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智库报告:市校合作新农村建设的“湖州模式”及启示》:
二 市校合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市校合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建设美丽乡村和发展绿色产业,根本目的是补齐农村环境建设短板,形成城乡环境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让湖州生态文明建设走在浙江省和全国前列,并在提升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为湖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优的环境容量。
(一)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湖州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在农村,重点在村庄。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可以补齐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村环境建设这块短板,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和质量,而且还可以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营造一个绿水青山的发展环境,为推动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度假产业创造条件。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市校合作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06年以前,湖州市与浙江大学在村庄环境治理上就已有合作。那时的合作不仅范围小,仅局限在个别村庄居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而且组织化程度也不高,大多是村庄与浙江大学个别老师个人行为的合作,还没有上升到湖州市与浙江大学层面上的组织合作,没有上升到农村整体环境治理上的合作。2006年市校合作后,村庄环境从局部治理上的个人合作,上升为有组织的整体推进、全面治理合作。一是以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契机,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治理,实行“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区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并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率达到90%以上。市校合作完成127个行政村的环境整治,受益人口占全市农村人口的80%以上。二是以实施生态村镇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改善农村治安状况等十大项目为契机,全面落实“科学规划布局美、创业增收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管理民主和谐美”的“五美”要求,着力改善农村生态和社会环境,例如加大对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治理投入,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并形成了安吉“美丽乡村”、德清“和美家园”、吴兴南太湖“幸福家园”、南浔“魅力水乡”和长兴“魅力乡村”等五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目前,湖州市所有县区都已成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区,537个行政村创建为市级美丽乡村,占城镇规划区外行政村总数的73.6%。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湖州走在了全省和全国前列。
2.加强“五水共治”和“四边三化”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在推进村庄层面脏乱差环境改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远没有达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还需要加强城乡环境治理。为此湖州市在加强环境治理的市校合作美丽乡村建设2.O版中提出,除继续推进美丽乡村达标建设外,同时也要加强城乡环境治理的力度,例如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和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的洁化、绿化和美化的“四边三化”建设为契机,湖州市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成为浙江省率先消灭市控断面劣V类和V类水的城市;德清、长兴和安吉三县全部创建为省级“清三河”达标县;累计完成中小河流治理、新农村建设河道连片整治、河道清淤轮疏治理312公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