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美国文坛备受瞩目的小说。上过《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封面,入选“全美书评人协会奖”短名单。被《时代周刊》《纽约时报》等十几家媒体评为“年度好书”。
2,极端环境中的一段三角关系,陌生而危险的土地上自我和欲望的缠斗,紧张刺激,不乏诙谐,考验智力。就像BBC出品的短剧,紧张,性感,却又优雅克制。充满了20世纪30年代独有的自由气质。紧张感不动声色地上升,结局像是平静良久之后的爆炸。
3,本书基于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真实人生故事写就。只是结局与她真实的人生大相径庭。
本书基于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真实人生故事写就。20世纪30年代,三位年轻的人类学家前往新几内亚考察,他们之间发生的一段三角恋情,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的观念、学术生涯,乃至命运……
安德鲁.班克森出身学术世家,其父热切地希望孩子们能继承他的衣钵研究生物学。他的两个哥哥却相继意外殒命。班克森追随父兄脚步前往剑桥学习生物学,却被人类学吸引。父亲死后,班克森回到曾实地考察过的新几内亚。学术研究上的无力感和亲人死亡造成的阴影令他心灰意冷,试图自杀。
内尔和芬这对人类学家夫妇的到来打破了班克森死水般的生活。班克森也缓和了内尔与芬之间因研究方法与学术声望的差异而日益紧张的关系。班克森被内尔吸引,理智令他选择压抑自己的感情。三人都对班克森与内尔之间日益滋长的情愫心知肚明,挣扎于欲望与自律之间的他们小心地守护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一次三人交谈时的相互激发催生了人类学研究领域的一大创见。
一天早上,芬突然驾着小船独自离开,带走了部落里有名的少年首领。他要去抢劫临近部落的圣笛。他相信那笛子能帮他建立学术地位,但这一冒险之举彻底改变了三人的人生轨迹……
几个女人在照看灶台上的锅,其他人则在周围的垫子上躺着。每当锅里的黑东西被翻过来,她们便会发出一阵喧哗。那些黑色的东西都是石头,光滑的圆石头,放在陶土做的平底锅里煮。这时,站在灶台边的女人不再管那些石头,她们从火旁走开,手里端着一直在加热的小盆。每个躺在垫子上的女人和一个待在火边的女人配成一对。一个名叫耶佩的老太太把内尔带到一个垫子旁。“我本来还想去拿放在篮子里的笔记本,可被她给拦住了。她让我躺下。”耶佩在内尔身边蹲下,对扣子没多少经验的她笨拙地解开了内尔的裙子。然后,她把手指往盆子里蘸了蘸。拿出来的时候,手指上有一层厚厚的油在往下滴。她把手指放在内尔的脖子上,开始慢慢按摩,边揉边顺着她的背缓缓往下走。因为那层厚厚的油,她的手移动起来很容易。“里面所有垫子上都在发生着同样的事情。按摩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快,而那些女人都是些勤劳能干而非娇生惯养的女人。在塔姆部落,有闲暇的反而是男人,他们整天闲坐着,偶尔在陶器或者身体上画会儿画。有工夫闲聊的,也都是男人。那些女人嘴里开始发出咕咕哝哝的声音,后来干脆大声呻吟起来。”
内尔起身去拿威士忌的瓶子,回来的时候,她把椅子挪到了我的侧对面。她把我们俩的杯子满上,然后将她的脚搭在我椅子腿的横木上。“你确定想让我接着往下讲?”
