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重庆迷城.雾中诡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9151386
  • 作      者:
    E伯爵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编辑推荐

1.著名奇幻、科幻、悬疑作家,科普期刊主编,硬核重庆人 E伯爵 第I部本土背景作品。

2.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科幻世界》主编 拉兹 大力推荐。

3.著名科幻作者 梁清散、王侃瑜、陈楸帆 联袂推荐

4.中国首位科幻文学博士 姜振宇 倾情推荐。

5.《科幻世界》御用画师 鲨鱼丹 绘制封面。

6.严格依照重庆文化、地形、地势创作的科幻小说。

7.领略独特的重庆文化。将重庆独一无二的山形地势、袍哥江湖、方言民俗,熬出红油辣锅般的惊心动魄。

8.本土特色的蒸汽朋克小说。将超前的科学技术与落后的清末背景巧妙混搭,加入威力巨大的机械武器和诡异离奇的病毒,打造出独具本土特色的科幻作品。

9.脑洞大开的解谜冒险。一首童谣寻找神秘老宅,未知病毒揭开六十年家族宿命。

展开
作者简介

E伯爵,重庆市作协会员,紫焰品牌作家。

著名科幻、奇幻、悬疑作家,科普期刊主编,其文字娴熟,风格多样,擅长以细节描写来表达丰富的故事内涵。《重庆迷城》是E伯爵对故乡的献礼之作。

已出版作品:《七重纱舞》《异乡人》《紫星花之诗》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一部只能发生在“3D立体”重庆的科幻小说

中国只有两座城市,其他城市和重庆。山中是城,城中是山,现实中的重庆一直被称作“3D立体的空中之城”。在这座城市里,只有上下左右,没有东西南北。而我们的故事便是源自这座城市,也只能发生在这座城市。

 

晚清时期,从小在南洋长大、主修化学的任西东为了替父亲寻根,漂洋过海来到了重庆,却意外发现,一些被当地人当作鬼神附身的病人——发疯咬人,瞳色变黄,甚至“死而复生”——实则是身中未知病毒。情急之下,任西东不得不联合西洋医生、码头袍哥、官府教习、商会人士,试图查清病毒的源头。

在病毒的威胁下,任西东率领自己的伙伴在重庆错综复杂的地形中逃亡。不承想,理应合作的各方人士却各怀鬼胎。混乱的局势中,众人生存的希望岌岌可危……


展开
精彩书评

《重庆迷城》是一部让人惊喜的科幻小说。在很多人探讨科幻中国化的时候,E伯爵的这部作品已经让科幻扎根到了具有醇厚巴蜀色彩的独特山城。我们已经期待这种原生中国的科幻太久了。神秘的袍哥文化、码头文化与类似丧尸病毒的科幻元素结合得水乳交融,在作者强大笔力下,真实感扑面而来。这是一部穿越时空的清末版《清明上河图》,并因为晚清这一时期带来更浓烈的异域混搭和灵魂触动。

——《科幻世界》主编 拉兹

 

■《重庆迷城》看得人好想去重庆玩呀,山城、码头、茶馆,将重庆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而晚清背景下的机械、病毒、生化危机般的设定,顿时又令文本酷炫了起来。

                                      ——著名科幻作家 梁清散

 

■《重庆迷城》令人惊艳之处在于,E伯爵将本土人文地理知识与经典类型文学叙事完美结合,提供给读者丰满的阅读体验,如同穿梭于一座纸上迷宫,可称得上突破之作。

——著名科幻作家 陈楸帆

 

■《重庆迷城》这部作品,让人看到了本土科幻作者对故乡的重构。文中的重庆,既是真实的重庆,又是虚构的重庆。它保留了重庆令人着迷的风貌、受过苦难的历史,又在这个基础上以想象编织科幻的故事,浪漫而坚实。

——中国首位科幻文学博士 姜振宇

 

■《重庆迷城》充满了浓郁的山城地方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作者E伯爵构建了一座既熟悉又陌生的清末城市,引领读者追随主角的视角,步入重庆、了解重庆,在重重迷雾中追寻真相,并最终为这座城市所迷倒。

——著名科幻作家 王侃瑜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回

沐江风初客远来,解圈套佳人脱困

这年是大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的深秋,一大早的,江面上就起了雾。白蒙蒙如轻纱一般飘起来,慢慢就将各个码头包裹在其中。人若走在雾气中,就感觉湿漉漉、冷冰冰,心尖子上也仿佛有只又冷又湿的手攥着,不到太阳出来,那是不能暖和的。

