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重新定义谷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215519
  • 作      者:
    席圣文著
  • 出 版 社 :
    文化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谷歌是世界上伟大也是可怕的公司。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开复

谷歌自有一套强有力的工作哲学,条理清晰,实操价值高,我们需要让它在商业世界里刮起一阵强劲的旋风。
——《权力:为什么只为某些人所拥有》作者 杰弗瑞·菲佛

作为一个时常打破常规的公司,谷歌在文化、人才和领导力上有如此高效而独特的工作法并不令人惊讶。
——世界ding级创意公司IDEO首席执行官 蒂姆·布朗

谷歌给予员工高自由度,同时梦想明确的公司的价值。谷歌将推倒你所在公司里所有有关雇佣、培训、评价、和补偿人才的所有就做法。
——《驱动力》作者 丹尼尔·平克

展开
作者简介
席圣文,著名财经作家,中国商报新闻出版总社资深财经编辑,哈佛常春藤企业联盟特邀顾问,知名财经编辑,创作过十余部企业家传记。尤其在企业管理和创新创业方面,有独立的研究成果。著有《从0到1创业课》《霸道总裁刘强东》《疯狂斗士周鸿祎》《野蛮CEO雷军》等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从Google发展角度出发,通过对Google十几年发展分析总结,重新诠释外界普遍好奇的Google企业文化、战略、人才、决策、沟通以及创新之道。
    作者认为科技正在改变商业的方方面面,全球的信息和媒体资源都在互联网上,移动设备让所有人都能够随时随地互相沟通,云计算让人们将一台超级计算机轻松装入口袋中……以前的传统商业模式正在土崩瓦解,每一家企业都极容易受到竞争和剧变的影响。现在企业只有像Google一样打破传统桎梏,建立新的机制,将创业精英招聘到公司里面,才能推动公司的发展,才能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模式下的新商业世界里占据一席之地。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Google创新基因:谷歌的创新力从哪里来?
在很多人眼中,“创新”一词更多地与创业企业联系在一起。无畏的创业者和勇敢的年轻人投身到改变世界的工作之中,他们踌躇满志,同时也带了些疯狂。如何寻求突破是他们的使命,他们从来不怕失败,他们生活在远方,不在乎未来是吉是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们创立的企业得以发展壮大的时候,他们却变得畏首畏尾,整天为了股权和利润而争斗,忽略了顾客,也失去了创新的能力。
但也有一种团队、一个企业,他们不仅在创业之初勇敢无畏,在企业做大后更是把创新设立为座右铭,时刻鞭策着自己去挑战更高的山峰……谷歌就是其中之一,它因搜索而闻名世界,因创新而响彻全球。谷歌的创新大胆而不盲目,它知道创新的真正定义,知道如何孕育优秀的创新文化,知道用户第一的创新原则,也明白自己骨子里那“无情”的创新基因。    
1.对“创新”进行重新定义
“创新”这个词是当今的大热门,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在2011年,“创新”一词在美国大小企业的年度报告以及经营、研发战略中出现了不下50000次。也就是说,从2011年开始,美国人就想着如何创新,并把这种理念快速蔓延到了全世界。
2012年,我国的政府报告也指出:“从现在起,我们要努力实现2020年之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既然全世界都在提倡创新理念,那么,创新究竟是什么?谷歌又是怎么定义创新的呢?
按照正统的说法,创新不仅仅是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奇主意,还包括实际行动。其次,创新的产品不只能具有新功能、新技术,还需要让人意想不到。如果你的新产品只是满足了一部分顾客群体的需求,那就不能称得上“创新”,即便你的新产品有很好的市场和销量,也只能说你对客户的需求做出了很好的回应,而不是引领客户的需求。另外,创新产品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实用性”,所以,我们可以给创新先定义这三大要素:新奇、意想不到、实用。
“创新”这个概念用在谷歌研发的Android@Home上最为贴切,首先:它实现了家具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让冰箱自动订购牛奶,用一个安卓系统的手机控制所有家用电器,这够新奇,也让人意想不到;其次,它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我们再也不同担心吃早餐时忘了订牛奶、盖好被子睡觉的时候忘记关灯、上班的时候手机闹钟叫不醒了。这些体现了Android@Home的实用性。但是,谷歌搜索引擎每年都会进行500次优化和改进,这算是创新吗?
