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去朋友家的路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9588930
  • 作      者:
    (挪)尼尔斯·弗雷德里克·达尔(Niels Fredrik Dahl)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  挪威当代诗人、剧作家、作家尼尔斯·弗雷德里克·达尔令读者心碎而难忘的文学杰作。

«  以文学笔法描写童年性侵阴影下的孤独挣扎,如同同类小说经典《可爱的骨头》,对这项“难以启齿”、“不愿面对”却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提出深刻探讨。

«  根据2016年中《新华社》发布的《儿童性侵现状调查》指出“2013至2015三年间,全国各地被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共968起。其中,受害儿童超过1790人”。其中“2015年340起公开案件中,至少有20起案件涉及男童被性侵,受害男童超过60人。”而近期关于英国足球俱乐部性侵孩童丑闻以及《爸爸去哪儿4》的“实习父女”问题,再度掀起人们对如何保护儿童身心安全的热议。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尼尔斯·弗雷德里克·达尔(NIELS FREDRIK DAHL),出生于1957年,当代诗人,剧作家,作家。

1988年以来执笔多部诗集和剧本,其剧本《雷霆万钧》(SOMSTORDEN)获2001年爱丁堡边缘艺术一等奖(EDINBURGH FRINGE)和挪威的易卜生戏剧奖。

达尔还著有短篇小说集和多部小说,《去朋友家的路上》是他的第二部小说。

《去朋友家的路上》由挪威的十月出版社出版,获得2002年布拉哥文学奖,同时获其他奖项,并得到文学评论界极高评价,其语言风格尤获赞赏,是年度受欢迎的畅销书之一。


译者简介:

林后,生于成都,长在重庆,职大教师。1987年旅居挪威至今,从事双语教师多年,之后在奥斯陆人民大学任教十余年。现居家从事翻译和写作。已出版译作《挪威民间故事选》《我的奋斗1:父亲的葬礼》。


展开
内容介绍

 

昨天,今天,明天,他几乎总是孤单一人。

他走在去朋友家的路上,走向人生破碎的那一刻。

 

他叫维格沃特,十一岁。家里的气氛沉重,生病的母亲情绪反复无常,动不动就光火,父亲则是个典型的和事佬。在一个昏暗的冬日下午,他出外到一个朋友家去,黑暗中“可乐人”的眼睛盯住了他。这一天,改变了他的一生。三十多年以后,一头筋疲力尽的大象横卧在奥斯陆郊外的一条马路上,只有维格沃特知道这大象来自何方。

小说描述了1960年代挪威首府奥斯陆的霍夫地区的社会生活画面。独立的小故事叙述着维格沃特周围的人和事。其中有居住在塔楼*高层的为挪威人所骄傲的联合国首任秘书长特吕格弗·赖伊,有生活在低矮楼区的维格沃特一家和他的邻居们,还有那神秘的霍夫伯爵。人称叙述交替,将想象和现实、儿童与成人的世界交融于一处,流露着维格沃特的孤独及他对友谊与爱的强烈渴念。


展开
精彩书评

一部独特的小说,尼尔斯·弗雷德里克·达尔是一位真正的诗人。紧凑的情节,诗意的叙述,故事不急不徐地走向难以开口说出的真相——当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走在去朋友家的路上。

——挪威广播公司

 

这部令人不安的描述人性迷途的作品让达尔成功地在读者心中建立起情感共鸣,小说的开头令人心有所感。

——挪威《晚邮报》评选2002年评论家*爱小说

 

这部小说极为悲伤,但又奇怪的令人激动,它美丽得像一个梦。这部独特而动人的作品充满诗意的叙事和想象力,以及治愈的力量。

——《法兰克福汇报》

 

一部*认真探讨孤独、性侵害、无可挽回的心灵创伤以及对关爱的渴望的小说,将读者的情感牢牢抓住。感谢作者精心铺排的简洁、像童话般单纯的语言,一旦开始阅读就被深深吸引。

——瑞典《北雪平日报》

 


展开
精彩书摘

 

