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识字领域典型内容的学与教
关于识字教学,需要处理几组关系:识字与阅读的关系;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的关系;为了阅读识字教学和为了写字的识字教学。识字与阅读的关系,人们都会认为识字是为了阅读和习作的,反之,阅读和习作也会促进识字。教学处理的时候,是应该在阅读中识字还是单独识字再去阅读,这也是实践中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课堂表现常常是第一课时识字,第二课时抛开字词学意义、情感、写法等,基本成为一线教学的共识,殊不知,忽略了字词的意义、情感学习会游谈无根,缺乏一个生发点。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说到底是教材编写的方式,到目前为止,课改以来的各个版本教材也好,目前的统编教材也罢,基本都是采取“随文—集中—随文—……”的编排方式,随文识字是在阅读中积累零散的汉字字料的过程,集中识字是在汉字学原理的指导下,进行归纳和推理的系统整理字料的过程,利用理性归纳的规律指导并提升独立识字的能力。为了阅读的识字教学和为了写字的识字教学目的不同,处理方式和占用的时间自然也应该不同。为了阅读的识字教学,能够认识字形轮廓并根据轮廓能够推断大意即可,为了写字的识字教学,需要对字形的精准掌握,二者用力的方向是不同的。
为了澄清这些问题,我们选择了《雨点儿》《风》《田家四季歌》《语文园地二》等几个案例来说明问题,首先因为这几个案例代表了识字教学的几种材料,《雨点儿》是一篇课文,《风》是诗,《田家四季歌》是韵文,《语文园地二》是复习课。其次,《雨点儿》的教学设计是处理阅读与识字关系的一个范例,在这个设计中,我们能够看到教师如何通过阅读识字,通过识字阅读,在阅读与识字的双向互动中学习汉字;《风》的教学设计基于阅读一首儿童诗的三个层次:认读—理解读—创作读,是在阅读过程中识字、用字的好例子;《田家四季歌》则是通过活动识字,这个活动既指课前有目的的前置学习活动,也指课上的学习活动设计,在这个设计中,学生能够沟通生活,启发我们识字要与活动、生活、阅读相结合;《语文园地二》是针对形声字的教学设计,形声字在汉字中占大多数,但是形声字不如象形字直观,也不如会意字那么有故事有画面,形声字的教学容易单一和枯燥,这个设计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第一节随文识字的学与教
识字要遵循的规律,首先是汉字本体的构形规律,其次是与书面语互动的规律,最后是学生的认知规律。随文识字,是通过与书面语的互动来识字。识字过程和阅读过程相伴而行,是在阅读中识字,也就是在语境中识字,语境中识字容易加深对汉字字义的理解,同时,汉字在阅读语境中不断复现,字形和字音也会有所涉及。因此,对于单字而言,语境中识字基本保证了字的音形义三要素的完整识认。
在现实教学中,经常看到两个极端,一个是脱离语境的无限拓展;另一个是在语境中离开语言文字的切磋琢磨,肆意发挥。前者表现为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游离于语境之外,针对某个汉字进行无限拓展,如组词、近义词、反义词、形近字、多音字……这样的教学过度引导,打乱了阅读的正常进行,破坏了“随文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初衷。后者表现为针对某篇课文无限制地分析,分析的时候又不从语言文字本身寻找根据,游谈无根,凭感觉说话。因此,教学的时候,把握贴着语言文字行走的“度”,非常重要。
《雨点儿》教学设计的特点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能够在整体观照中设计一节课,教师有系统思考的能力;其次是在阅读与识字的双向中进行教学,既保证了识字的有效性,也保证了阅读过程中“气儿”的贯通。在案例分析部分,对阅读和识字关系,也就是如何处理随文识字过程中学文和识字的关系问题,我们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指导。本案例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解决随文识字“度”的问题。
学习目标
(1) 通过本案例的学习,能清晰地梳理随文识字的基本流程,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2) 通过仔细研读教学设计,清楚随文识字教学流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加以运用。
(3) 通过研读案例分析部分,能够清晰地把握识字的基本规律,并能判断什么样的材料适合随文识字,能够在教学中处理阅读与识字的关系,并合理分配时间。
教学设计
随文识字,聚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雨点儿》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由北大附小石景山学校焦倩老师提供。
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学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起点奠定好汉字学习的基础。本课教学力求依托课文,在富有趣味的语境中开展随文识字,使汉字的学习与语言的训练相关联,使汉语言文字的教学自然融合。
一、 教学背景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所以在本课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恰当的语言环境中随文识字,用多元的识字方法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
(一) 教材分析
1课文分析
《雨点儿》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八课,本册教材共编排了14篇课文,本文是第一篇含人物对话的课文。课文共5个自然段,以对话形式写出了大小雨点儿的可爱,适合引导学生进行有语气的朗读,并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从语言训练的价值来看,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讲述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后,大地所发生的变化。在对话中,小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他们的选择看似矛盾,但都给大地带来了美好的变化——小雨点儿让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大雨点儿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花,长出了绿草。
从文字学习的价值来看,本课中编排了“彩、半、绿”等10个生字,多音字“数、长”,和“彡、穴、刂”3个偏旁。会写“问、有”等5个字和笔画“横钩”。
短小的童话故事承载着多个知识点,如何在有趣味的阅读中读好对话,识字学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单元编排意图
本课处于本册教材第二组课文中,编排在第六单元的第四篇。在以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已涉及了古诗、童谣、小散文、儿童诗的学习。本篇课文是教材中第一篇童话,文中有明确的人物及人物之间的对话。
之前的课文学习中,均有朗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根据文体和内容的不同,学生已经历了背诵课文、仿照课文说话、问答游戏、标点辨识和课文主要内容理解等语言训练和培养。在此基础上,本课学习中着重学会读人物的对话,知道引号的作用;能读好长句子,看标点注意停顿。
《学习园地》中的口语交际栏目中编排了“用多大的声音”语言训练主题。本题目的训练是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根据对环境的判断,选择适合的说话音量。在《雨点儿》的对话朗读指导中可有意识引导学生想象大小雨点儿会面时的情景,根据当时的情形用适合的方式说话。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