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学方式,解析生活表象下的真实面
是知识,不是学术。超燃超易懂的极简经济学
带您重回学霸时代,用经济思维武装头脑。
本书不同于以往的经济学书籍从头到尾灌输繁杂知识点,而是采取一种直接的形式,指出读者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各种经济现象所产生的困惑,并对这些现象进行经济学的阐述,用诙谐轻松的语言加以讲解,力图用直接而简单的方式,让读者能够迅速掌握并运用经济学知识。
简单市场与供求模型
试想一下,我们为什么去逛超市?因为我们要买一些日用品。我们又为什么要逛商场或去电影院呢?道理同上,因为我们有这方面的需求。需求是形成市场的一个基础,没有需求也就没有市场,这也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前提。
简单接触过经济学的人应该对“供求关系”这个词汇并不陌生,这里面就包含了“供”与“求”两方面。上面我们提到了“需求”这个词,那么“需”与“求”是一回事吗?事实上,这两个字不仅在字面上有所差别,在具体应用中也不能完全相互替代。举个例子,对于一本书而言,出版社、书店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就经历了从“供求关系”到“供需关系”的演变过程。而供需关系体现的是生产者、销售商和终端消费者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的良性逻辑关系。这里的“供”与“需”,指的是双方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既然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常态,那么,供求关系体现的往往是总体经济形式的两个极端,即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当然,当供求处于平衡状态下,就会呈现出供求均衡的局面。这三种供求状态,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呢?
一、供不应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市场上生产部门生产出的商品,也就是提供给人们消费的商品总额,小于人们在这段时间内满足物质资料生活所需要产品的总额。在这种情况下,需求大于供给,这时候市场就成了卖方市场,卖方处于有利地位。
二、供大于求。说的是一定时间内,市场上生产部门生产出的商品,也就是提供给人们消费的商品总额,大于(超出)人们在这段时间内满足物质资料生活所需要产品的总额。这使得供给大于需求,这时候市场成了买方市场,买方处于主动地位。
三、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商品的供给与人们的需求达到了理想的对等状态,即供给刚好满足需求。这种平衡只是种趋势,只能是相对的平衡,这需要在严格的假定条件下才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和卖方处于对等关系,双方的关系是相对和谐、稳定的。
纵观历史长河,我国总体经济态势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是在1996年,自1996年后,我国从卖方市场逐渐过渡到了买方市场。我国曾经历过的“书荒”时期。那时候的出版社和书店生意非常火爆,从业者也从中狠赚了一笔。即便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年代,出版社和书店之间也还是存在着“供求”关系。各种图书资源稀缺,出版社长期处在被“求”的状态下,十分幸福。
造成书荒的原因无外乎三点:一是“文革”期间对知识的禁锢,导致在改革开放初期,在解放思想的思潮涌动下市场出现了“井喷”的局面;二是当时的人手和生产资料都十分短缺,这就导致了出版社的生产资料不足,图书产量降低;三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改革,出版社也需要一些时间来转变思想,将“过去时”的状态转变成“现在进行时”。不过,书商的好日子没持续多久,到了1997年事情就变样了。随着我国总体经济态势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过渡,出版社和书店的关系也就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由之前的供不应求变为了供过于求。
不少人将出版社和书店作为供求关系的一个模型进行讨论,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受供求影响最大。但是影响市场的因素难道只有供求关系吗?于是,很多人又喊出了“渠道为王”的口号,也因此引发了旷日持久的讨论。那么,到底是“渠道为王”还是“产品为王”呢?在这里,书店指的就是渠道,而出版社的书籍则是产品。
