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回荡的钟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8206629
  • 出 版 社 :
    中国计划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1.财新全新经济类书系——“理享家”图书第一辑:许小年《回荡的钟摆》、周其仁《中国做对了什么》、汪丁丁《经济的限度》、谢平《互联网金融九堂课》重磅上市,与众多大牌经济学家一起共享理性的力量。
2.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教授,一向以敢为敢言著称和独立精神著称,时隔六年重磅新作,深度解析“中国模式”与经济改革未来之路,读之让人豁然开朗。
3.许多人认为中国模式就是大政府、强干预,许小年教授认为这是误解,这是没有搞清楚中国经济改革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一路上又发生过什么样的变化。市场化才是中国经济改革前期高速发展的核心动因,只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市场化改革,中国经济重回繁荣完全是可以预期的。

展开
作者简介

许小年

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博士。

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世界银行咨询师;美林证券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研究部负责人;北京高华证券研究部主管、副董事长;嘉实基金顾问。

2004起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

主要著作有《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自由与市场经济》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教授时隔六年重磅新作,强势指明中国经济改革未来方向。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困难期,在思考解决方案之前,我们需要对中国经济的严峻现实有个清醒的认识。
要想经济复苏,必须先化解凯恩斯模式所积累的种种风险,这个过程在时间上可能不会太短。在清理了债务、过剩产能和银行坏账后,需要回归改革开放前半段的中国模式,也就是亚当 斯密模式。国际上一些人以为中国模式就是大政府、强干预,这是误解,他们不清楚中国经济改革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一路上又发生过什么样的变化,他们也没有搞懂斯密模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生搬主流的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硬套在中国的经济现实上。
我们需要独立思考,了解改革的历史,深入分析过去成功的原因和当前困难的根源,找到解决的方案。只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市场化改革,中国经济重回繁荣完全是可以预期的。 

展开
精彩书摘

两个中国模式

什么是“中国模式”?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多项成就,其中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格外引人注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为了应对金融风暴的冲击,中国政府于2009年启动了“四万亿”刺激计划。在前所未有的财政和信贷投入作用下,中国在世界性的衰退中不仅“风景这边独好”,而且成为带动世界经
济的火车头。在西方观察者眼中,这种有别于印度的自由市场经济,又不同于斯大林式计划体制的“中国模式”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奇迹。一时间,中国模式声誉鹊起,俨然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典范,中国人也过了一把救世主的瘾。
然而,拯救世界的“四万亿”计划给中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近年来,世界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中国经济却增长乏力,并且连连暴露出一系列较为严重问题。GDP 增速下降,房地产市场降温,地方政府负债累累,2015年令人震惊的国内股市暴跌,更让整个世界为中国经济出了一身冷汗。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经济已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时期,国际上对中国经济的评价也迅速出现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经济危机时期,国际观察家和评论家盛赞中国模式,断言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他们现在又皱起了眉毛,认为中国是世界经济的最大不安定因素。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中国模式突然失灵?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进一步追问:到底什么是中国模式?
根据一种十分流行的意见,中国模式的核心是“大政府”,即政府非常强势,拥有异乎寻常的资源汲取和资源调动能力,想干就能干,比如2009年说花钱就能拿出四万亿人民币,全世界恐怕惟独中国政府具备这种能力。大家可以比较一下,我们所在的柏林(笔者当时在柏林访问),世界一流经济大国的堂堂首都,想建个新机场,今天要看选民脸色决定是否开工,明天资金又成了问题,修修停停,竣工遥遥无期。这么长的时间里,中国已经建了多少个机场?连高铁也都修到青藏高原上去了。
中国模式的核心就是强势政府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中国经济不应该出问题,中国模式应该运转得很好,因为政府现在依然很强势,如果不是比过去更加强势的话。
我认为这种解读是不准确的,它忽视了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历史。实际上,中国的经济改革由前后两个阶段组成,所谓“大政府”“强势政府”在后一阶段才出现。在前一阶段,即从1978年到1990年代中后期,我们看到的恰恰相反,是政府的不断后退,民间力量的持续发展壮大,前一阶段不是“大政府”,而是国退民进的“小政府”(见图一)。靠“小政府”模式,中国同样实现了年平均两位数的经济增长。
如果说存在中国模式的话,那么就有两个而不是一个,分别对应经济增长的两条不同的道路。第一条道路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驱动经济增长,依据经济思想史上的学派划分,我们称这个模式为“亚当·斯密模式”。第二条道路是通过增加资源投入来驱动经济增长,我们叫它“凯恩斯模式”。在这一认识框架下,我们首先回
顾改革的历史,揭示在第一阶段上经济腾飞的真正动力;然后分析目前的经济形势,寻找问题的症结和解决的途径。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 中国:形势与对策 


两个中国模式  002 

告别旧模式,探索新道路  014 

反弹如南柯一梦  034 

经济如何走出今日之困境  044 

应对漫长的经济冬天  052 

怕疼治不了病  061 

人民币还会贬值吗  069 

看到希望  081 


第二辑 | 改革:政策与实践 


成功的改革和失败的改革  086 

为什么要强调供给侧  114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122 

城镇化或城镇神化  131 

房价、土地供应与公平博弈  140 

金融改革的路径  146 

医疗行业中的市场与政府  153 


第三辑 | 企业:转型与创新 


互联网是转型利器而非神器  160 

互联网金融:提高效率而非改变规律  169 

经济下行中的企业创新  175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182 


第四辑 | 学理:常识与洞见 


在常识的基础上重构宏观经济学  200 

从秦到清不是封建社会  207 

凯恩斯经济学及其批判  214 

奥地利学派的当代意义  229 

宽广的尺度,狭窄的视野  244 

作为目的和手段的自由  260 

资本主义:颂扬与怨恨中的飞跃  269 

制度体系的内在一致性  276 


附录 


中国需要推进观念现代化  310 

“刀锋”许小年  31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