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产业转移加快、新型产业涌现,我国区域经济也得到较好发展,区域经济内企业创新和对创新需求曰益凸显,特别是全球价值链网络,要求创新资源快速整合和调整,区域创新系统与产业之间形成了相对的不一致。尽快建立既适应产业发展,又适应能与本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创新系统及其科技发展政策迫在眉睫。
因此,《区域创新系统与产业价值链互动及管理研究》对创新网络中创新动力、创新机制、创新行为分析和促使创新关键因素识别,价值链变迁和创新系统发展,以及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等,都将对我国政府建立创新型国家、发展新兴产业和实现产业价值链跃迁,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自熊彼特提出“创新”以来,创新理论的研究逐渐演化为两个分支:技术创新理论和制度创新理论。在近20年的时间中,以曼斯菲尔德、费曼、纳尔逊、西尔弗伯格、亚瑟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发展了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并自称“新熊彼特学派”。这一时期取得了相当多的理论成果,他们强调技术进步在微观经济行为、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体系的宏观转变中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科斯、纳什、阿尔钦等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的解释需要从制度因素中寻找,明确社会的技术和知识存量决定了产量的上限,而实际产量还要受制度的约束。特别是1987年,弗里曼在李斯特国家政治经济理论的启发下发表了《技术政策与经济运行——来自日本的经验》一书,从制度和产业结构上剖析了创新的系统性和政府干预的重要性。区域创新系统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原因在于:首先基于一定地理区域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发展;其次是基于一定区域的产业创新模式,必将带来地方经济发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