答案是肯定的,这些改进都符合新颖和出人意料。例如,在用户完成搜索请求的输入之前显示搜索结果;在搜索中融合Google+;将演唱会的日期添加到搜索结果上;新增“最近”图标,用来跨平台保存用户的搜索记录。虽然每一次都是小改进,并不见得有很高的“实用性”,但每次改进一点点,数百次加起来就有可能形成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好像谷歌每次都会用云计算技术优化关键词和搜索算法,开始可能收效甚微,但时间长了就会发生质变,使用户获得的信息资源更有价值。
例如,你在百度、360搜索、搜狗上搜索“肠炎”关键词,一般会出来大量的广告信息,什么星耀肠炎特效药、九龙肠炎诊疗院等等。而谷歌则不同,它会利用技术把你的搜索结果链接到国内外的专业医学医院,提供给你关于肠炎的最详细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这就是实用性的体现。
所以,并非只有绝对新潮或者吸引众人眼光的东西才能称为创新,也并不是只有谷歌资深的研发团队、工程师才懂得创新,谷歌公司的一名一线员工也同样会创新。与研发了Android@Home的谷歌核心团队相比,每年为谷歌修改500次引擎的普通技术人员也同样在创新。谷歌的这种理念,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体验到创新的乐趣。
谷歌在决定是否将创新的点子付诸行动时并不是盲目的,为了提高效率,规避风险,X工作室为创新和实践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标准章程。这个章程简单来说对创新有如下三大要求:
(1)这个主意必须提供一个能够影响数亿人甚至几十亿人的巨大挑战或者时机。即便现在未达到,以后也要有可能达到。
(2)这个主意必须要有一种与市场上现有的解决方案截然不同的方法,我们希望另辟蹊径,而不是在已有的方法上循规蹈矩。
(3)将这个新奇、具有突破性的创新方案变为现实的产品至少具备可行性,而且在不久的将来要有可能实现。
2013年的谷歌气球计划就符合这三点,带着网络信号的气球一旦试飞成功,将会解决几十亿没有网络服务的偏远地区的上网问题。这是一个改变世界的创举,也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反观谷歌之外的网络公司,它们基本都是把线路延伸到城市中心地带,再慢慢走进乡村,速度慢不说,成本也不见得低多少。谷歌把陆地铺设网络变为空中覆盖网络正好是另辟蹊径,是打破常规的“奇兵”之策。另一方面,携带无线设备的氢气球只需要悬浮在距离地面大约20公里高的地方,就可以使地面的用户接收到稳定的信号。这个要求以目前的技术并不难达到,只需要解决续航时间问题就可以了,因此该计划具备非常大的可行性。气球计划符合X工作室提出的三大要求,所以被认定为重点研发项目。
另外,时空穿梭曾经也是X工作室考虑过的事情。虽然这个创意可以影响上百亿人,甚至会解决目前的无数棘手问题,但缺点就是可行性低,以人类目前的技术和认知根本不容易下手,所以,谷歌毅然放弃时空穿梭计划,即便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创意。
找到合适的环境也是创新之前必须要做的事情。现在,大多数企业或者团队都有跟风的习惯,他们根据某些所谓的MBA专家的提示,放弃现有市场,转战那些竞争压力小、发展前景大的未知空间,自以为看到了新天地,抓住了时代的前沿,结果,在创新的过程中屡战屡败,最后销声匿迹。其实,转战蓝海(未知新市场)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没有认识到蓝海只适合探索和生存,并不适合创新。一个市场之所以无人问津,很有可能是因为市场规模不足以支撑企业的逐渐壮大。
在汽车市场萎靡的时候,许多汽车公司开始聚焦无人驾驶汽车,结果成功“上位”,顺利完成了融资或者和大型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这就是一直专注于红海(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的好处,如果你的目标是谋求创新,那就不要盲目涉足未知的新领域,而应想法设法地留在具有高发展潜力的大型市场。要知道,谷歌在互联网引擎上并没有抢得先机,但却依靠创新战胜了一个竞争对手。
2.谷歌独特的创新布局
互联网公司一直以来都以创新著称,而谷歌的创新速度和数量又令其他的互联网公司惊叹不已。据说,谷歌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战略和技术,但谷歌的战略和技术是相互连接、相互融合的,很难说是战略决定了技术,还是技术决定了战略。但无论怎样,谷歌的技术和战略帮助谷歌成为了创新企业的一面旗帜。