在买方市场最终成为一个永久性的趋势下,供求关系是否应该成为市场的主导,也就是出版社和书店关系的主导,问题的答案需要我们仔细思考。“渠道为王”和“产品为王”其实并不矛盾,它们是并存的,是硬币的正反面。什么是渠道为王呢?这其实是站在制造商角度上来说的,意思是定位相同的产品关键看谁拥有渠道,谁便拥有了天下。而产品为王,则是站在销售商的角度来说的,意思是说,在相同的渠道下关键看谁选择的产品更及时、更准确,好的产品是决定渠道成败的关键。因此,渠道和产品从来都不是相互独立的,二者是相互需要、相互依存的关系。
简言之,没有渠道就没有产品的流通,没有产品也就无所谓渠道。古语有云,水到渠成,这句话就十分巧妙地论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渠道的性质则取决于产品的性质,在管子里注入清水,它便成了一条清水渠;注入污水,就成了污水渠;注入石油的话,则成了一条石油管道。有怎样的产品,就有怎样的渠道;反之,不同的渠道也会给产品带来不同的影响。因此,对于供应商来说,做好功课,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准确地创造顾客价值,及时地满足市场需求,才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事情。相反,如果将有限的精力都用于所谓的“下游”即营销上,无论活动多吸人眼球,也难逃舍本逐末之嫌。
……
第一部分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 价值——什么最值钱,何时最值钱
决定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价格 003
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 007
风险收益理论:收益越高,风险越大 010
让人选择克制欲望的“延迟折扣” 013
第二章 货币——钱为什么“值钱”,何时不值钱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019
货币的本质:时间价值的代理商 023
货币供给:多印钱是否就是有钱了 026
货币注水恶性通货膨胀 030
通货膨胀并非总是坏事 034
国际热钱和货币战争 037
第三章 市场——经济学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市场:看不见的“上帝之手” 043
无处不在的经济秩序 046
简单市场与供求模型 050
价格:市场的信号 053
市场失灵和羊群效应 056
引导市场的边际效应 059
第四章 博弈——博弈智者就是经济强者
博弈论:与信息有关的战争 063
零和博弈与负和博弈 067
纳什均衡: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070
囚徒困境:非零和博弈 073
破窗效应与存量博弈 076
第二部分 经济学是生活法宝
第五章 经济学在投资领域的运用
投资与价值:投资最关键的一环,安全边际 083
投资与货币:“鸡生蛋,蛋生鸡”的投资复利 087
投资与市场:未来的权利也能买卖 090
投资与博弈:在别人谨慎的时候选择贪婪 094
第六章 经济学在消费领域的运用
消费与价值:LV 卖的还是包吗 099
消费与货币:钱为什么越来越不值钱了 102
消费与市场:为什么会有山寨 105
消费与博弈:人人都是理性的消费者吗 108
第七章 经济学在房地产中的运用
房地产与价值:房价飙升的奥秘 111
房地产与货币:房地产与通货膨胀 114
房地产与市场:刚性需求与房价 117
房地产与博弈:房地产投资与博傻理论 121
第八章 经济学在求职方面的运用
求职与价值:跳槽与机会成本 125
求职与货币:你的工资由什么决定 128
求职与市场:求职难与用工荒 131
求职与博弈:职场上的智猪博弈 134
第九章 经济学在婚恋方面的运用
婚恋与价值:婚恋幸福的边际效应 139
婚恋与货币:嫁不出去其实是个选择题 142
婚恋与市场:缔造花花公子的马太效应 144
第十章 经济学教你规避风险
高回报率的陷阱:庞氏骗局 149
止损线是一份关于投资的保险 153
要跑过通胀,就要骑在通胀的马背上 156
限购令与挡不住的房价 159
第十一章 经济学帮你躲避商业陷阱
免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165
迷惑人心的促销手段 169
为什么越贵越热销 172
打折真的便宜了吗 175
一加一大于二的捆绑销售 178
第十二章 经济学帮你解读常识
人民币升值是好事还是坏事 181
职场上干得越多赚得越少 185
食盐为什么不打折 187
大龄女为什么喜欢“经济适用男” 190
第十三章 经济学帮你看清真相
为什么说储蓄是最差的投资 193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实意义 197
减税反而增加财政收入的拉弗经济学 199
恩格尔系数与中产阶级 201
第十四章 经济学帮你做出正确选择
沉没成本影响下的取舍选择 207
风险承受理论与投资的选择 209
机会成本帮你告别致命犹豫 213
如何衡量一件事值不值 216
冲动性消费与“酷抠族” 218
用时间价值思考年轻人该不该买房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