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科学技术通史.Ⅳ,技进于道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3142719
  • 作      者:
    江晓原总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1.汇聚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一流专家。
  2.“条目式”结构,打造“百科全书式”中国科学技术史。
  3.中国人撰写的“中国科学技术通史”能否媲美李约瑟的鸿篇巨制。
  4.有总目,有年表;既好读,也好用。
展开
作者简介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江晓原老师长期在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媒体开设个人专栏,发表了大量书评、影评、随笔、文化评论等,著作也获得中国好书奖,将学术书做成了畅销书。江老师的科研成果及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为他播发全球通稿。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通史·技进于道》是一部既有高度学术价值、又能雅俗共赏的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中国科学技术通史·技进于道》汇聚中国科技史研究领域全国一流学者,撰写各自领域研究*精深的专题,以百科全书“大条目”形式的专题串联起来,展示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历史全貌。全书上自远古,下迄当代,按照大致时间顺序分为五卷:《源远流长》《经天纬地》《正午时分》《技进于道》《旧命维新》。每卷按照大致的时间顺序设置大小不等的专题,每个专题都是中国科技史研究领域中的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思想。全书共300多万字,包含天学、地学、农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博物学等中国科技史所有学科,同时“名词简释”、“中西对照大事年表”,各卷末附全书总目录,方便检索使用。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立意高远,既有科学的严谨,又有文明的发展;既集中国科技史研究之大成,又关照了普通读者;既有宏大叙事的志气,又有扎实学问的作风,写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科学史。中央特别重视科技发展、科技进步、科技强国,国家的政策和体制是完成这项重大工程的有力保障。本书适逢盛世,是修史之典范。作者队伍集中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各领域的学者。体例结构敢于创新、易读易懂,文风平实;装帧大气、朴素典雅、中西结合,具有大书风范。

  ——全国妇联副主席、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原局长焦扬

  本书出版过程虽历尽千辛万苦,但对文明积累是很有意义的。本书既是一部通史,又吸收如此多学者专家贡献智慧形成著作,不仅仅是形式上,在学术上、内容上也多有创新。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名誉会长、《求是》杂志社原社长高明光

  本书出得正当其时,我国的科技处于全民关注的时代,全民阅读工作不断开展,本书是重要的读本。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聂震宁

  《中国科学技术通史》深入浅出,博采众长,是既有学术价值,又能雅俗共赏的科学史。本书注意了纵向时间贯通,横向面上覆盖,又特别注意了知识点的深入,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技通史。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传媒研究院院长郝振省

  这部通史云集了如此多的专家,与科学史学科研究的成熟和细化有关,科学史专家也在趋向专门化。今天夸好电视剧的流行说法是“良心剧”,这部书也是“良心书”

  ——清华大学教授刘兵

  记得江晓原曾给我讲如何选书来读?第一看作者,有些作者无论写什么都值得看;第二看题目,有些题目无论谁写的都值得看。《中国科学技术通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别的书取过这样的标题,而江老师写的书,甚至是性学和科幻,都值得期待并认真阅读。

  ——北京大学教授吴国盛

  我很赞成这一种结构方式,真是蛮机智的,能规避风险,又切实可行。

  ——北京大学教授张大庆

  我特别喜欢这五卷的标题,从《源远流长》《经天纬地》《正午时分》《技进于道》到《旧命维新》,非常精彩。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潜伟

  我们以往把历史当作旧账本,以为编通史有客观存在,谁编都一样。但历史并不是一个旧账本。为什么有的科技史著作不好看,因为作者掌握的史料很丰富,但是史学观念很陈旧,对文明理解很肤浅,只能作为史料来看。我很愿意看到江老师编的史。而且这种编法让看起来很厚的书,其实很薄。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田松

展开
精彩书摘
  本书立意高远,既有科学的严谨,又有文明的发展;既集中国科技史研究之大成,又关照了普通读者;既有宏大叙事的志气,又有扎实学问的作风,写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科学史。中央特别重视科技发展、科技进步、科技强国,国家的政策和体制是完成这项重大工程的有力保障。本书适逢盛世,是修史之典范。作者队伍集中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各领域的学者。体例结构敢于创新、易读易懂,文风平实;装帧大气、朴素典雅、中西结合,具有大书风范。

  ——全国妇联副主席、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原局长焦扬

  本书出版过程虽历尽千辛万苦,但对文明积累是很有意义的。本书既是一部通史,又吸收如此多学者专家贡献智慧形成著作,不仅仅是形式上,在学术上、内容上也多有创新。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名誉会长、《求是》杂志社原社长高明光

  本书出得正当其时,我国的科技处于全民关注的时代,全民阅读工作不断开展,本书是重要的读本。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聂震宁

  《中国科学技术通史》深入浅出,博采众长,是既有学术价值,又能雅俗共赏的科学史。本书注意了纵向时间贯通,横向面上覆盖,又特别注意了知识点的深入,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技通史。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传媒研究院院长郝振省

  这部通史云集了如此多的专家,与科学史学科研究的成熟和细化有关,科学史专家也在趋向专门化。今天夸好电视剧的流行说法是“良心剧”,这部书也是“良心书”

  ——清华大学教授刘兵

  记得江晓原曾给我讲如何选书来读?第一看作者,有些作者无论写什么都值得看;第二看题目,有些题目无论谁写的都值得看。《中国科学技术通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别的书取过这样的标题,而江老师写的书,甚至是性学和科幻,都值得期待并认真阅读。

  ——北京大学教授吴国盛

  我很赞成这一种结构方式,真是蛮机智的,能规避风险,又切实可行。

  ——北京大学教授张大庆

  我特别喜欢这五卷的标题,从《源远流长》《经天纬地》《正午时分》《技进于道》到《旧命维新》,非常精彩。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潜伟

  我们以往把历史当作旧账本,以为编通史有客观存在,谁编都一样。但历史并不是一个旧账本。为什么有的科技史著作不好看,因为作者掌握的史料很丰富,但是史学观念很陈旧,对文明理解很肤浅,只能作为史料来看。我很愿意看到江老师编的史。而且这种编法让看起来很厚的书,其实很薄。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田松

展开
目录

Ⅳ-技进于道

Ⅳ-中国古代制陶技术 / 李文杰

Ⅳ-中国古代制瓷技术 / 李文杰

Ⅳ-指南针的发明与演进 / 关增建  白  欣

Ⅳ-中国古代纺织科技概况 / 赵  丰

Ⅳ-中国古代饮食技术与食材要素 / 方益昉

Ⅳ-浇纸法与抄纸法:两种不同造纸技术体系 / 李晓岑

Ⅳ-中国古代制酒与民俗 / 方益昉

Ⅳ-中国古代“秋石”考 / 孙毅霖

Ⅳ-中国古代织机与纺织品种 / 赵  丰

Ⅳ-丝绸之路与东西纺织文化交流 / 赵  丰

Ⅳ-印刷术的发明及其演进 / 韩  琦

Ⅳ-中国古代的火药与火器 / 郑  诚

Ⅳ-《天工开物》: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高峰 / 戴吾三

Ⅳ-《农政全书》与徐光启 / 曾雄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