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C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761173
  • 作      者:
    (英)汤姆·麦卡锡(Tom McCarthy)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2010年布克奖决选作品
    当代英国最值得期待的原创作家汤姆?麦卡锡迄今为止最具原创性的作品
    以它绝无仅有、令人炫目的方式,打破了我们这个保守时代惯用的心理写实的模式。
    一个蔓延无边的密码,一部绝妙、复杂、有趣的小说


展开
作者简介

    汤姆?麦卡锡(1969—),英国作家、概念艺术家。2005年出版小说《残留记忆》后一跃成为当代英国小说界最重要、最令人期待的原创作家之一,被誉为“后现代文学的继承人”。同时,作为国际灵航协会(International Necronautical Society,简称INS)的协作创始人,麦卡锡始终关注艺术和社会中的非本真性,以及重复或复制的首要性和原创性,并一再将这两个命题运用到他的小说中。他的写作手法精巧、复杂,充满实验性和先锋性,旨在打破传统的文字美学,却丝毫无损阅读的乐趣。


展开
内容介绍

    《C》是汤姆?麦卡锡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也是他迄今为止最具原创性的作品。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英国,围绕赛奇?凯里法克斯的一生展开。C既是他的简称,也是他不同寻常的人生的每一个断面。他的父亲是一个狂热的科学家,并开办了一所聋人学校。他和同样极具科学天赋却早早夭折的姐姐索菲在一个充斥着噪声和静谧的环境里长大,两人的亲密关系成为赛奇终身挥之不去的阴影。
    索菲死后,赛奇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恢复疗养,随后作为一名飞行观察员在一战中服役。战后,他始终难以适应在伦敦的生活,再次前往开罗参加一项无线电讯任务,并在那里迎来了他的死亡……

展开
精彩书评

  《C》的魅力有部分仰赖塞奇这个角色……与其说他是受限于道德力量,不如说他是摸索出路的反英雄。有时他显得毫无生气、机械化,令人毛骨悚然。在我们看来,他像是某种立体派画风的拼图……《C》是一部关于“认知”的小说。塞奇一路追根究柢、探索调查,读者也同样必须抽丝剥茧,发掘本书主角与故事的秘密。
  --亚历山大·舍罗,《华尔街日报》

 

  汤姆·麦卡锡写了一部前卫巨作——一个蔓延无边的密码——写成史诗般描写主角成长的历史小说。……《C》将成长写成哲学,将哲学写成故事,将故事写成“假墓”(也就是「真正的东西藏在后面」)——小说正是人生的密码。
  --密罕·克里斯特,《洛杉矶时报》

 

  阅读本书像是参加梦中派对,派对主人学识异常渊博,读过我很久以前读过但忘了大半的东西、一直想读却没读的东西,还有我见识过麦卡锡如何妙笔生花之后一定会去读的东西。
  ——珍妮·透纳,《伦敦书评》

 

  他写出了一部绝妙、复杂又有趣的小说,这是极罕见的事。出版界为了书本已死、文学的前景堪虑等说法焦虑无比——这些都是麦卡锡在本书字里行间持续探讨的主题——然而这部小说却是活生生的,且无惧死亡。尽管《C》宣告着文学历时最古老的期望已经终结,它也在高塔间嗡嗡哼出迭起的高潮。
  ——班·艾仁赖亨,《国家》期刊

 

  麦卡锡在《C》中的叙述策略跟塞奇吸毒后的冥想十分相近——他将迥异的东西排成较大的图样,充满反复出现的画面:人体与大地、机器互相模拟;哼哼声、嗡嗡声;电影银幕;肚腹与隧道;电路;圆帽与其它丝缎般的膜。
  ——珍妮弗·伊根,《纽约时报书评》

 

  很明显,小说的剧情由片段组合成骨架,麦卡锡的各主题缠绕其上:电讯传输、反复、平面空间、死亡与秘藏知识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终究无法完全沟通。这些主题绝大部分来自麦卡锡长期以来对法国文化理论的兴趣,而他以非常高明的文笔加以展现。……除此之外,本书尚有许多值得欣赏的地方。
  ——强纳森·贝克汉,《观察家杂志》

 

  汤姆.麦卡锡写了一部关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小说:与众不同,别出新裁,巧思机智敏锐,读来妙趣横生。
  ——史都华·艾佛斯,《每日电讯报》

 

  本书内容如乔伊斯作品般宏观而紧密,着实令人叹服,麦卡锡能将之写成结构明确利落的故事,才华亦使人拍案叫绝。
  ——克里斯多福·泰勒《卫报》

 

  一本手法精巧的成长小说……无论《C》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这都是一本美妙且不难理解的小说,故事精采刺激。这是今年最优秀的新书之一,而麦卡锡写出本书值得我们大力赞誉,他笔下这部包罗万象的作品,不只应该拿来享受、阅读,也该仔细分析、讨论。
  ——贝丝·琼斯,《每日电讯报》

 

  《C》是凤毛麟角般的稀世奇珍:一部前卫史诗……是自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之后我所能想到的第一部此类作品。……麦卡锡的风格注重行文的精确,而不墨守习以为常的文字美学。他笔下的画布辽阔宽广,包容性爱、毒品、战争、乱伦、自杀、情报工作与埃及考古学。无论他在书中把影响他的前人作品写得多么明显,《C》读来仍令人觉得耳目一新,我们很难再给与其它作品这种评价了。
  ——强纳森·迪,《哈泼》杂志

 


  《C》无疑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以它绝无仅有、令人炫目的方式,打破了我们这个保守时代惯用的心理写实的模式。
  ——《泰晤士报》

  麦卡锡的作品将自身的故事及人类的文化回收反刍,形成一部深具原创性的小说。
  ——《华盛顿邮报》

  《C》的魅力部分仰赖于赛奇这个角色……与其说他受限于道德力量,不如说他是摸索出路的反英雄。有时他显得毫无生气、机械化,令人毛骨悚然。在我们看来,他像是某种立体派画风的拼图……《C》是一部关于“认知”的小说。赛奇一路追根究底、探索调查,读者也同样必须抽丝剥茧,发掘本书主角与故事的秘密。
  ——《华尔街日报》


  麦卡锡书写的每一个段落都如同一块神秘、反复的立体拼图,富于明显、详细的线索与一致性;有野心的读者会一再重读这没有尽头的可多样解释的世界,而普通读者也会因为作者有企图地交织了科学与科学带来的梦想的传奇冒险故事而赞叹。
  ——《出版人周刊》


展开
目录
一&nbsp;胎膜<br /><br />二&nbsp;降落伞<br /><br />三&nbsp;坠毁<br /><br />四&nbsp;呼叫<br /><br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