术权威机构不应该人为地干扰一个学科内林林总总的学术研究课题,而应该只是为它们提供方便,使它们的研究成果能够及时地得到鉴定与支持。它诚然可以强化某个课题的研究力量,以便预期产生更大的研究成果,如果因此妄言或妄图使整个研究领域在全国、全世界的范围内“转向”,则是可笑的。大众舆论只能解决大众性的问题,对于学术研究,尤其是高端的学术研究,大众舆论在大多数的场合是没有用的;有时其作用可能适得其反。
  因此,动辄使用“转向”这个用语来定性整个学科的发展态势,是不科学、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这种提法在骨子里实际上反映了一些学者(主要是西方学者或崇拜西方的学者)的学术霸权导向意识,或者说学术垄断意识。通过这样的提法,野心勃勃的学者暗示,某学科过去的理论已经不是真理而是谬误,它们被无情地颠覆了。用这样的方法来打击自己在理论研究领域的对手,是某些学者的病态策略,我们应该加以鄙弃。当然,许多中国学者也使用了这样的用语,他们并非是故意捣乱,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往往只是习惯性或盲目地跟风。他们不是本文批判的对象,这一点需要加以说明。
  (二)多向并存论——界定学术研究方向的正确话语
  如果说某一种学术研究学科或领域“转向”的提法不妥当,那么,我们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学术用语来对整体学科的研究方向加以描述或界定呢?
  不容讳认,在一门学科之内,某些研究课题或某些研究方向或许是这门学科内的强项或成就最突出者。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客观地界定其成就所属的范围,充分肯定其贡献、地位和意义,但不能用这种成就来排斥、挟裹其他课题,造成似乎所有的课题都“转向”了的虚假现象。
  在我看来,界定学术研究方向的正确话语应该采用多向并存论。一个学科就像一棵树,它的枝条象征着若干研究方向。由于许多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变化,某些研究方向此时得到强调,它们发展得更强劲,代表了重要的方向.但并未使所有的枝条“转向”。同理,另一些研究方向也许在某些时间内相对受到忽视,发展得缓慢了一些,枝条相对不那么繁茂,但仍然在总的方面保有着从前的基本方向,没有也不必非要“转向”。在现实中,许多研究者常常在许多年内沉浸在自己的研究方向里,他们也许没有受到学术界的注目,但是并不能断言他们的研究已经“转向”。如果就研究者的数目而言,执着于传统研究方法的学者常常在人数上多于标新立异的学者,因此,说少数标新立异者的研究使得整个学术研究领域“转向”也是错误的,只应该说这部分学者的研究代表了一个新的方向或强化了某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可以得到强调,但它不能替代其他方向,而应该与所有其他的研究方向共存。这就是我所说的多向并存论。显然,这和我多年来主张的翻译多元互补论、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翻译理论多元互补论是完全一脉相承的。仍用前面的树枝作喻,则这种学术研究多向并存论可以简单地描述、比喻为:壮枝细枝共在,长枝短枝共存,旧枝新枝同见,花枝叶枝同昌。换一个角度,我们应该欢迎多枝花叶共生、共发、共荣、互补、互构、互进。这和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和而不同、并而不融的思想相通。只有当所有的研究方向所代表的研究课题各司其职.各显神通,长短互补,克弊兴利,我们的学术研究——不,人类的学术研究——才能真正地、多向地、全面地兴旺发展,而不是单向地你方唱罢我登台式地流线型、对接型地狭隘发展。
  ……
展开
目录
特约稿
领先西方百年的中国文化翻译与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
——兼与西方翻译界文化转向论者商榷
企业管理文本的语言特点与翻译:功能角度
译事作为方式管窥
——兼议得法、得体和得宜之译事规约
第一部分翻译理论
论隐喻的翻译
——兼评刘重德、Newmark的相关见解
媒体语言中外语缩略词及其翻译
——央视限制使用英文缩略词个案研究
伽达默尔“视域融合”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影响
第二部分文学翻译
信达雅:古典汉诗英译的三难三美
——李清照《声声慢》英译文本比较研究
由《洗澡》英译本中的译例审视功能主义目的论观照下的转换法
概念整合视角下的文学翻译
第三部分非文学翻译
浅谈英语经济学与社会学著作的翻译
小说翻译中科技词汇的二值变体
中国学术翻译研究20年
第四部分文化与翻译
从文化与翻译的互补性看文化翻译的个体与社会因素
跨学科视域中的文化涵化研究
——兼及文化涵化与翻译之研究
第五部分翻译教学及口译研究
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翻译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从目的论角度看应用文体翻译教学
欧盟口译培训模式对翻译专业学生培养的借鉴
汉译英交替传译中的显化现象:案例分析
西方翻译教学理论述评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