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20世纪英国小说巨匠爱·摩·福斯特继《天使们不敢踏上的地方》和《*长的行程》之后的又一力作,亦是他*为优美、清新的自由爱情篇章。而出现在前两部小说中的主题——-激情和传统、真实与矫饰——也是在这第三部小说中方显成熟,层次更加丰满,说服力也更强。 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也成为了影史经典。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20世纪英国小说巨匠E·M·福斯特*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亦是他*为优美、清新的自由爱情篇章。
一位出身英国书香之家的大家闺秀露西在佛罗伦萨旅行时,遇到英国青年乔治,乔治对她的倾慕令她禁不住心动,当露西和乔治在英国重逢后,露西的真情一发不可收拾,*后她冲破传统束缚,解除既定的婚约,选择了跟她相爱的乔治,有情人终成眷属。根据《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改编的影片也成为影史经典。
“房东太太这样做真没道理,”巴特利特小姐说,“没道理。她答应过给我们看得见风景的朝南房间,两间连接在一起,可现在不是这样,房间是朝北的,望出去是一个院子,而且两个房间又相隔很远。唉,露西呀!” “再加上满口伦敦东区土话!”露西说,她没想到房东太太说的竟然是伦敦口音,这使她更加黯然了。“这就好像还在伦敦了。”她望着围坐在桌子旁的两排英国人;望着搁在英国人之间的一长排白色的瓶装清水和红色的瓶装葡萄酒;望着悬挂在英国人背后、装在厚实的宽边镜框里的已故女王与已故桂冠诗人的肖像;望着那张英国国教(由牛津大学硕士卡斯伯特·伊格副牧师签署)的通告,这是墙上除了肖像外的装饰品。“ 夏绿蒂,你不也觉得我们像是还在伦敦吗?我简直不能相信其他形形色色的一切就在外面。我看这是因为太疲劳的缘故吧。” “这肉肯定煮过汤了,”巴特利特小姐放下叉子说。
“我真想看看阿诺河啊!房东太太在信里答应给我们的房间该能俯瞰阿诺河。房东太太这样做不讲道理。嘿,真不像话!” “随便什么角落,我都觉得无所谓,”巴特利特小姐继续说,“只是让你看不到风景,实在太扫兴了。” 露西感到自己太自私了。“夏绿蒂,你可不能太宠我;当然,你也应该能看到阿诺河。我真是这样想的。等前面一有空房间——" “你就住下,”巴特利特小姐说,她的部分旅行费用是由露西的母亲负担的——对这一慷慨行动她已多次委婉得体地提起过。
“不,不。该你住下。” “我坚持你住下。不然的话,你妈妈永远不会原谅我的,露西。” “她永远不会原谅的是我。” 两位女士的嗓音变得有些激动了,并且——如果承认这一不幸的事实的话——略带一点怒气。她们很累了,在大公无私的幌子下,她们争吵起来。坐在她们旁边的一些旅客相互交换眼色,其中有一位——那是个人们在国外确实会遇到的那种缺乏教养的人——隔着桌子欠身向前,径自加入她们的争论。他说: “我的可以看到风景,我的可以看到风景。” 巴特利特小姐吃了一惊。通常在一家供应膳宿的公寓里,人们对她们先要观察一两天,然后开口攀谈,而且往往要等她们走了才会发觉她们是 “合适的”对象。她还没朝这插话的人看一眼,就知道此人缺乏教养。他是个上了年纪的人,身体健壮,脸色白皙,胡子剃得光光的,还长着一双大眼睛。这双眼睛带着几分稚气,但并不是老迈年高的人的那种稚气。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巴特利特小姐可没有加以考虑,因为她的视线已转移到他的衣服上去了。这身打扮对她没有丝毫吸引力。大概他想在她们加入那里的社交活动之前就结识她们。于是当他和她讲话时,她装出一副诧异的样子,然后说:“风景?哦,风景!风景使人多么高兴啊!” “这是我的儿子,”那个老头儿说,“他名叫乔治。他的也看得见风景。” 巴特利特小姐“哦”了一声,阻止露西讲话,那时她正要开口。
