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1.2.2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与研究创新点
1.4.1 论文结构
1.4.2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阐释
2.1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公共情绪
2.1.2 微博公共情绪
2.2 研究相关理论阐释
2.2.1 价值累加理论
2.2.2 新媒介赋权
2.2.3 社会网络分析
第3章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的主体
3.1 微博主体规模与结构
3.2 微博主体类型
3.2.1 普通微博用户
3.2.2 媒体微博
3.2.3 政务微博
3.2.4 意见领袖微博
3.3 微博主体的情绪表征
第4章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的动力因素
4.1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的结构动因
4.1.1 结构性压力
4.1.2 结构性助长
4.2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的群体心理
4.2.1 社会公正感
4.2.2 群体认同
4.2.3 群体情绪
4.2.4 群体效能感
4.3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的触发性事件
4.3.1 触发性事件
4.3.2 触发性事件的作用机理
第5章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中的情感动员
5.1 微博情感动员
5.1.1 微博情感动员概述
5.1.2 微博情感动员的情感表达
5.2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的情感动员机制
5.2.1 情感唤起
5.2.2 情感渲染
5.2.3 情感爆发
5.3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的情感动员逻辑
5.3.1 戏谑动员
5.3.2 悲情动员
5.3.3 愤怒动员
第6章 微博公共情绪的传播网络
6.1 微博网络概述
6.2 微博网络与公共情绪传播
6.2.1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中的关系机制
6.2.2 微博公共情绪的传播机理
6.3 微博网络对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的影响——基于“7·11河北涞源反杀案”的案例分析
6.3.1 问题的提出
6.3.2 研究方案设计
6.3.3 研究分析与发现
6.3.4 结论与讨论
第7章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的社会效应
7.1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的正面效应
7.1.1 反映社会问题.促进事件解决
7.1.2 扩展公共空间,强化舆论监督
7.1.3 情绪宣泄出口,缓解社会压力
7.2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的负面效应
7.2.1 助长社会负性心态
7.2.2 诱发微博情感暴力
7.2.3 滋长网络民粹主义
7.2.4 微博舆论审判干预司法公正
第8章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的管理
8.1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的现有管理
8.1.1 强化平台主体责任
8.1.2 规限微博用户言行
8.1.3 “一案三制”式舆情管理
8.2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8.2.1 着重事件应急处置但制度建设乏力
8.2.2 公共情绪疏导刚性有余韧性不足
8.2.3 平台管理力度参差不齐
8.2.4 情绪表达动因繁杂管理难度较大
8.3 提升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管理效果的建议
8.3.1 以社会治理为抓手,聚焦公共情绪背后的根源
8.3.2 舆情引导中加强对公共情绪的疏导
8.3.3 落实平台信息内容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
8.3.4 提升用户群体的新媒介素养
第9章 结语
9.1 结论
9.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