南岸那头传来火轮船的汽笛声,黑烟拖得长长的,将一些挂旗船远远甩在后头。也不知道是哪一国的洋人又来到了重庆,钢铁大船在长江上激起一层层的波浪,推向两岸。

天蒙蒙亮,没有什么日光,吴念娇站在窗前,听得见那些汽笛声,却瞧不见江上的船,只能隐约看到门前的梯坎,挑夫正担着货物上上下下,嘴里“嘿哟嘿哟”地喊着号子,扁担被两头沉重的竹筐压弯了。虽然深秋的寒气在清晨最重,又有大雾,然而这些挑夫大多还是光着膀子,至多也就穿了个土布褂子,干得热火朝天的模样。

讨口饭吃也不易啊。

吴念娇心中叹了口气,遥望远处,也不晓得今天一早抵达朝天门的船运来了多少货多少人,这一帮挑夫要干到几时。然而她不能呆立着光是同情这些挑夫了,她也同样是要自己讨生活的人。于是她转回身,对着镜子梳好了发髻,穿上大袄,整理了腰间垂下的水红色绸子汗巾,又掸了掸洒脚裤上的灰。吴念娇没有缠足,因此总爱将裤脚放得比其他女人低一些,遮住那双故意纳高了底的鞋。低头照了照镜子,里头是个柳眉大眼、面目动人的女子,虽然看得出年纪已经二十八九,没有了少女的娇憨,却另有一番动人风韵。

打扮完毕,吴念娇推门就下了楼,两三下地打开了大门,挑下长方形的白纸号灯,上头写着“日暮当投宿,天明可上路”,她“呼”地给吹灭了,抬头望见自家的幌子正被江风吹得飘扬了起来。

“望江客栈”。

这就是吴念娇的吃饭生意了,楼下店面宽阔,容得下六七张桌,还辟出了两个雅间,可以吃饭饮茶,楼上有六间客房,可以留宿。

虽然名为“望江”,实际上只能从层层叠叠的吊脚楼缝隙中窥见一点点江水的影子,然而因为身处朝天门这样的通商胜地,又比那些简陋的栈房修得高大,且漂亮结实,更重要的是,吴念娇爱好整洁,这小小客栈如同官店一样打扫得非常干净,伙计们也不允许有一丝脏污,因此虽然房价比周围的略贵一些,还是有不少来往客商居住,生意一直还是不错的。

吴念娇一介女流,能在这样的宝地站稳脚跟,自然有过人之处。

然而每逢有人赞她,她却只是跺跺脚,笑道:“我是一双天足,自然站得稳些。”长久下来,她在江湖上也有了些人脉和名气,当面有人敬她叫一声“吴二姐”,背面说她厉害,就多了个外号“美人蛟”。

她开了店门回转进去,正好就看到幺师①从后面出来,一面在长衫外套上罩件薄袄子,一面对她笑着欠身:“东家起得好早。”

“刘叔也早,”吴念娇笑了一笑,“你做事吧,我去后厨看看。”

幺师点头哈腰,咳嗽两声清清嗓子,便在柜台旁喊起了店门:“东方亮,天发白,水陆两路住店客;包袱行李不拿错,鸡鸣上路要清白;东西不值三五钱,背个名声不值得;早起早走早点到,

晚了只有路上歇……”

伴随着幺师洪亮的嗓门,楼上楼下都窸窸窣窣地有了动静,整个望江客栈仿佛都醒了过来,睁眼开始新的一天。不一会儿,后厨的灶火也燃起来了,一股股蒸馒头的香味飘出来。

吴念娇巡视完客栈上上下下,便来到柜台后面站定,幺师引导着一些客人进店,有些是来住宿的,有些是来打尖吃饭的。因为这里地处朝天门到半边街的要道,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人上一百,形

形色色,吴念娇晓得哪些事可以管,哪些事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见识得多了,她现在只需要扫一眼大堂,就分辨得出本分的客人和借着这地方找外财的。

只要不是对她的客人坑蒙拐骗偷,她都不会插手,然而一旦犯了禁忌,她就不会给好脸色了。吴念娇一边打着算盘,在账本上记下今天送到的货,一边用余光留意着店内的情形。

今天大约是到了新客船,不少背着包袱,或者提着藤条箱,操一口外地口音的男男女女陆续进店,其中有两个人刚跨过门槛,就让她不由得抬头正眼望了一下。

这两人是一男一女,男的大约三十岁,高高大大的,穿着一身黑色大衣,里头是洋服马甲衬衫领带,手上还握着根文明杖,头上戴了绅士帽,乍一看就跟洋鬼子似的,然而仔细瞧脸盘和五官,却分明是个中国人。

另外一个是年轻的女子,看样貌不到二十岁,乌黑的头发扎成一束在脑后,身上却学男子一般穿着短外套和长裤,双腿挺拔,脚上是一双马靴,看着就知道必定是没有缠足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