“我确定。”
按摩变成了性爱。耶佩把手滑到她身下,握住她的乳房,用拇指揉她的乳头。接着,她把手移到内尔的臀部,将那个部位一上一下使劲儿来回推挤。这时,其他垫子上的女人已经被折腾出动静来了。她们的身体不再被动,而是主动凑近按摩者的手。有些女人甚至试图把手伸到自己双腿之间,或是想翻过身来,但都没被允许。
时间还没到。耶佩回到炉灶旁,用一根棍子把热气腾腾的石头一一从锅里叉起来。她把那些石头用树皮兜着,拎着它们走了过来。垫子上的女人们立刻翻过身来。看见滚烫的石头蘸上了油,女人们都大叫起来。
“好啦,剩下的估计你也能想象出来。”她说。
“不,我想象不出。我想象力奇差。”
“耶佩把一块石头放在我这里。”她把那件蓝裙子前面的几颗白扣子解开,把我的手摊开平放在她肚子上,“然后拿着它慢慢地画圈。”她的皮肤上仍然有油,仍然是温热的。我的手在她绷紧的肚子上画圈,我尽量画得很小,速度也很慢,其实我想抚摸她每一根骨头,每一寸肉体。我想让她全身每个部位都和我紧紧贴在一起。
“接着,她的手慢慢地往上移,一直移到锁骨,然后沿着锁骨移动。”我依言而行,我的手蹭到了她的乳房,它比我想象中还要丰满。我的手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了她的锁骨,在骨脊上徜徉了几个来回。“然后又重新往下,在乳头上来回走了好几趟。”她的眼睛在看我。我也看着她。我们都没垂下眼帘。
女人怎样才会得到满足,对我来说,这一直都是个谜,答案是你得在那些极其细微之处用心。而那些细微之处在哪儿,她知道的也不比我多多少。
“接着,她把石头侧起来,拿着它往下……”
我吻住了她。或者说一把抓住了她。怎么抚摸她我都觉得不够。我根本不记得我脱过衣服,不管是她的还是我的。可后来我们俩都光着身子,边笑边抚摸对方。她的手伸了下来,握住了我。她笑着说:“没有石头硬,但也够用了。”
我很喜欢并向朋友推荐了莉莉·金的《欢愉》。它以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为原型,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三个在新几内亚工作的人类学家的爱情纠葛,文笔优美,发人深省。这本书具备了一部优秀小说应该具备的所有特质。——《无声告白》作者 伍绮诗
极端环境中的一段三角关系,陌生而危险的土地上自我和欲望的缠斗,紧张刺激,不乏诙谐,考验智力。——《纽约时报》书评版
金让我们沉浸在她笔下人物的生活中,他们的形象挣脱了文字的束缚,熠熠生辉。金对人物原型的研究如此深入彻底,让我们不知不觉走入了人类学家细致复杂的工作,丝毫不会觉得作者在卖弄学识。——《卫报》
金采用真实事件的已知细节创作了这本精致的小说……探讨知性抱负与身体欲望带来的回报与失望。这是一个既聪慧又感性的故事,将精确与热情融合得恰到好处。——《纽约时报》
金揭开了米德性格中令人惊讶的脆弱的一面,暗示了小说家和人类学家之间简洁的相似性:在审视他人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自己。 ——《VOGUE》
这段三角关系复杂、迷人,但各自以截然不同的方式研究异域文化的三个人类学家的形象更有魅力……他们的不同之处、他们在职业上的野心,以及性的张力,推着这个故事走向难以避免的结局。——《图书馆杂志》
凭借她对于性革命的影响力,米德成为世界范围内有名的传统习俗的反叛者。她让一些人惊恐,让另一些人欢呼,终变成了一个图腾,各种各样的团体都把自己的希望和恐惧投射其上。看到这个著名的人类学家回到人间,成了这本优美的小说的主角,令人耳目一新。——《华盛顿邮报》
有的小说行文可爱,让你不忍释手;有的小说通过时空与故事营造的复合感官效果令你沉溺其中;另一些光是主题就能牢牢地抓住你。此外还有一类极为罕见的作品,集以上优点于一身,同时具备卓而不凡的艺术表现力。这正是莉莉.金以其惊人的激情与美妙的文字在《欢愉》中所展现的。这是我今年读过的好的小说之一,它将金牢牢锁定在小说家之列。 ——安德烈.杜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