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顾问和基金经理希望你不要读这本书,金融方程式的多种解法,量化分析师的工具箱
全球经济增长促进了金融行业规模的不断壮大,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发展,金融创新达到了前所未*的高度,直接推动了金融衍生工具的爆炸性增长。科学理论的创新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为数量金融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金融创新的深化催生了更多的风险管理需求,因此数量金融学作为金融领域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得以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数量金融学的发展也催生了更多的新型金融工具,使得金融业更具吸引力,更多人才和资金纷纷涌入,现代金融行业变得愈加快速而复杂。
2008年金融危机的突袭为人们敲响了警钟。从那以后,数量金融学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关注,量化分析师的工作也引起了前所未*的争议。
量化分析师为什么可以获取如此高的薪酬?
金融产品价格的复杂性是否真的可以量化预测?
金融模型的日渐深化是否为金融产品提供了更好的风险保障?
数量金融学的发展是否真的让金融市场更加有效?
本书用鲜活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做出了解答。本书从历史出发,描绘了数量金融学的发展历程,讲述了多位传奇人物在数量金融领域的创新研究,同时立足当下,从量化分析师、监管者、经济学家等不同参与者的角度,观察模型的使用目的及现状。作者以幽默的语言评述和批判了目前金融界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模型系统滥用现象、量化分析师激励机制与伦理道德之间产生的矛盾,以及风险管理工具反而沦为金融系统的"减效装置",进而积聚了更大的系统性风险等问题。作者对这种风险下蕴藏的巨大危机表达了担忧,并对如何防范和解决问题提出了独特的建议。
希望本书可以为国内的数量金融从业者、衍生品市场参与者以及所有希望进入这一行业发展的人们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同时也提醒我们牢记金融发展要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风险的本质,以降低下一场金融风暴到来的可能性。
目录
致谢
关于作者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早期的模型 1
金钱的魔力 4
金本位制 6
自然体系 9
理论基础 12
寻找均衡 13
内涵价值 15
第2章 走向未知 19
投机理论 25
有效市场 28
非理性市场 30
非正态分布 33
精神上的病毒 35
第3章 风险管理 39
基本面分析 42
"选美"比赛 44
技术分析 47
量化分析 50
相关性 53
重重疑虑 57
双重有效 59
风险价值 61
混沌边缘 64
第4章 市场缔造者 67
期权 70
期权的类型 71
巴舍利耶的回归 73
终极机器 74
战胜市场 77
对冲 81
数学的爆发 84
无风险 86
正反馈 87
第5章 金融衍生品 91
行权时间 95
决策成本 98
新品种期权 99
Delta并非万能 102
再谈市场风险价格 103
激情与疯狂 105
伟大与荒谬 107
资产组合 110
模型滥用 111
击鼓传花 113
货币紧缩 116
第6章 量化分析师 119
量化分析师的薪酬为何这么高 125
量化分析师与监管者 131
作家与经济学 132
耀眼的科学 136
机器人 138
全球大脑 140
金融创新 143
第7章 模型更新 149
烟雾之谜 152
预测校准 156
困惑之源 158
模型风险 161
盲目飞行 162
第8章 玩具模型 165
一个线索 170
回到本源 172
利率模型 174
一个参照 177
数学化原因 181
量子金融 183
混乱与秩序 185
第9章 滥用系统 189
练习1:交易新手 191
练习2:对冲基金经理 194
练习3:风险经理人 198
3A等级 203
减效装置 205
第10章 系统性威胁 211
预见 216
麦高芬 218
流动性谎言 222
10.4千万亿美元 225
仿生手 228
系统(约翰·劳vs.艾萨克·牛顿) 230
尾声 保持简约 233
量化分析师:数学甜心 236
监管者:去冰岛吧 237
经济学家:醒醒吧 239
银行:学会失败 241
交易员:为什么我的奖金是负数 242
记者:注意破坏者 244
教育者:数量和质量 246
政治家:为金融体系创建FAA 246
我庄严宣誓 248
核的选择 250
译后记 255
参考文献 256
文笔幽默、个性鲜明、清晰易懂、科学与常识兼顾,可以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黑天鹅》作者
本书新颖生动地阐释了现代数量金融学及其危险,并告诉我们如何避免类似2008年的金融危机再度上演。其对金融系统深刻、权*、独特的批判读起来也相当有趣。
-- 爱德华·索普,量化对冲基金之父,《击败庄家》作者
金融界越来越多地依赖模型,但理解这些模型的人却越来越少。在这一领域,本书是一部必不可少、见解深刻且有趣的读物。
-- 乔里斯·卢因迪克,《人性之本与金融暴行》作者
在全球经济中,金融系统的力量与日俱增,其重要性和惊人程度,几乎没有其他新趋势可与之比拟。本书清晰地指出,风险已处于危险的水平之上。金融系统还可以修正吗?答案是肯定的,而这本充满质疑精神且极具专业性的书告诉了我们如何去做。
-- 布莱恩·阿普尔亚德,《星期日泰晤士报》专栏作家
有很多人希望你不要读这本书,其中包括美国的投资顾问、基金经理、监管者以及不少政客。本书揭露了一场几乎摧毁了全球金融系统的万亿美元级别的诈骗案,作者讲述了其中的原委与内幕。
-- 罗伯特·马修斯,《相机而动:让机会法则为你所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