“我是想说,”他继续说,“你们可以住我们的房间,我们可以住你们的房间。我们交换好了。” 身份较高的游客们对此感到震惊,他们都同情新来的人。巴特利特小姐在回答时把嘴尽可能张得很小: “确实非常感谢;不过那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老头儿说,他的两个拳头都撑在桌面上。
“因为这是不可能的,谢谢你。” “你知道,我们不愿意接——”露西开始解释。
她的表姐又一次阻挡她。
“可是为什么?”他固执地问。“女人喜欢看景色;男人不喜欢。” 他像个顽皮孩子似的用双拳敲击桌子,然后转向他的儿子说,“乔治,说服她们!” “事情十分明显,她们应该住那两间房间,”儿子说。“其他没有什么可说的啦。” 他讲话时没有朝这两位女士看,但是他的声音却有点惶惑与忧伤。露西也感到惶惑;不过她明白她们已卷入了人们称之为的“好一场风波”,并且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只要这些缺乏教养的游客一开口讲话,争端就会扩大和加深,后就不是什么房间与风景的问题,而是——哦,一个很不一样的问题了,她过去没有意识到会有这么个问题。此刻那个老头儿向巴特利特小姐进攻了,态度近乎粗暴:她为什么不肯换?她能提出什么反对意见?他们半小时就可以让出房间。
巴特利特小姐虽然在谈吐方面善于玩弄辞令。但是面对粗暴,却是一筹莫展。企图用傲慢与冷淡来对付这样一位粗鲁的人,根本办不到。她的脸因愠怒而涨得红红的。她向四周扫了一眼,似乎在说,“难道你们都是这样的?”坐在靠近桌子另一端、披肩垂在椅子的靠背上的两位身材矮小的老太太,往这边看了看,清楚地暗示,“我们不是这样,我们是有教养的。” “亲爱的,用晚饭吧,”她对露西说,一面又开始拨弄那块曾经被她指责过的肉。
露西咕哝着说坐在对面的那些人看来很古怪。
“亲爱的,用晚饭吧。这家公寓实在太差劲了。明天我们换个地方。
” 她刚宣布这一灾难性的决定,又完全改变了主意。屋子尽头的门帘向两边分开,露出一位胖墩墩而却很引人注意的牧师,他急急忙忙走向前来,在桌旁坐定,兴致勃勃地为他的迟到向大家表示歉意。露西还没掌握得体的社交礼仪,竟马上站起来,嚷道,“噢,噢!原来是毕比先生!噢,真是太好了!噢,夏绿蒂,我们一定在这里住,房间再差也没有关系。噢!” 巴特利特小姐显得拘谨得多,她说: “您好,毕比先生。我想您已经把我们忘了:是巴特利特小姐和霍尼彻奇小姐,在那个非常寒冷的复活节,您协助圣彼得教堂的教区牧师时,我们刚好在顿桥井。” 那位牧师的神情像是个度假者,她们虽然仍清楚地记得他,他却对她们记不大清楚了。不过他还是相当高兴地走上前来,接受露西招呼他坐下的那张椅子。
“看到你我实在太高兴了,”姑娘说道。她正处在一种精神的饥饿状态中,只要她的表姐容许,她跟侍者打交道也会感到高兴的。
“你看,这世界真小啊。还有夏街,使这一切变得特别有意思。” “霍尼彻奇小姐住在夏街教区,”巴特利特小姐插了一句,作为弥补,“碰巧她刚才在交谈中告诉我你已接受那个教区长的职位——” “是啊,上星期我从母亲的信中得悉了这回事。她不知道我在顿桥井就跟你结识;不过我立刻写了回信,信中说, 毕比先生是——’” “说得很对,”牧师说。“明年六月我将搬入在夏街的教区长住宅。
我被派到这样富有魅力的地区工作,真是幸运。” “噢,我真高兴啊!我们家的房子名字叫风角。” 毕比先生鞠了一躬。
“妈妈和我一般总住在那儿,还有我的弟弟,虽然我们未能常常促使他去教——我是说,教堂离家相当远。” “露西,亲爱的,让毕比先生用膳吧!” “我正在吃,谢谢,而且吃得津津有味。” 他宁愿同露西而不愿同巴特利特小姐交谈,他记得听过露西弹钢琴,虽然巴特利特小姐很可能仍然记得他的布道。他问露西对佛罗伦萨是否熟悉,她相当详细地告诉他她从来也没有来过这里。指导一位新来的人给人乐趣,而在这方面他堪称首屈一指。
P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