1

在2001年7月15日那一天,美国摄影师乔尔·斯滕菲尔德拍下了一头筋疲力尽的大象的照片,当时大象正横卧在奥斯陆西去交通路线上的一条支线马路上。或许他原本是要到城外的那一大片野营地区去搜寻一些新素材的—那儿的帐篷里驻扎有不少在夏季来挪威打短工,帮忙采集草莓的波兰人。而在这天上午,他的车就这么突然地被塞在了路当中。堵车再加上四周各式救援车的警报声响,让这位经验丰富的摄影师一把抓起了照相机,走下车来。他沿着这一长串的车辆,朝他已看清楚了的通向教堂的那条坡道旁走去,在那里停放着一辆消防车和三辆警车。横卧在马路上的大象已完全精力耗竭奄奄一息,任凭消防队员用就近的水塘里的水给它冲水降温。一位警察正设法努力指挥交通,让车辆疏通继续西去。但看上去人们已不再急着离开,更多的人干脆停下车,奔着大象走过去。摄影师乔尔在相机镜头里清楚地看见了大象、救助人员和一旁看热闹的人们。乔尔实在应该感谢上帝的安排,让他又有这么一次机会处于目前的境地。在这儿摄影师可以向我们显示他对“现代生活的环境条件,以及对我们社会群体中的个体在这确知与未知的、这早已存在与突如其来的、这秩序井然与混乱无章发生冲突时所进行的努力抗争的强烈反响和敏锐的洞察力。这是关系到所有这些冲突与矛盾是否在我们的社会里,在我们的经历里及我们的头脑中,得已控制或失去控制。”这就是摄影师乔尔·斯滕菲尔德为拍下的照片所写的报道中的一段文字。我在这篇文章中下面这段话的下方,特地划了一道线:“浑身被水浇透了的大象为了站起身来笨拙地挣扎着。这个野生动物被强制地按跪在地上。它的拼力抗争令人感动。我们的眼睛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它,心在剧烈地跳动。”啊,是的,这话一点不假。即令“浑身被水浇透了的大象”这类说法难以想象,即令大象没有挣扎着想站起来,它已经屈服了,它完全垮了—因此我们眨巴着眼睛使劲地盯着,我们的心在剧烈跳动。我的眼睛眨巴着,我的心在剧烈跳动。我知道我在说什么,因为这头横卧在西去交通线上的大象是我的,是我的大象的抗争令人如此感动。

 

但还不止这些。斯滕菲尔德对着那头筋疲力尽的大象在不知拍下了多少张照片以后,小步跑回他的汽车那儿。他坐进车里驱车而去,车在一个“U”字形的拐弯处消失了。几个正在清理现场的警官凝视着他的车往斯麦斯塔社区方向奔去。接着响起了一阵熟悉的飞机螺旋桨的声音,他们的脑袋后仰,目光转向发出声响的地方。他们看见这是挪威电视二台新闻采访的专用直升机越过了教堂的上空,正朝着他们斜飞过来。从飞机的视角出发,这时候的大象看上去像一堆灰色的黏土。被截取下的这张画面将不会有文章将其评说,但在电视机前,人们或许仍然要对此评论一番。

在当天晚些的时候,一位警官被他办公室的头儿训斥了一通。其缘由是当晚电视新闻里播出的下面这一段采访:

“一只筋疲力尽的大象出现在交通的高峰时期,这一定是项非同寻常的工作吧。”

“是的,是这样。”

“当你到了出事地点,看到躺在那儿的那只大象,你能不能给我们描述一下这个场面?”

“不,我不知道,我……从某种意义上讲,这让人心里难过。”

“从哪种意义上呢?”

“大象哭了。”

“哭泣的大象?”

“大颗的泪珠从它的眼眶里掉下来。”

“那你想到了什么呢?”

“我想到了耶稣。”

“ 耶稣?”

“是的,我想到了耶稣。在《约翰福音》中写着:耶稣哭了。”

 

这位警官的上司认为他说的这些话可能会让人理解为他是在传教,这当然就跟他的职业完全不沾边了。对观众来说,从流泪的耶稣的画面到直升机下方那堆灰色的黏土,这眼下的事实是个极大的跳跃。随着直升机的逐渐上升,那堆灰黏土看上去也越来越小。直升机往高处飞去,摄影机就能将大象出逃的整个路线尽收画面。这样,当晚的电视节目播放时,就可以准确地显示出大象逃奔所经之地。这正像卡西奥多罗斯所说的那样,他们会沿着足迹顺藤摸瓜。

已有另一个摄影组在地面就位,顺着这条路线把沿途毁坏了的场面一一拍摄下来。有的汽车被弄翻了个儿,有的被踏陷了车顶,还有从根部被撞断了的树。一辆蓝色的美式客货两用旅行车被在奔逃中狂怒的、带攻击性的大象践踏得粉碎。司机受到了严重的内伤,立刻被送往乌勒渥医院的急救室。在那儿他只待了很短的时间,便停止了呼吸。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