谷歌创立之初的使命就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从信息和数据中受益”,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公司做的每件事几乎都是围绕着创新而来的。谷歌几乎每一天都会宣布一款新产品或者新思路,逐步实现对混乱数据和产品的整合。尽管其中大部分投资目前都未赢利,但谷歌的高层却一致认为:“市场普及率第一,收入放在第二位,只要建立起一个持续吸引眼球的业务,就总能找到合适的办法赚钱。”
在技术层面上,谷歌花费了数十亿美元打造了一个网络平台,专门用来进行创新工作,开发属于自己的专有技术,并邀请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企业进入,鼓励它们开发融合了谷歌功能元素的新型产品,采用推广和合作的方式让新服务和新技术得以普及。产品制造出来后,谷歌会利用该平台邀请用户进行测试或直接在平台上营销产品。自此,谷歌、创业企业、消费者构成了一个创新“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的带动下,生态系统的各个终端形成了稳定的良性循环。作为生态系统的研发者和控制者,谷歌能够自由操纵这个平台的发展,并从中获取最大比例的收益,不仅如此,谷歌还能够通过平台获悉其他公司的新产品的全部信息,对以后的收购或者自主研发提供了很高的参考价值。
例如,入驻该生态系统的某公司研发了一种新产品,市场前景非常好,但苦于没有资金,而谷歌拥有资金却不具备研发这种产品的技术。那么,谷歌完全可以采取投资或者收购的方式,接手该公司的一部分业务,或者干脆转到自己旗下。    
谷歌公司总部的大厅内刻着这么一句话:20%的工作时间做自己工作以外的事情。许多人对此感到不解,更有人怀疑这是谷歌为了吸引求职者而制定出的“噱头”规定。其实,谷歌提到的20%的时间就是员工的创新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员工完全可以停止手头的工作,专注于自己的小点子或者小主意。当然,这件工作之外的事情必须要有足够的创意或者对公司有益,睡觉或者逛街这种事情当然不会被允许。
     谷歌的快速发展主要归功于它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他们早在学生时代就对科技创新非常感兴趣,并且立志于用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据说,谷歌的域名就是在斯坦福大学的宿舍里注册的。时至今日,谷歌已经成为了拥有数万名员工、市值高达上千亿美元的全球搜索引擎巨头,其成功的秘诀还是因为佩奇和布林把创新写进了企业文化。
     谷歌事业部总裁基勒德,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发言说:“谷歌的特别之处是公司创新氛围至今没有丝毫减弱,这对每一名员工都充满了吸引力,我想,这就是它与其他高科技公司的不同之处。”
毫无疑问,谷歌在今天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就是其独特的“创新”文化。谷歌的创新之路经常打破旧有的束缚,崇尚自由无拘束的工作空间。基勒德表示:“谷歌虽然不是新建企业,但公司刻意营造新建企业的气氛,目的就是激发员工的自我创新意识。”
在谷歌,公司高管对员工的每一个新点子都持赞许态度,并鼓励他们继续钻研。谷歌没有自上而下的严密管理制度,也不像日式企业那样注重加班,因而谷歌的员工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谷歌新闻就是这种创新制度造就的奇迹。
曾经有一名谷歌员工在工作时间突发奇想,提议公司整合所有的新闻资源,让用户可以在一个平台浏览多家网站的头条信息。公司很快采纳了他的提议,并开发和运营了这项新服务,效果非常好。据统计,这项服务每个月就能吸引710万用户浏览。同时,这项服务也促成了社区网站Orkut的出现。
拉里·佩奇表示:“如果每天面对的只是枯燥乏味的工作,被动地执行上司布置的工作,任谁也不会喜欢;一个人只有专注于自己喜欢做的工作,才能对工作充满激情,工作效率才能提高,潜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谷歌的每一名员工都是传奇,中午和你一起吃饭的那个人或许发明了你目前正在使用的程序语言;你隔壁房间的同事或许为你的大学课程编写过教材;下班后陪你到公司后院打球的那个人或许开发过你的桌面浏览器。这听起来像个笑话,但也充分说明谷歌已经充分调动起了员工的创新积极性。此外,公司还提供免费的班车和轮渡接送员工上下班,更为人性化的是,这些交通工具里都安装有空调和WI-FI,方便员工在上下班的过程中娱乐或者工作。
谷歌在创新的过程中也非常注重数据的作用。很多人认为,创意的构思过程是杂乱无章、没有规律可循的,但谷歌却不这么认为。谷歌对分析和数据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公司,目的就是减少盲目创新带来的损失。为此,谢尔盖·布林除了分析近年来谷歌创意的成功率之外,还提出一个创新分配模式——70/20/10。也就是说,无论基层员工或者高管,都应该把70%的精力用在公司的核心业务上,例如搜索引擎业务;把20%的精力放在与核心业务相关联的创新业务上,例如谷歌新闻;最后10%的精力可以用在开发和当前公司业务毫不相关的“疯狂”创意。这些看似不切实际的创意有可能会在未来成为最受欢迎的产品,也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暂时搁置。例如,太空电梯、阿尔法狗。
一名谷歌高管曾经想到了一个好点子,并把它以最快的速度投入了项目。可惜的是,这件产品并没有市场,半年下来,公司因为这个项目亏损了数百万。正当这名高管准备辞职的时候,拉里·佩奇却对他说:“我很欣赏你的思路,也很高兴你犯了这个错误,因为我希望公司可以行动迅速,做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不是谨小慎微,害怕失败而不敢做事。”由此可见,允许失败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员工的创新能力与日俱增。
为了保持全球搜索引擎的霸主地位,谷歌在成立之初就意识到研发和创新不能局限于硅谷这个小地方,要在全球建立分布式的产品基地。如今,谷歌的研发基地已经遍布到地球几十个城市,其中包括日本的东京、澳大利亚的悉尼和中国的北京。其目的就是使创新精神遍及四面八方,让全世界最聪明的科学人才都汇聚集谷歌。
在谈到谷歌未来的发展蓝图时,两位创始人都没有做出肯定的回答。拉里·佩奇表示:“在谷歌,我们从来不为未来10年设下任何的愿景计划,因为计划总没有变化快,与其计划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不如更专注于发展自己的业务。对我们来说,大胆的创新才是最重要的。”
谢尔盖·布林则表示:“坦率地说,我们的MBA水平并不高,我们只是对未来世界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并为创造这样的一个美好世界注入活力。换言之,我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称职’的领导者或员工,因为我们把20% 的工作时间都用在创新和改变世界上了。”
展开
目录
重新定义谷歌
前言
第一章  Google创新基因:谷歌的创新力从哪里来?
1.重新定义创新
2.谷歌的创新布局
3.打造“混沌”的创新文化
4.用户or利益,创新首先考虑什么?
5.我们的创意要“足够大”
6.怎样理解70/20/10?
7. Google的创新DNA,一种无情的基因
第二章  Google战略思维:为什么你看不明白谷歌的战略布局?
1不相信MBA战略,只相信技术洞见
2只为成长,不为钱
3谷歌or百度,两大搜索引擎的PK
4.VR战略的秘密武器——Project Tango
5.称霸全球的战略布局
6.开放VS封闭
第三章  Google研发计划:哪些高科技让谷歌改变了世界?
1.太空电梯——看起来不太可能,但却有望改变空间旅行
2.阿尔法围棋——不是计算机打败了人类,而是人类打败了人类
3.谷歌眼镜——已经改变我们与智能手机的互动方式
4.无人驾驶汽车——让科技改变人类的认知
5.Android@Home——实现全面的住宅自动化
第四章  Google经营哲学:怎样经营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
1.经营不需要“条条框框”
2.靠着“简陋”的计划书战胜微软
3.今天,靠产品还是靠营销?
4.谷歌“对事不对人”的经营理念
5.CEO不要专断独行
6.每天开会,每天开好会
第五章  Google人才梯队:到底谁才是谷歌想要的人才?
1.招贤纳士的“三大惯性”
2.不要对招聘范围“画地为牢”
3.为什么谷歌喜欢有“激情”的员工?
4.怎样物色“学习型”人才
5.好性格与“谷歌范”
6.你真的会面试吗?
7.给卓越者超出期望的回报
第六章  Google管理模式:谷歌如何管理世界上最聪明的工程师?
1.谷歌方法:谷歌怎样对员工进行管理
2.Google的OKR目标管理
3.从权力角度揭秘谷歌独特管理模式
4.产品管理:好产品要走出舒适区
5.以Google 为例,什么才是好的管理制度
6. 谷歌如何管理世界上最聪明的工程师
第七章  Google团队精神:为什么谷歌的原则也对你适用?
1. 揭秘谷歌如何打造完美团队
2. 定义团队: Google重视团队合作精神
3. 谷歌认为调试好团队比培养一个人才更重要
4. 谷歌团队成功的五个要素
5. Google从打造完美团队的探索中学到了什么?
6. 一人可扛鼎,百人可攻城:这才是谷歌团队的秘密
第八章  Google企业文化:谷歌文化有哪些伟大的地方?
1. 谷歌的企业文化有什么魅力?
2. 谷歌文化:真正有着不一样想法的公司
3. 创新因素:谷歌企业文化的核心灵魂
4. 看看谷歌的企业文化如何带动公司发展
5. 谷歌企业文化对其它企业的启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